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平:中西醫學發展歷史比較(上:遠古到公元1700年)

中醫是起源、形成、發展於中國的具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特點的醫學。西醫是起源、形成於西方歐洲國家,發展於歐美等地區的具有還原論、辨病治療等特點的醫學。歷經數千年發展,中西醫各有所長。 今年(2018年——編者注)是毛澤東同志關於西醫學習中醫批示六十週年,中西醫並重,中醫學與西醫學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已成為一種趨勢。本專題從歷史角度對中西醫學進行簡要比較,旨在進一步釐清中西醫學的發展脈絡,促進中西醫學融合發展,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中國中醫科學院 朱建平)



遠古~公元前500年

中國:50~60萬年前,北京猿人。公元前4000年,龍山文化。公元前1000年,青銅文化。周代(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初,《周易》問世。道家創始人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前471年)《道德經》,充滿辯證法。公元前500年,出現儒、道、陰陽、雜家。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前275年)主張“天人合一”。

中醫:50~60萬年前,傳說“鑽燧取火”,熨法與灸法萌芽。40萬年前,傳說“伏羲制九針”。5~7萬年前,傳說“神農嘗百草”。公元前4000年,酒發明。公元前1700年,傳說“伊尹制湯液”。公元前1330年,甲骨文記載醫藥知識。公元前1000年,《尚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西周設食、疾、瘍、獸醫。公元前541年,醫和提出“六氣致病說”。公元前500年,扁鵲秦越人發明脈診,明言“信巫不信醫”等“六不治”。

(此時期,西方醫學還沒有形成。——編者加)



公元前499年~公元99年

中國:公元前300年,《山海經》載120多種藥物。公元前221年,鐵器普遍使用。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藥物交流。

中醫:約公元前300年,《五十二病方》問世。約公元前250年-前5年,《黃帝內經》基本構建了整體觀的中醫理論體系。公元前198年,淳于意創用“診籍”。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4年),《難經》問世,診脈獨取寸口,記載臟器大小。

歐洲:公元前483年~前432年,恩培多克里倡水、火、氣、土四元素說。公元前460年~前365年,德謨克里特倡原子論。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9年~前347年),著《理想國》。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著《形而上學》。公元前146年,羅馬滅希臘。公元前23年,亞歷山大東征。凱撒(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獨裁統治,制定《儒略曆》。

希臘醫學:名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前377年)著《希波克拉底文集》,記載四體液病理學說、醫生誓詞。

公元100~599年

中國:東漢(公元25年~220年),道教出現。

中醫:東漢,中藥學經典《神農本草經》問世。名醫華佗(112-207年)創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發明五禽戲。219年,名醫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確立辨證論治體系。王叔和著《脈經》。皇甫謐著《針灸甲乙經》。347年,葛洪《肘後備急方》,簡便廉驗。402~479年,雷斅著《雷公炮炙論》。陶弘景著《本草經集註》。

歐洲:100年,印度與西洋交通。

羅馬醫學:名醫蓋倫(約公元129~200年)著《論解剖規程》,解剖動物,調配草藥“蓋侖製劑”。395~1453年,拜占庭(東羅馬帝國)醫學繼承發揚了希臘醫學。

公元600~1000年

中國:641年,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百餘種醫書。9~10世紀,《太極圖》問世。

中醫:610年,巢元方撰《諸病源候論》。624年,唐代太醫署設醫校。孫思邈651年著《千金要方》,闢醫德專篇《大醫精誠》;682年著《千金翼方》,論及道地藥材。659年,蘇敬等撰藥典性著作《新修本草》。713~741年,《食療本草》刊印。752年,王燾著《外臺秘要》;鑑真去日本傳授佛學、醫學。841~845年,《理傷續斷方》問世。937年~975年,《流注指微賦》載針灸子午流注法。973年,宋代官方編撰《開寶重定本草》。992年,王懷隱等奉旨編成《太平聖惠方》。

歐洲:600~700年,中國造紙術西傳。

西醫:600~700年,西歐麻風病流行,鍊金術盛行,藥物學進步。651年,巴黎市立醫院建立。848~856年,意大利薩勒諾醫學校聞名於世。

公元1001~1500年

中國:

1403~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中醫:1026年,王惟一著《銅人俞穴針灸圖經》,次年鑄造針灸銅人。1041~1106年,解剖書《歐希範五臟圖》《存真圖》問世。1057年,政府設校正醫書局。1076年,官辦太醫局設賣藥所。1082年,唐慎微撰《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劉完素(1110~1200年)創寒涼學派。1114年,錢乙著《小兒藥證直訣》。官方於1117年編《聖濟總錄》、1151年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張從正(1150~1228年)創攻下學派。金代李東垣(1180~1251年)創補土學派。陳自明1237年著《婦人大全良方》、1263年著《外科精要》。1241年,《察病指南》載脈圖。1247年,宋慈撰《洗冤集錄》。朱丹溪(1281~1358年)創滋陰學派。1341年,《敖氏傷寒金鏡錄》載舌象圖。14世紀初,太極拳問世。

歐洲: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4~16世紀,文藝復興。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

西醫:1222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創建。1295年,馬可·波羅東遊中國。

公元1501~1600年

中國:

1582年,意大利利瑪竇來華,揭開“西學東漸”帷幕。

中醫:1513年,李濂著《醫史》。1567~1572年,發明人痘接種術,後經阿拉伯、土耳其傳到歐洲。1568年,一體堂宅仁醫會創辦。1578年,李時珍《本草綱目》金陵版刊行。

歐洲:1517年,宗教改革。1561~1629年,培根提倡實驗科學。

西醫:瑞士巴拉塞爾薩斯(1493~1541年)主張醫學必須建立在經驗和觀察的基礎上。1543年,維薩里《人體之構造》出版。1545年,巴累改良銃傷處置法。1546年,伏拉卡斯托羅著《論傳染和傳染病》。1559年,柯倫波記述肺循環。

公元1601~1700年

中國:1607~1610年,徐光啟撰《農政全書》。1637年,宋應星《天工開物》刊行。

中醫:1602~1607年,王肯堂撰《證治準繩》。1623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1624年,張介賓著《景嶽全書》。1642年,吳又可《溫疫論》提出“癘氣學說”。1669年,同仁堂創建。

  1634年,《泰西人身說概》譯入。

歐洲:1644年,氣壓計製成。1665年,胡克出版《顯微鏡學》。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7世紀,意大利、英國出現科學學會,出版學會刊物。

西醫:1628年,哈維著《心血運動論》,描述血液循環。1661年,馬爾比基發現毛細血管。1669年,勞爾證明靜脈血在肺中實行氣體交換。雷文虎克1671年製成“顯微鏡”並觀察微生物,1683年發現“細菌”。1680年,巴黎發行醫學期刊。1700年,拉馬茲尼著職業病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