以目前的投入,国产光刻机还需要多久才能追上目前国际主流?

酱黄瓜G8


追不上。

其一,艾斯麦尔的光刻机本身是国际大合作的结果,中国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重建整个生产。

其二,这种高精尖产品不仅在设计上有很多独到的经验,在生产装配上也依赖于长期培养的技工,这个是我们短期内也无法具备的

但是我们也没必要追。

其一,现在3纳米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再小就拦不住电子了,所以这种技术已经基本发展到头,我们稳稳占领七纳米,然后争取攻克5纳米就可以了,真正需要突破的是在量子技术上面。真正花很大功夫和很长时间攻克光刻机,估计这个技术到时候已经淘汰了。

其二,说到底,微电子产品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必须加入全球大协作,在这方面,我们的思路不应该是包打所有领域,而是一方面拥有自己的强项,保证在产业链中,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是尽量维护一个开放协作的全球市场。

攻克所有技术问题,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反而会拖累我们自己的后腿和造成极大浪费,最终阻碍我们的发展。


比镜子多一点


谢谢您的问题。现在谈光刻机追上国际主流太早了。

什么是国际主流。ASML公司光刻机水平就是目前的高标准、主流标准,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制造技术,已经布局2nm制程。ASML占据了全球高端光刻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台积电等芯片代加工知名企业的光刻机,全部使用ASML公司产品。


光刻机很难复制。光刻机的原理不展开了,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出来的,需要产业链几百家顶级供应商提供先进的1万多个元器件,是顶级技术深度整合,是技术和成本投入的产物,一个光刻机设备造价要上亿元,例如德国蔡司的反光镜等光学部件,没有任何公司能模仿造出来。ASML公司非常放心将光科技卖给我国,是因为不担心技术被复制。


国产光刻机还需努力。紫光集团融资万亿元,研发光刻机,这给了我们希望。但是国产光刻技术与ASML国际主流水平相差甚远,现在预测赶上实在无从谈起。而且,比起光刻机国产化,目前最要紧的是芯片在2025年基本自给自足,所以引入国外的光刻机先用着,这是现实之举。换句话说,至少在2025年前,我们还需要依赖国外的光刻机,慢慢来吧。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能!

定能!

肯定能!

什么时候?

就在未来的某一天……


陆家梧桐栖小凤


很难追上主流。

ASML是独角兽,而且是举全世界顶尖龙头企业之力,才引流主流光刻机技术。德国镜头,美国激光,都是专门配合ASML研发的。

中国要靠一己之力,攻克所有技术,难度很大。

人才是第一要素。中芯国际从三星挖来了梁孟松,一下子把量产技术提高到16nm,但是光刻机还是进口的。

目前世界顶级集成电路生产商台积电和三星,都造不了光刻机,但他们都是ASML的股东,所以都是顶级阵营的。

希望能早日看到中国能造出光刻机的一天。


西北雄鹰飞


最近刚好写了一些关于光刻机的文章,比较合适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我的看法,假设我们以目前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为目标,如果以举国之力来做的话,10年内我们可能有机会做出来,如果光靠目前的一些企业(例如SMEE)来做的话,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希望

原因如下:

第一: ASML从第一台EUV概念机(2006年左右)到第一台量产型EUV光刻机(2016年左右),就花了差不多10年。

第二:虽然相比15年之前,很多之前EUV相关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但是还有更多秘而不宣的技术秘密以及各种坑我们不得不去排雷和克服

第三:由于瓦森纳协定的限制,不关EUV光刻机不能进口,很多相关的零部件也是被严格管控的,这部分要突破封锁需要时间

但是我们国家也有优势,具有全世界最强大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程师群体,如果再有强大而且系统的组织,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大家看看下面光刻机的历史发展,也基本是以10年为一个阶段……



集成电路科普者


按我的感觉,还差20年左右,我国才能够生产7纳米左右的光刻机。

因为光刻机的极紫外光源、镜头、迅速移动而达到纳米级精度的装载芯片的机器平台,都是一座座大山,我们都得一一去翻越…

目前,我们国家才能够生产90纳米左右的光刻机。

光刻机和航空发动机,都是两个工业领域上面的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已经入门。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气运在我们中国这一边。

加油!中国…


leigei72150818


追不上,就像考大学,你水平现在也就普通本2家境还一般,你却想考上哈弗普林斯顿麻省理工不是努力就能实现


阿群62523876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毛丫丫


五年左右吧。


用户50244696760


光刻机的难度不会超过航空发动机,asml也不过是从1990年代以后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领先。这个东西叫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中国从两弹一星开始的高科技实践也证明这个规律。过去有一句话“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的空间人员搞过“两弹一星”之后发现另一个规律“事非经过不知易”,当你跨过一个技术台阶之后回头看这个技术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