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讀書時期的珍妮

英國電影《成長教育》講述了一個典型的“覺今是而昨非”的故事:原本前途光明的16歲少女珍妮,在遇上成熟多金的大叔大衛後,毅然放棄枯燥的學業,過上了高大上的名媛生活。

然而,在即將與大衛結婚時,珍妮卻發現原來大衛是個騙子。於是,她痛改前非,重拾學業,最後考入了牛津大學。

當然,電影不是父母給孩子的說教。解讀珍妮成長中的兩難,顯然不應拘泥於“讀書”還是玩樂”,“大學”還是“愛情”。

電影要指向的似乎是更深層的矛盾與掙扎──成年與未成年、對與錯、輕與重、進與退、生活的無趣冗長與光新亮麗……這些彷佛構成了珍妮成長樂曲中的旋律,而它們又無時無刻不回應著電影的主題——關於成長的教育。

誰迷戀誰?誰改變誰?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珍妮與大衛在巴黎

與其說這是一個無知少女被騙的故事,倒不如說是個老練的騙子被馴化的故事。表面看來,是珍妮深深被大衛的風趣、世故,以及他所帶來的上層生活所吸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騙子竟動了真心,越來越迷戀珍妮的開朗活潑,以及她的學識與藝術修養。

大衛投其所好,帶珍妮去聽音樂會、名畫拍賣、牛津學府、浪漫之都巴黎……這些都是文化藝術的象徵。但其實,大衛卻是一個老千,沒有上過大學,不懂拉丁文,只是與黑人合謀從事“半詐騙”式的名畫收購。儘管他出入高檔場所,但對所謂的藝術卻一竅不通。

有珍妮在身邊,世故的大衛變得更有自信。他需要珍妮來填補虛有其表的風光。大衛欣賞珍妮的美麗聰穎,他以她為豪。

當珍妮的拉丁文考試拿了90多分時,大衛在朋友面前高調的宣佈,要為此慶祝。

為襯托珍妮的學識修養,以及大衛的優越感,電影安排了另一對情侶──丹尼與他的女友,丹尼女友沒有學識,對藝術和文學一竅不通,更多次鬧出笑話來。

故事是如此的一發不可收拾,入世未深的少女被騙並不出奇,但老練的騙子竟動了真心,這才是電影的關鍵。

丹尼女友的話多次透露了大衛 一貫的技倆,第一次與珍妮見面時,她對珍妮說“你可以叫 大衛帶你去商場買東西”;她替珍妮打扮時,不經意說道“你跟大衛睡了沒有?” 當然,這些都是拆穿大衛騙子面具的端倪。

始料不及的是,大衛一生追求浮華,從來都沒有認真過。但珍妮的出現,喚醒了大衛沉寂已久的愛,以及隨之而來的責任心。

在到牛津的過程中,珍妮與大衛待在賓館裡,珍妮認真的說她不希望在16歲的時候失身,大衛溫柔地替珍妮穿回衣服,這是一份尊重。

17歲的生日,珍妮決定獻身於大衛。在浪漫的巴黎,他擁她入懷,他牽著她走過巴黎的河邊。

可惜的是,大衛最終選擇了逃走。他想愛,但卻承受不了責任。他能擁有的,只是那些輕浮而空虛的生活。車頭燈照射到珍妮面上,一切如浮光掠影般虛幻。大衛早已逃之夭夭,馴化雖沒有成功,但卻真實的出現過。

解讀“牛津”與“巴黎”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過上名媛生活的珍妮

牛津與巴黎,兩者多次以對立的形式出現。前者象徵書本與知識,是刻板的、沉悶的,後者象徵見識與生活,是新鮮的、活潑的。

“我面臨的選擇,是在努力與無趣中度過餘生,還是去巴黎愉快地生活。”

這句強而有力的話,是珍妮退學前對她老師說的。

那時的珍妮,確實有點大言不慚,語言有點冒犯。電影呈現出一個倔強、堅硬的青春期少女形象,挑戰的不單是老師,更是權威,也是當時的高等教育。

珍妮對父親的頂撞中似乎可以看出端倪:

牛津不需要反叛的人還是不需要有獨立思想的人?

來自家庭與學校的期望與壓力,迫使珍妮不斷在追求牛津夢。她要努力讀書,因為打從一開始,她就被灌輸這些意識,肩負了這些期望;甚至後來老師對珍妮說,你一定要考進大學,否則,會很令我失望。

這句話很有意味:老師不是應該因為學生的前途,或她個人的好處而希望她考進大學,有更好的前途或發展嗎?但這裡老師在乎的是“令我失望”。如是這般,進牛津不再純粹是珍妮的事,甚至與她無關,她只是為了別人的期望而考入大學。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身著校服的珍妮

直至大衛出現,稍稍打開了她心中的一扇窗,藝術的陽光透了進來,一切不再如書本知識般枯燥無味。她終於可以真真實實地呼吸藝術的空氣。

生日那天,一位男同學靦靦腆腆地送了珍妮一本拉丁文字典,她看了看對面的 男生,如字典一樣沉悶而刻板。道別時,她看都沒看他一眼。

那一瞬,她已經決定要去巴黎度過17歲的生日,她已經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獻給大衛,也獻給巴黎。這意味著她決意要追求另一種生活體驗,她選擇了自己的路。

若沒有歷煉,惟有平庸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理想幻滅,珍妮拆穿了大衛的面具

這並不是一個王子與公主從此就很愉快生活的童話故事。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摘下面具的大衛

珍妮還是拆穿了大衛的面具,識破了其騙子身份。她想回頭,可是學校拒絕了她。

珍妮來到老師家,說道:“我需要你的幫助。”

當老師回答說“我一直在等你說出這句話”時,好不動容。

是的,教育就是一份接納,迷失了的人才需要指引,正如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

就像等待女兒回來的父親,站在門外,放下了三塊餅乾和一杯紅茶,只要孩子願意回來,父親仍願意當孩子的父親。他語重心長的說,“我一生都在害怕,但希望你不用害怕”。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想要的的生活沒有捷徑

什麼是教育?不單是捨棄奢華、虛榮感與香奈兒香水,再次考進牛津。電影的重點是:教育不是,也不應該是僅僅引導我們考入牛津或其他著名學府。真正的教育是開放的,幫助人們去認清選擇的本質。即就是要追求自由,也需要付出汗水與責任。

珍妮如何選擇未來的路是她的自由。但選擇不止於一個動作,還有隨後一連串的後果與不可知……而這些選擇與掙扎,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慶幸的是,珍妮認識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

牛津也好,巴黎也罷,兩者同樣指向學習與教育,同樣都能使人成長。珍妮說,如果我不經歷什麼,我就什麼都不是。正如宣傳說“行為、性格,若不經歷煉,惟有平庸”。

珍妮的確不再平庸。她考進了牛津大學。當她與所有大學生一樣暢遊巴黎時,她裝作第一次遊覽般興奮。然而,她知道,她與他們並不一樣。她比他們見識更多,她變得老練而世故,她懂得偽裝,也失去了純真。

“我變老了,可並沒有很智慧”,珍妮以一副老練的口吻說道。

一如電影的宣傳片所說,“有的時候,教育不僅僅是靠書本”。


《成長教育》| 青春期女子圖鑑——不經歷煉的人生註定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