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瘿蚊有什么特点?如何综合防治?

雾都山客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名卷叶蛆、枣芽蛆等。各枣区均有分布,以幼虫为害嫩芽、幼叶,被害叶片呈紫红色肿皱卷筒状,叶缘向上向内卷曲不能展开,叶质厚脆,幼虫在卷曲叶内取食,最终叶片变黑干枯脱落。轻则叶片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枣果质量和产量,重则叶片脱落。

(1)形态特征①成虫。蚊子形状,体长1.5毫米左右,虫体橙褐色或灰褐色。

②卵。长椭圆形,长约0.3毫米,初产时白色半透明,后变淡红色有光泽。

③幼虫。蛆状,老熟幼虫长1.5~2.9毫米,乳白色,头尖小褐色,体节明显,无足。

④蛹。裸蛹,纺锤形,长1.1~1.9毫米,初为乳白色,后为黄褐色(图16)。

图16 枣瘿蚊(2)生活简史 该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5~7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下周围浅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在刚萌发的枣芽上产卵,5月上旬为害盛期,叶内可有数条幼虫为害,老熟幼虫堕落入土化蛹,当年的幼虫期和蛹期一般8~10天,6月上旬再次羽化成虫,成虫寿命2天左右,之后各代羽化不整齐,世代重叠,8月底末代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做茧越冬。

(3)防治方法①农艺措施。春天清除枣园内无用的根蘖苗等参照绿盲椿象有关内容。

②药物防治。枣萌芽前,越冬代成虫羽化之前,树下地面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200~300倍液或用4%乙酰甲胺磷粉剂洒地面然后浅锄将药覆盖,防治羽化成虫。

幼虫发生期用30%乙酰甲胺磷800倍液或用50%马拉硫磷1000~1200倍液或用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首先防治树下根蘖小苗,因为枣瘿蚊先为害树下小苗,如小苗漏治将影响全园防治效果。


果果de果优选


由于该虫各虫态体型较小,给人工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一般应用化学防治,方法如下:(1)地现防治:枣芽即将萌动时(约4月中旬)越冬优成虫羽化前,树冠下地面喷施2.5%敌百虫粉,或25%辛硫磷胶囊剂200~300倍液(细土覆盖或轻锄松土混匀),或用4%乙酰甲胺磷粉剂,或4%二溴磷粉剂均可,有育苗地在行间时,一并地面喷施。(2)树上用药:于4月下旬幼虫发生期树上喷药防治,药剂可选:80%敌敌畏乳油800~10000倍液,30%乙酰甲氰胺磷600~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600~800倍液,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每10天用药1次,共喷2~3次。注意展叶后或期余6月份之后的用药浓度应降低,以防药害。对冬枣树及附近酸枣苗一并用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