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失言 , 祸从口出 ,杜甫蜀地惊魂记

公元759年秋,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带口,西行甘肃,后几经辗转,自陇右(今甘肃省南部——作者注)入蜀,于同年冬天到达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杜甫草堂。虽说杜甫草堂闻名于后世,宋、元、明、清时期都曾被屡次修复,引得世人前往瞻仰,但在彼时,也不过是几间破败漏风的茅屋而已,那首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杜甫在客居草堂时期创作的。其生活之困窘,从诗文内容亦可见一斑。

酒后失言 , 祸从口出 ,杜甫蜀地惊魂记

公元761年十二月,蜀地迎来了自己的新任父母官——严武。严武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严挺之,进士出身,曾在朝中历任要职。严武二十岁初入仕途,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参与灵武起兵,拥立唐肃宗李亨登基,公元758年出任东川节度使(唐朝在今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设立的节度使——作者注),不久后调回长安。

此番再入蜀地,严武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使。此时朝廷为了加强对蜀地的管理,将剑南、东川、西川合为一道,节度使集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职权于一身,权力极大。次年七月,严武又被召回京师,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公元764年初,严武再次出任成都府尹、剑南节度使,三入蜀地。

酒后失言 , 祸从口出 ,杜甫蜀地惊魂记

严武虽出身军旅,亦能作诗,他与杜甫本是故交,入驻成都后,对杜甫多有照拂,常邀杜甫入府宴饮,诗文唱和(其中《巴岭答杜二见忆》、《酬别杜二》、《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三首,收录于《全唐诗》中——作者注),并在经济上给予其资助。杜甫虽是官宦子弟,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在亲眼目睹过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腐败,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带给自己的颠簸流离后,他变得愈发狂放不羁,经常纵酒无度,酒后又往往口出狂言。而正是他的一次酒后失言,触怒了严武,险些招来杀身之祸。

严武其人,读书不求深究其义,涉猎而已,性情豪爽,喜欢广交朋友,自幼好勇斗狠。他的母亲裴氏,虽为父亲严挺之正室,却因相貌丑陋,一直不被严挺之所喜,终日郁郁寡欢。严挺之有一名小妾,名唤玄英,深得其宠爱。严武八岁时,渐懂世情,眼见父亲对母亲从来不闻不问,任其凄惶独居,而玄英身为小妾,倚仗父亲的宠幸,亦不把母亲放在眼中,更别说行礼侍奉,心下甚为愤恨。

酒后失言 , 祸从口出 ,杜甫蜀地惊魂记

一日,严挺之外出办事,玄英独自在屋中熟睡,严武手持铁锤,直入内室,手起锤落,朝着玄英的头颅狠狠击打数下,使其当场毙命。严挺之归家后,见此惨状,惊愕万分,问严武为何下此狠手。严武面无惧色,称父亲身为朝臣,岂可行宠妾灭妻之事,玄英目无主母,理应杀之,以正视听。听过儿子的一番慷慨陈词后,严挺之不禁啧啧称奇,感叹不愧是自己的儿子。

经此一事,严家幼冲之子行事狠辣的名声,不胫而走。此后数年间,严挺之对这个悍勇的儿子终日耳提面命,严加管束,唯恐其再生是非。公元742年,严挺之去世,时年十六岁的严武,依制为父守孝三载后,出任太原府参军,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直至主政蜀地。在蜀期间,严武更加肆意妄为,他可以只为一句悦耳之言,便掷下高达百万之巨的赏钱,亦可仅仅因为对朝廷派来巡视的官员看不顺眼,便对其倨傲无礼。平日里,他更是经常列鼎陈筵,聚众畅饮,一醉方休。

酒后失言 , 祸从口出 ,杜甫蜀地惊魂记

一日,严武像往常一样摆下酒宴,与杜甫把酒言欢,另有数人陪宴。一番推杯换盏后,酒已过数巡,严、杜皆酩酊大醉,杜甫乘醉,手指严武,戏言道:“不谓严挺之有此儿也。”在古时,言谈中直呼对方先人名讳,本属大忌,严武见杜甫竟敢如此无礼,顿时愤恚不已,怒视杜甫良久,曰:“杜审言(杜甫祖父——作者注)孙子,拟捋虎须?”在座诸人见严武言语不善,唯恐生出是非,急忙好言相劝,严武余怒未消,愤然道:“与公等饮馔谋欢,何至于祖考(指祖先,亦可指已故的祖父辈或父辈——作者注)耶?”言罢,起身离席而去,众人也只得告辞,一场宴席,不欢而散。

严武入后堂,犹自忿忿,目眦尽裂,詈骂不绝于口,其母偷问左右,方知其故。知子莫若父,母亦如是,这位贤良的妇人,深知儿子生性暴烈,一言不合,就可能血溅当场,酿下大祸。她立刻唤来仆从,令其火速护送杜甫离开成都,暂避他处。几日后,严武气消意平,其母从旁徐徐劝导,又遣人将杜甫迎回,二人和好如初。

酒后失言 , 祸从口出 ,杜甫蜀地惊魂记

公元765年,严武暴病不治,卒于成都,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尚书左仆射。失去了严武的庇护,杜甫只得离开成都,转投夔州。他在《阆中行》写道:“豺狼当路,无地游从。”可谓是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值得一提的是,在杜甫入蜀的若干年之前,李白就在其名作《蜀道难》中,对蜀地之险恶,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冥冥之中,似乎预言了杜甫在蜀地的这一段惊魂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