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妥協一次就夠了嗎?擺脫「討好型人格」才能更為更好的自己


只妥協一次就夠了嗎?擺脫「討好型人格」才能更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在追韓劇《梨泰院class》,被劇中的人物樸世路的性格和緊湊的劇情所吸引。

樸世路,初中被退學,蹲了3年監獄,做過3年苦工和遠洋漁船的工作,出獄後開了一家叫“甜夜”的餐廳,活著的目標就是打敗殺害他父親的敵人(長家),一位有信念、渴望自由的男人。

01 只妥協一次就結束了嗎?

劇中有一個場景重複出現,每次與長家交鋒時,長家或是旁觀者總會讓世路示弱和道歉。而世路一次都沒有妥協。

第一次是因世路打抱不平,打了長家的兒子,被要求下跪道歉,否則會被退學。他猶豫了一瞬間,拒絕了對方無理的要求,被強制退學;

第二次是因開店接待未成年人消費,被告知向長家示好便可不追究責任,否則要被停業一個月,世路拒絕了;

第三次是面對長家買走店面,逼迫他們無處可去時,被告知下跪道歉便可放他一馬,世路正面剛,拒絕對方,轉移資金買樓繼續開店;

只妥協一次就夠了嗎?擺脫「討好型人格」才能更為更好的自己

一次又一次,面對對方要求的示好和道歉,世路沒有選擇妥協,而是堅持了內心的原則和信念,因為他相信,沒有所謂的最後一次。

有了第一次,接下來的第二次、第三次也會接踵而來。

人一旦接受了第一次,後面的要求便不會再堅持,等到接受的次數變多時,人沒有了底線,也就變了。

世路沒有一味地討好別人,而是遵從自己的信念和感受。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處於“討好型人格”的人,可以像世路一樣堅持自我信念不妥協呢?

02 拒絕妥協,生活會變更差嗎?

還記得我大學畢業那會,剛進入社會,不懂得變通與圓滑,社會經驗不足,同事要求什麼,我就做什麼。

從擺桌椅到洗水果,從手動找發票到文件打印,從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到同事的工作也會甩給我。

因為害怕同事排擠,這一切只能笑臉相迎,自己一個人默默做完。那時候週末經常跑到公司義務加班,心裡張羅著累和不甘心,嘴上卻不敢說。

只妥協一次就夠了嗎?擺脫「討好型人格」才能更為更好的自己

直到後來,大家漸漸習慣這樣,我幫他們做的工作理所當然地成了我的工作。時間久了,我加班也越來越多,這樣不僅得不到獎勵,做不好更容易受批評。

有一天,我鼓起勇氣,將每個人的工作都交還給他們,很明確地表明我的態度:“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個本應該是你的工作,以前我是幫忙,現在需要交還到你們手上。”

那一刻,伴隨著心臟的劇烈跳動,我感到無比輕鬆。

對我來說,因為我一直以來不太會拒絕別人的要求,對外看起來很和善,其實內心很累而且委屈,深受“討好型人格”的痛苦,所以看到這部劇世路的不妥協,對我來說觸動很大。

03 如何擺脫這種“討好型人格”呢?

具有“討好型人格”特徵的人,他們通常認為自己不夠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且不夠重視自己的直觀感受。

(1) 努力提升自己,每天進行自我暗示

世路為什麼能堅持自己?因為他是個自信並自律的人。他有自己的目標,併為之規劃著前進,他從內心裡不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

同樣,我們首先要對自我進行暗示:“ 我是最棒的”、“我是值得被愛的”,並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加自信。

只妥協一次就夠了嗎?擺脫「討好型人格」才能更為更好的自己

(2) 意識到得到別人的積極評價是一件無意義的事

世路並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想法與自己無關,他只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試想,世路如果向長家妥協,他在示弱的那一刻可能很輕鬆,但那樣的輕鬆對自己有意義嗎?要意識到別人的積極評價或消極評價都沒有意義,自己才能決定什麼才是有意義的。

(3) 重視自我的直觀感受和需求

在我們討好別人時,我們能顯然地發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其實是痛苦的,但又忍不住去那樣做,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更敏感,更重視他人的感受而忽略掉自己。因此要重視自我的直觀感受和需求,試著向他人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並記錄反饋。

想改變,就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如果一個人沒有底線地接受別人的要求,不敢拒絕別人,一味地犧牲自己去討好別人,迎合別人,受累的只會是自己。

正如蔣方舟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真正欣賞你的人,永遠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套討喜的樣子。”

活著就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希望大家都能像世路一樣,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