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著力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海峽品牌雜誌社記者 陳兆富 通訊員 王曉連

近年來,邵武市作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引領行動試點縣,持續深化實施“五聯五化”機制,打造了山區城市基層黨建的“鐵城樣板”。為此,海峽品牌雜誌社記者專訪了邵武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嚴軍。

嚴軍介紹,邵武市堅持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作為貫穿社會治理的一條紅線,用更開闊的視野謀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城市發展和基層治理中嵌入“紅色芯”,以黨建引領、帶動、主導基層治理,凝聚全民力量,初步構建起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邵武市:著力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賢金(右一),南平市委組織部長林旭陽(左三)、邵武市委書記何光松(左四)等到邵武西門社區調研基層黨建陣地建設。

一、上下聯接,推進組織架構立體化。邵武市堅持以上帶下,構建市、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改變過去街道社區“單打獨鬥”的工作局面。一是做大平臺。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發揮好市委“一線指揮部”平臺作用,市委書記帶頭深入街道、社區調研,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問題。在街道,統一由市委常委擔任掛點領導和聯席會議召集人,提升對各條塊、駐區單位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的統籌協調力度,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謀劃、聽取彙報、督促落實。2017年試點工作以來,共召開51場街道黨建聯席會,解決了72個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有效破解了“小馬拉大車”難題。二是做強街道。突出街道黨組織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軸心”作用,抓住機構改革契機,重新制定“三定”方案,建立“5+1”模式,將街道10餘個黨政內設機構整合為綜合事務、基層黨建等5個行政辦公室;將5個事業單位整合為1個“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進一步為街道明責賦權、擴能減負。整合行政執法、城市管理部門隊伍,在街道建立“城市管理和執法中隊”,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三是做優社區。全面推進黨建網格化建設,完善“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網格體系,著力構建“黨支部進小區、黨小組進樓棟、黨員進網格”的黨建新格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組建142個臨時黨支部,以社區“大黨委”為主導,以小區“黨支部”為支撐,以樓棟“黨小組”為基礎,實施街道領導分包社區、社區黨員幹部分包到小區、樓道長分包樓棟的責任體系,有效保證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無縫隙落實。

邵武市:著力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邵武市組織部部長嚴軍在通泰辦事處講黨課。

二、城鄉聯管,推進教育管理常態化。將農村流入城區黨員納入社區管理監督範疇,確保流動黨員“離家不離黨、流動不流失、教育不脫節、管理不斷線”。一是“黨員驛站”集中管。組建邵武市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設立“0599-6612371”熱線,為農村進城黨員提供思想教育、政策培訓、法律援助等服務;同步建立鄉鎮“黨群驛站”城區分站,如肖家坊鎮投入20多萬元在城區設立“黨群驛站”,和平鎮在城區設立“黨員聯絡站”,運用微信公眾號、“我是黨員”APP等多種形式開展組織生活。二是“雙向管理”常態促。堅持每週五機關黨組織到共駐共建社區報到機制,建立在職黨員、農村進城黨員“組織+居住”雙向管理制度,實行“雙向管理”服務模式。三是“橫向協作”聚力抓。充分利用市委黨校教育設施、教學資源,先後為農村進城黨員開展了57次技能培訓、就業指導、法律諮詢、信訪維權等教育服務。

邵武市:著力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黨員網絡化管理示意圖。

三、隊伍聯抓,推進力量凝聚多樣化。採取“內育外引”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批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較強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一是選優配強“正規軍”。注重增強社區“核心力量”,新一屆社區班子呈現年輕化、高學歷、高素質的特徵。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全市先後集中舉辦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務業務、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和社區黨群工作者培訓班3期186人,開設各類比武競賽16場次,評選表彰9個先進基層黨組織、5名優秀黨員和黨務工作者。二是重心下移“生力軍”。發揮機關黨員素質高、懂政策優勢,選聘3名專職黨建組織員,負責指導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從機關、企事業單位派駐161名在職黨員擔任社區“兼職委員”、小區黨支部書記。在疫情防控中,注重發揮在職黨員“生力軍”作用,推動404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力量下沉社區、企業,“點對點”精準幫扶,謀思路、選路子、促發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三是內引外聯“志願者”。扶持黃峭聯誼會、江西商會等一批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培育小白楊社工、春暖社工、鐵城愛心公社等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成立“紅色業委會”、健康暖心隊、“公益暑託幫幫團”“金牌調解隊”等志願服務隊伍。在疫情防控中,全市有426支黨員先鋒隊、233個黨員先鋒崗,760多支群眾志願者隊伍7340多人參與宣傳排查、小區卡口、巡邏勸返等,101個“兩新組織”勇擔社會責任,捐獻口罩9.8萬個,捐資捐物900多萬元,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添磚加瓦。

四、服務聯動,推進社會治理多元化。注重發揮各層級各部門治理能動性,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基層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一是搭建平臺解民憂。持續深化“民生110”社區網格化服務機制,投入800多萬元對服務中心設備和功能進行升級改造,“一個窗口對外,一個號碼服務”為群眾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近三年來,全市累計受理民生事項3.5萬餘次。實行小區網格管理,建立“支部書記+樓道長”“樓道長+居民”雙向溝通平臺,結合“紅黃藍”色塊預警管理機制,第一時間共享公示摸排信息。如通泰街道在轄區小區安裝電子二維碼進出系統,增設人臉識別、人員門禁卡、車輛識別、智慧廣播等電子設備,全面提升社區、小區治理綜合能力。二是分類治理固根基。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將社區分為居住型、商業型、城鄉結合型、新城區型、複合型等類型進行治理;三是結對共建促和諧。街道、社區每季度召集共駐共建、轄區單位參與黨建聯席會,社區、共駐共建單位互相提供需求和服務“雙向清單”,構建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部門“接單”、百姓“評單”的“四單模式”。2019年召開了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148次,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411個,完成10餘萬工時社區服務,變街道社區“獨唱”為多部門“合唱”。

五、保障聯手,推進工作基礎堅實化。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強化對社區的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激發社區黨組織內在活力,打造團結帶領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堅強堡壘”。一是強化機制推動。理清城市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清單,納入各單位黨建目標責任制和全市績效考評、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述黨建工作。用好全市幹部職工崗位績效考評“利器”,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情況與幹部職工待遇直接掛鉤。強化經費保障,市財政按每個社區每年不低於2萬元的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予以保障,並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社區予以補助。二是強化陣地帶動。統籌財政、住建、發改等部門資源,大力推動城區、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構建各具特色的“紅色陣地”。2017年以來,市財政共投入1.3億元資金用於社區活動場所、老舊小區、街巷等改造。月山關社區近年來通過導入各方力量,對社區進行綜合整治,使居民幸福指數極大增強。三是強化激勵促動。制定《關於進一步提高城市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和加強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健全和完善社區主幹工資待遇體系。暢通優秀社區(村)主幹考錄街道(鄉鎮)機關公務員、事業幹部或提任進入街道(鄉鎮)班子成員通道,2017年以來,先後有10名社區主幹招錄(聘)為機關公務員、事業幹部。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對1名錶現突出的城市基層黨建聯動單位幹部提拔使用,表彰獎勵先進個人3名,一線入黨1名,吸收為入黨積極分子2名,有效激勵了基層黨員幹部主動融入社會治理、服務群眾的幹事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