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孩子年幼尚不懂事,從不犯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在孩子犯錯時,家長如果只會一味和孩子講道理,多半收效甚微。那高情商的家長會怎麼做呢?

孩子打破錶姐杯子,母親巧妙化解尷尬

小芳是個6歲的小姑娘,平時乖巧聽話,每當母親帶著她出門的時候,孩子幾乎都不會惹禍,為此不少小芳母親的朋友羨慕她,表示她生了一個懂事的孩子。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有一次,母親帶著小芳去表姐家玩,小芳不小心打碎了表姐的杯子,她立馬找到母親,對母親道歉說,媽媽我錯了。

一般來講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母親都會惱怒,但是小芳的母親並沒有直接斥責她,而是對她說,你打破了表姐的杯子,那麼你應該向表姐道歉,不是向我道歉。

所以,小芳又去找到了表姐道歉,表姐看小芳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也不忍心斥責她,便沒有追究這件事。

然而,小芳和母親卻堅持賠償表姐的損失,要給表姐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杯子。原本表姐並不打算要,但母親對小芳的表姐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小芳知道犯錯之後會承擔怎樣的代價。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小芳母親在孩子犯錯之後的做法,值得所有的家長學習。孩子做錯事情在所難免,可犯錯之後家長的做法更值得深思,正確的做法可以讓孩子知錯改錯,但如果家長只知道講大道理,孩子通常也是沒有耐心聽的,從而出現的後果只有一種,那麼就是孩子持續犯錯。所以,在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正確做法如下。

第一,冷靜詢問孩子事情的經過

每當孩子犯錯時,不少家長立馬變臉,彷彿孩子做了天大的錯事一樣。有時,孩子犯錯,但錯誤程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所以家長並不需要直接斥責,而是要冷靜下來,用平靜的態度向孩子詢問事情的經過。

在瞭解事情的具體情況之後正確分析孩子為何會做錯,再與其平心靜氣的交談,指出錯誤令其改正,這才是重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第二,不能對孩子施暴

無論孩子做錯怎樣的事情,不對孩子動手是最基本的原則。某些孩子正是因為家長對他的態度太過刻薄或暴力,才會生出叛逆的心理,從而做出更多讓家長無法接受的事情。

而且,長期生活在暴力生活中的孩子,心理方面有時也會出現疾病,這種疾病往往是無法醫好的。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第三,要讓孩子有做事的底線與原則

案例中小芳做錯事情後知道立馬道歉,雖第1次道歉的對象不對,但足以見得她做事是有原則和底線的,一旦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就會認錯想辦法彌補。

所以,讓孩子小時就有做事的原則與底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樣也能避免孩子過多犯錯。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了錯,低情商的媽媽,才會不停講大道理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不同做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品質,畢竟犯錯是在所難免的,可知錯改錯才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