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拓跋珪,15岁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为何被儿子杀死?

hazewinter


拓跋珪,五胡十六国时期第二个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的开创者(也是代国的复国者)。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亡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随后十五岁复国,并且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后燕国称霸华北。随后励精图治使北魏成为当时最有前途的强国,但是却在三十多岁就在心理和身体上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在位的后几年国政混乱,自己也被儿子弑杀。

被弑的直接原因:小姨和次子联手弑君

其实这里有些标题党的嫌疑,其实拓跋绍的小姨也是他的妻子。所以确切说法应该是次子拓跋绍与其母贺氏联手弑君。

  • 拓跋珪有一次去自己母亲的部族时见到了自己的小姨,他一眼就被自己美丽的小姨迷住了,回去就请求自己的母亲让自己娶这位小姨为妻。因为拓跋珪是鲜卑族出身,如今我们看来大逆不道的乱伦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可以的。但是拓跋珪的母亲反对了这门亲事,不是因为她母亲认为儿子娶自己的妹妹不妥,而是她认为太漂亮的女人也一定有不好的地方,而且当时拓跋珪的这个小姨已经嫁人了。但是被迷住的拓跋珪可不会轻易放弃,他命人秘密杀死了自己的小姨夫,然后将自己的小姨娶了过来。不久他们生下了拓跋绍,也就是拓跋珪的次子。

  • 公元403年,拓跋绍和其他兄弟一样被封王,当时的拓跋绍只有十岁左右,还是一个孩子就被封为清河王,拜征南大将军。可惜这位年轻的王爷似乎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不仅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叛逆,同样还具有不应出现在这个年纪的残忍和变态。传说他平日里抢劫行人、射杀猪狗,一副典型的恶少形象。更过分的是他曾经剖开一位孕妇的肚子来研究里面的胎儿。这样的行为当然让拓跋珪非常愤怒,拓跋珪在教训自己的这个儿子时甚至差点将他弄死。因此导致父子关系紧张,顺带也让拓跋珪和自己的小姨夫妻关系不睦。

  • 到了拓跋珪晚年,拓跋珪明显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出现了问题,国内出现混乱,而拓跋珪也时常归咎迁怒身边的人,并且动辄以小过失就将人处死。公元409年,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被因为过失被拓跋珪囚禁并扬言要处死她。但是由于天色已黑,拓跋珪没有立即行刑,于是这位既是拓跋珪小姨又是他妻子的贺氏害怕小命不保,就让人通知拓跋绍来救自己。当晚只有十五六岁的清河王拓跋绍就率领帐下武士跳墙进入宫中,将自己的父亲北魏的开国君主拓跋珪弑杀了。

多疑:少年磨难带来的枭雄个性

关于拓跋珪的晚年,史书中的描写除了让人感觉他精神已经出现问题,更多的表现就是多疑,动辄认为别人有谋反意图或者动辄以小过失处死大臣。但是结合拓跋珪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年轻时经历的磨难和尔虞我诈使拓跋珪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多疑的性格特点。

  • 拓跋珪严格来说是一个遗腹子,他出生前几个月父亲去世。但是他一生下来就深得祖父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的喜爱。而且他作为代国君主的嫡孙,本可以继位成为代国的君主。但是却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遭遇亡国之狠,代国被苻坚的前秦所灭。但是除了实力差距导致代国灭亡这一主要原因之外,拓跋珪的祖父拓跋什翼犍被儿子弑杀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其后拓跋珪很幸运没有被处死,而且也没有被前秦皇帝苻坚带到都城加以控制。他被留在了代国,但是代国的管理权被苻坚交给了原来拓跋家族的属下刘库仁。童年的拓跋珪也和母亲在刘库仁这里寄人篱下的活着。

  • 淝水之战后,前秦对整个北方的统治迅速瓦解,许多原来被前秦征服的国家都纷纷举兵复国。而管辖代地刘库仁却被儿子刘显所杀,随后刘显还打算除掉拓跋珪这一代国王位继承人。所幸有人提前告知了消息,拓跋珪在母亲贺氏的安排和帮助下逃到了母亲的娘家贺兰部。随后拓跋珪虽然在贺兰部的支持下成功复国。但是在此期间,他的舅舅贺染干还试图杀死他。

所以从童年到少年时期就历经多次阴谋的拓跋珪,为了自保自然就养成了多疑的性格特征。虽然他身体状况好,有理性思考的时候他能做到理智的去分析。但是他的晚年显然因为身体和精神出现问题导致他的多疑性格被激化和放大了,从而导致了他的悲剧。

寒食散:多疑嗜杀的催化剂

或许是与当时的天下群雄斗智斗勇带来的巨大压力,或许是为了效仿和学习当时士族社会的“服散”潮流,晚年的拓跋珪开始服食寒食散(也叫五石散)。

服散是当时士族社会的一种时髦的潮流。作为雄霸河北的北魏皇帝拓跋珪当然有条件和有能力去追求这种时髦。而且拓跋珪在奠定了北魏王朝的基础之后,就开始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他也非常重视与汉人士族的关系,利用这些汉人士族来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所以拓跋珪染上了服散这种恶习也就不奇怪了,何况当时的人们不仅认为这不是恶习,反而认为是一种非常高贵、非常风雅的行为。

但是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寒食散就类似于现代的“毒品”。不仅会上瘾而且会使人性格狂躁且精神恍惚出现幻觉。结合史书中对拓跋珪晚年的记载,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拓跋珪出现了性格狂躁嗜杀的表现,还有经常独自一人彻夜不眠的自言自语。也出现了幻觉,或者说“被迫害妄想症”。这些症状都证明寒食散已经成为了放大拓跋珪性格中多疑嗜杀一面的催化剂,简言之,拓跋珪已经从一位乱世英雄变成了一位精神病人或者吸毒成瘾的精神病人。

综上所述,拓跋珪的晚年悲剧是因为早年经历形成的多疑嗜杀性格在寒食散的催化作用下激化了性格中的阴暗面。再加上与次子拓跋绍母子的关系不睦这一导火索,一代开国君王就这样被弑杀。


围炉品茗人


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有的雄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代国末代君主拓跋什翼犍之孙、世子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在亡国后(376年)得到前秦皇帝苻坚的赦免,被恩准留在故地,预备将来做拓跋部的首领。此时,拓跋珪虽然年纪很小,但内心底一直期待着能复兴代国,以洗刷亡国之耻。



10年后(386年),就在淝水之战后的第4个年头,年仅15岁的拓跋珪,趁着前秦分崩离析、皇帝苻坚被部将姚苌杀死的良机,在心腹重臣长孙嵩、达奚斤等人的辅佐下,依靠贺兰等部的支持,于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宣布复国,并登上代王之位。同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复国成功后,拓跋珪励精图治、锐意扩张,先后击败鲜卑独孤部、库莫部、高车诸部及柔然,随后又通过参合陂之战重创劲敌后燕,并攻陷其国都中山及河北军事重镇邺城,一跃而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皇始三年(398年)七月,为了更好地经略中原,拓跋珪将都城由盛乐迁往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并在同年十二月正式称帝。



拓跋珪称帝后,重用汉族官员崔宏等人,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使得北魏逐渐摆脱部落制残余,向封建帝国过渡。然而,就在拓跋珪准备彻底消灭后燕,进占整个中原之际,他却遭到亲儿拓跋绍的弑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拓跋绍强纳姨母贺氏说起。


原来,拓跋珪复国称王后不久,便喜欢上了美艳绝伦的姨妈贺氏,虽然后者已经嫁人,但依旧想把她纳入宫中。为此,拓跋珪便向贺太后(献明皇后)透露心意,希望能得到母亲的同意,但贺太后却顾忌人伦天理,断然拒绝儿子的要求,并告诫他说太美的女人容易给男人带来灾难,想让他打消这个荒唐的念头。



但色欲熏心的拓跋珪根本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随后便派人暗杀了姨夫,并将姨母贺氏强行纳入宫中。贺太后闻讯后又羞又恼,但面对既成事实,却也是无可奈何。拓跋珪如愿以偿地得到贺氏后,对她极为宠爱,而贺氏也没有辜负外甥的恩宠,入宫没多久便诞下皇子拓跋绍,时在登国九年(394年)。


初,珪如贺兰部,见献明贺太后之妹美,言于贺太后,请纳之。贺太后曰:“不可。是过美,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夺也。”珪密令人杀其夫而纳之,生清河王绍。”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按照正史的记载,拓跋绍是个狠戾残忍、不服管束之辈,平日里爱走街串巷,以劫杀行人、砍射猪狗为乐。某次,拓跋绍在路上遇到一个孕妇,竟命人剖开她的肚子以观看胎儿,委实荒唐残忍。拓跋绍的行为令拓跋珪甚为气愤,为此经常遭遇毒打,数次有丧命之忧。然而拓跋绍非但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将父亲恨入骨髓。



随着贺氏年老色衰,渐渐地便失去拓跋珪的宠幸,使她在宫中的地位开始大幅下滑。不仅如此,拓跋珪晚年因过量服用寒食散,性情开始变得异常暴躁、猜忌,经常因为些许小事,便痛打乃至杀害大臣、妃嫔和太监宫女,令宫里宫外都惶恐不安。某日,贺氏因微小的过错惹恼拓跋珪,被后者下令处死,但因为天色已晚,并没有立即执行。


贺氏为了求生,便暗中派人通知儿子拓跋绍,要他带人入宫营救自己。拓跋绍得到消息后,经与帐下武士以及宦官等数人密谋后,率领心腹十数人跳墙闯入宫中,在击杀前来抵抗的侍卫后,将尚未来得及逃脱的拓跋珪乱刀砍死。拓跋珪遇害时,年仅39岁,时在天赐六年(409年)十月。拓跋珪一世英雄,最终却死在亲儿手中,实在是令人唏嘘。


珪谴责贺夫人,囚,将杀之。会日暮,未决。夫人密使告绍曰:“汝何以救我?”......绍年十六,夜,与帐下及宦者宫人数人通谋,逾垣入宫,至天安殿。左右呼曰:“贼至!”珪惊起,求弓刀不获,遂弑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拓跋绍弑杀父亲后,随即关闭城门,威逼群臣拥戴他继位,并追捕齐王拓跋嗣(北魏明元帝,拓跋珪的长子,拓跋绍的异母兄),但最终并未得逞。不久,拓跋嗣率军平叛,捕杀拓跋绍及其党羽,同时又下令赐死贺氏。就此,北魏立国的后第一次大规模宫廷政变,以一场惨烈的大屠杀告终。


史料来源:《魏书》、《北史》、《资治通鉴》


文史砖家


一、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2]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二、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三、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亡代国后,拓跋珪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寄居匈奴独孤部刘库仁部落长大。 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代王位于牛川,不久改称魏王。 他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动鲜卑政权进入封建社会;对外击败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皇始三年(398年),确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即皇帝位。 [8] 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不睦兄弟。 天赐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绍所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我是史上杂谈,一个历史爱好者,以史会友,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共同探讨。谢谢阅读


史上杂谈


一代雄主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绍所杀,为史书记载,史料很充实,不可否认。但为什么身为次子的司马绍,敢于冒险谋杀拓跋珪?仅仅是因为史书当中记载,拓跋绍为了救自己的生母贺氏?我不觉得这么简单:

一、拓跋珪与拓跋绍的矛盾

在拓跋珪之死“正解”当中,极力去渲染了拓跋珪晚年的刚愎自用,不睦兄弟,举的例子是击杀堂弟拓跋仪。可这并不足以说明拓跋珪晚年的荒诞,拓跋仪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功绩,与穆遂留试图谋反。穆遂留却选择跟拓跋珪告密,拓跋珪知道后,不仅没杀拓跋仪,而是饶恕了拓跋仪。

天赐六年,也就是拓跋珪死的这一年,有人占卜说有臣子作乱,拓跋珪烦躁便杀害很多臣子。拓跋仪听说之后非常害怕,骑马逃跑,拓跋珪知道后派人抓回,然后杀掉,用庶人礼仪埋葬。

以上关于拓跋仪的作为,是大多数人抨击拓跋珪不睦兄弟,晚年暴政的例证。但从后世的眼光看,拓跋珪对于拓跋仪的杀害,符合皇帝的预设。

而拓跋珪的凶残,相呼应的是拓跋绍的残忍。《魏书》中记载,拓跋绍喜欢逛街,出街就杀人越货,更加残忍的是有一次想看孕妇肚子里的胎儿,便将孕妇肚子刨开看。简直是个丧尽天良的主儿。

拓跋绍是拓跋珪与贺夫人所生,贺夫人是拓跋珪生母献明皇后的妹妹,可想而知,拓跋绍的骄纵残忍是跟拓跋珪的纵容分不开的。而对于拓跋绍的恶行,拓跋珪的做法是把拓跋绍用绳子挂到悬崖下面,连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都用仁义道理来教导拓跋绍,但收效甚微。

拓跋绍的骄纵,和拓跋珪的处罚,成为后世认为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也成为后来拓跋珪想要杀贺夫人,拓跋绍不管不顾地带人冲进皇宫,杀掉拓跋珪的“正解”。可是,原因仅是如此吗?

二、从拓跋珪人物关系解析死因

身为北魏开国皇帝,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却被自己的儿子杀于宫中,的确是有些荒唐。换句话说就是,绝对没有这么简单。我从拓跋珪的几个任务关系,去猜测一下拓跋珪的死因:

  • (1)拓跋觚之死,拓跋仪谋反

在举拓跋珪晚年不睦兄弟的例子中,便说到拓跋仪的谋反和最后被杀,而拓跋仪还有个亲兄弟,叫拓跋觚,是拓跋珪攻打后燕前,派送到后燕。后燕扣押拓跋觚做人质,因为拓跋觚是拓跋珪的堂弟,也算是皇亲国戚。可是没想到拓跋珪不管不顾,只好杀掉了拓跋觚。

而作为拓跋觚亲兄弟的拓跋仪,早年间跟拓跋觚是拓跋珪的近卫,可以说是与拓跋珪非常亲近的关系了。

可为什么拓跋仪在后来会试图谋反?而谋反之后,拓跋珪竟然会饶恕拓跋仪?

我看来,是跟拓跋觚的死分不开的。为了覆灭后燕,拓跋珪只能放弃拓跋觚,而作为亲兄弟的拓跋仪或许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谋反。而拓跋珪对于拓跋仪的饶恕,应该是对于拓跋觚的亏欠。

  • (2)拓跋珪的后宫

看拓跋珪的后宫,可以看得出来某种阴谋。

拓跋珪的皇后,是慕容皇后,慕容皇后是后燕惠愍皇帝慕容宝的四女,而后来被北魏俘虏后成了拓跋珪的嫔妃。可想而知,慕容皇后的心中,当然是有不满的。

宣穆皇后,是太子拓跋嗣的生母,在与慕容皇后争斗中失败最后被赐死。而拓跋嗣在司马绍杀了拓跋珪之后逃脱,最后成为北魏第二任皇帝。

而拓跋绍的生母则是贺夫人,作为献明皇后的妹妹,自然也是贺兰部之人。而要知道的是,原先北魏前身代国的三方护国势力,贺兰部和铁弗部刘卫辰、南部刘库仁,最后都与北魏决裂。

之所以谈论拓跋珪的后宫,是因为拓跋珪死在自己的后宫太过蹊跷。《魏书》中记载拓跋绍杀拓跋珪的过程,拓跋绍领着手下跟宫内联络的宦官,跳进宫墙,负责侍奉守卫拓跋珪的侍卫高喊贼寇来了。拓跋珪惊醒,想要拿身边的武器却找不到,最后被杀。

拓跋珪死的过程虽然看来很简单,但过分轻松了,试想一下戎马半生的拓跋珪,在各方势力之中盘旋,怎么会没有防人之心?想要买通宫内宦官和侍卫,是那么简单的吗?可事实却就是发生了。

而这个过程,我想与宫墙之内的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慕容皇后,贺夫人不会一点心思都没有,拓跋嗣面对没有生母在宫中为自己保驾护航的情况下,心思也绝对不会简单。

  • (3)拓跋嗣的谋划,拓跋绍的孤注一掷

可不要认为拓跋嗣就是只会跟拓跋绍讲仁义道德的兄长,拓跋珪当年杀掉拓跋嗣的生母宣穆皇后时,跟他说,过去汉武帝想要立刘弗陵为太子,便杀掉了其母钩弋夫人,就是为了避免妇人参政,外戚谋乱,也就是“子贵母死制”。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都是为了你好。

可是宣穆皇后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当然与之前所说的拓跋珪皇后,慕容氏有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母,因为后宫争斗中被牺牲,拓跋嗣绝对是心中有恨的。

而巧合的时间点是,一系列的变化都发生在了天赐六年:

  • 拓跋嗣被封太子,

  • 贺夫人“有失”被抓,


  • 司马绍谋乱,

  • 拓跋珪被杀,

  • 拓跋嗣平乱继位。

这一系列的变故,就让人不得不去产生联系了。所谓的贺夫人“有失”和拓跋珪“谴责”,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贺夫人个人关系混乱,却不想想当时贺夫人都多大年纪了。所以“有失”的内容,似乎跟拓跋绍有关的可能性更大。另有记载说,拓跋珪晚年服寒食散,经常胡乱杀人,随口跟贺夫人说了句要杀司马绍,便被贺夫人当真,连忙让司马绍进宫行刺。

戊辰,谴责贺夫人,囚,将杀之,会日暮,未决。夫人密使告绍曰:“汝何以救我?”左右以残忍,人人危惧。绍年十六,夜,与帐下及宦者宫人数人通谋,逾垣入宫,至天安殿。左右呼曰:“贼至!”惊起,求弓刀不获,遂弑之。

真实的原因不可考,从贺夫人最后的记载当中,可以看到拓跋珪的死,跟这位贺夫人脱不了干系。

但值得明白的是,这一系列的记载,是在平定拓跋绍谋乱,杀死贺夫人的拓跋嗣即位之后,告诉世人的。

并且“乙卯,立皇子嗣为齐王,加车骑大将军,位相国。”拓跋嗣任车骑大将军,“典京师兵卫,掌宫卫。”拓跋绍能轻松进入皇帝寝宫,并杀掉,跟执掌皇宫内卫的拓跋嗣真脱不了干系吗?史料有限,只能从已有资料中猜测经过。


结论

一代雄主拓跋珪,竟然被司马绍杀死在自己的内宫之中,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司马绍为了救母而弑君。后宫嫔妃,子嗣继任,甚至北魏内外势力,都可能参与其中,不过史料有限,只能凭蛛丝马迹大胆臆测了。


亭安读书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人生堪称一个传奇,他的爷爷是十六国时期代国的末代君主,代国被前秦所灭,拓跋珪因为年纪小,得到了前秦皇帝苻坚的赦免,希望拓跋珪长大之后成为拓跋部的首领,感念苻坚的恩德。

拓跋珪一直随着母亲不断逃亡,寄居匈奴独孤部刘库仁部落长大。

后来15岁的拓跋珪趁着前秦内乱,宣布复国,并把国号改为魏,史称北魏。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外还击败了贺兰、柔然等部落,一跃成为北方最为强大的势力,后来还进军中原,与后燕和后秦争霸。早年的他英明神武,俨然是一代明君的做派,可是渐渐地他残忍的本性暴露了出来。

拓跋珪的致命弱点

首先,拓跋珪开始诛杀有功的大臣,他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时常想起大臣有些许错处,就要大开杀戒。使得许多大臣惶惶不可终日,不能安心政事。

其次,拓跋珪发明了残忍的“立子杀母”的制度,他的长子拓跋嗣被立为太子,拓跋嗣的生母宣穆皇后刘氏就被赐死了,拓跋嗣得知生母被赐死,悲伤不已,出宫游行。

最后,拓跋珪开始沉湎声色,经常服食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导致精神有点异常,动辄就大骂大臣、后妃和儿子,他暴戾的性格也是导致他被杀的直接原因。

贺夫人原本是拓跋珪的小姨,因为拓跋珪喜欢上这个小姨,于是杀了小姨的丈夫,将贺夫人强行娶了回来。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贺夫人犯了一点小错,拓跋珪发怒之下想要杀了贺夫人。

拓跋珪和贺夫人的儿子,也就是拓跋珪的次子拓跋绍,听闻生母要被杀死了,着急地带人冲进皇宫,杀了暴虐的父亲拓跋珪,但是拓跋绍要被随即赶回来的太子拓跋嗣杀掉了。

拓跋珪本来有机会做一个一代霸主,建功立业。他也的确有这个能力,但是后期的暴虐成为了他致命的弱点,被亲生儿子杀死也实在一桩惨剧了。


历史至上


他想杀儿的妈,这个老婆其实是他小姨贺氏,当初太美而且已嫁,他妈不同意。

想杀儿的妈是傍晚,未杀。太晚。

老婆害怕,所以联系了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