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老师看看这字的问题在哪?谢谢?

一个墨客


你这篇书法很纠结!

你自称是自学,我也承认你不是学田英章,可是,你被田英章影响太大了!

你现在的功底已经很好了,奉劝你抛弃田英章的东西,专心学习欧楷,学习二田的书法越深入学不容易回头!


一笑貫长天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你写的字欧味很浓,欧体结构基础也比较坚实。所以应该充满信心坚持不懈!

当然,也有一些待加强的地方。虽然我不是学欧体,是学颜体的,但从美学角度来看各楷体审美方向也是统一的。以下我提出几点建议,你参考一下:

首先,你的横划写得不太够硬朗,欧体的横是非常突出的瘦硬,你写的“百"字长横力量感少了点儿,“求”字和“辰"字的短横均略显丁点儿臃肿。欧体短横其实是非常精悍瘦硬的,下图比较一下欧阳询《九成宫》…
你写的“百”字长横再写涩一点


,行笔时且行且战,行至中截留意不要让锋毫走侧,那么就可体会出如卫夫人所说的“横如千里阵云”。我拙笔试写如下…

还有“辰"字和“求"字,我也试写如下…
其次,你写的撇力量感欠缺了一些,特别是尾部收笔的时候有点“飘"有点儿“簿",“撇如陆断犀象",撇也是要显得象犀牛角或象牙那般坚实,写撇越到尾部临近收笔时越要稍放慢笔速,顺势利用笔毫的弹力将力送至尾尖收笔。我再试笔如下…


当然,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需要多年的训练和遍览名帖(包括各体楷书和各种字体的古碑贴)以及慢慢领悟才可步步趋近那种境界!

整体上来说,你这几年对欧体的学习进步还算比较大的了,只是每进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对自己的不满足说明你进取心比较强,后期你可根据弱项去加强训练。另外再训练欧楷章法,特别抓住其端庄、凝重、险劲变化特点去训练。

祝你不久将来书学道路更上层楼!


许悦爱书法


能得到你的问题邀请我很荣幸,本着书法的交流,说说我意见:

1.圈里人公认的,初学都学墨迹本的。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理解“通过刀锋看笔锋”这句话的。所以一来就学欧体碑刻楷书,有些笔画理解不了,一味的想画出形态自然就写不生动。

2.学书理念很重要,多看看国美的高手们写字,对自己会有启发。当然还有很多书家也写得很好。所以得学会甄别谁写的好,谁的差。学书路上,眼高手低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

3.学习书法,最难的是笔法和字法。

笔法就是中侧锋的转换,学会调锋,八面用锋。

字法就是结字方法。直白的说,这个字结字为什么就好?把好的理由看出来,然后写出来。经典作品结字都是有理有法的。读帖,就是要读出这个字的结字意图,它的意趣在哪儿?解读和临写出矛盾对比关系,比所谓的临准外形更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了这种理法关系,你才会依理造出字帖里没有的字,那才是根本目的。

4.建议你重新开始,写智永《真书千字文》。非要学欧体,可以研究研究他的行书字帖,看看他的用笔特点。

5.你能说出以下三个字的结字意趣是什么?不能说出来,就是对结字的理法还需要认识。





有竹居


我们每年会接触大量的书画大家,并为他们做展览。做展览是一个学术过程,除了作品本身之外,还要考虑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的关系。我们以我们的经验和您聊一下。

我们非常不建议书画技法“自学”,自学书法,最好的结果就是“画得挺像”。对,不是写得像,是画的像。

有一个书法大神给你讲了你的字的问题了,你可以看一下。我总体说一下:

1,这些字你“画”的很像了。自己看起来,会感觉很不错了。但是让行家来看,和“写字”基本无关,更不要说“书法”了。

2,你的字单个看起来似乎没问题了,但现在还在“画字”阶段,如果整体来写的话,整体布局上会差很多。整体布局上,不但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更要考虑字与内容、纸与笔的关系。

书法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您仅仅是为了“写好看”,那是单说的。如果是有更高的提高,还是要多拜名师。我们做展览的书法家,之所以能称之为“书法家”,不仅仅是写的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而是作品气势,笔墨的力道。这些并不是靠大量练习就能达到的。

如果是自己练习,而且用纸不讲究的话,往往并不知道各种字体的执笔方式,笔在不同纸上不同的力度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要摒弃米字格、方格、九宫格的训练,否则,无法驾驭最终应该写成作品的作品布局关系。

你可以关注一下我们,以后有优秀的书法作品展,可以免费来参观,只有多读贴,多交流,多练习,才能让您的书法技术又更好的提高。


画展策划


书法的技法问题,无论怎么分析,都离不开用笔,结构,章法,三个角度,后期还添上墨法。

一,用笔上,笔画的动作还算是比较到位,但是描摹感太强,自然书写的意味不够,这是方向的问题,临摹究竟临什么,一层是表面的像,即一般认为像的状态,二层是处理方式的像,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会有取舍,更针对于专向的突破,同时也是个长期的过程,三层精神的像,能做到没一笔是作者,笔笔都是,即为合格。

二,结构上,能感受做作者并没有明确的去提取出欧阳询楷书的特点,依据是照葫芦画瓢的感觉。

三,章法上,作者还在进行单个字的训练,没有明确的章法意识。

解决办法,一,前文说的临摹的方向。

二,可以参考欧阳询的墨迹,碑刻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不见用笔痕迹,米芾言,碑刻不可学,原因在这,二是,唐代刻碑,作者会最终再进行装饰性的修改,呈现的面貌已然不是真实的书写面貌,所以需要墨迹的临习进行补充。

三,欧阳询自然是楷书大家,但是优秀楷书作品,并不只有他这一种,可以拓展开临摹的对象,广泛吸收,才会有更全面认识,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欧阳询的独特性和意义。


MR野渡无人


欧楷味道很足,我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书法专业,您这幅字,整体很棒,结构也很严谨,肯定是有书法功底的,可以注意的是,个别撇画的尖太多了,欧楷很端庄严谨,尖尖的出多了会影响整体,个人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w王嘉乐77


你有什么可迷茫的?自学成这样比我強多了!写楷这阶段最吃功夫,既便是很不错的作品,也会出现七嘴八舌!比如说你这锋该藏没藏,那锋该露没露,这结构有点不合理,这太死板啦,那缺少灵气啦,实在挑不出毛病他也会说你这作品用墨不讲究,整体气势不足,等等!听嵝蛄叫你还不种地啦?苦练,印证毅力,坚持,反映的是自信!听我的,继续!


香蘭堂主


感謝邀請!您目前從習作上看,笔法、結字都還不入门,我來嘗試回答一下:(交流為主)

拋開书體,您的字上看,應該是下過功夫,但是因為自學,所以始終未能突破,隨著眼力的提升,甚至感覺自己的字处处是問題,但就是不知道從哪裏入手去調整,如果我说的有那麼一點儿对,那麼就請書友去嘗試讀帖,帖如何讀?在寫字之前,先盯著帖上字二十秒,把字的每一笔與字的關係、字與格子的關係、筆划與格子的關係都看清楚,下筆时盡可能去實現結字、章法與原帖接近,另外不要追求通臨,要用一字多練的方法逐字過关;

您目前是從田楷歐楷入門,個人不太建議,學歐不學田、師古不師今,歐楷或田楷都是法度嚴格、易入難化,我們學書的業余愛好者為的是書習百家而自成格局,另按汉字发展順序篆—隸—草—行—楷,唐楷最後出現,如果以楷為基礎應以練習籙隸為主,而不是唐楷。目前您的情況完全可以從二王入手,寫寫聖教序甚至十七帖,再回來寫唐楷或許問題會少很多!

希望對您有幫助,早日進阶!



尚古齋書法


评论只是个人之见,说得不对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看了你的作品整体写的还不错,应该学的是田蕴章老师的字帖,整幅作品里有几个字写的有点小问题:晖、宿、百、横折竖写歪了,还有个别字笔法不够精准。

田蕴章老师书法整体显得古朴、厚重,老师曾说过自己非常喜欢颜体书法风格,因此在欧体方面的基础框架之下增添了不少颜体书法笔意,将颜体的厚重古朴和欧体的秀雅刚健完美结合,因而呈现出自己书风艺术美感,





寿州居士书法


说说我对这副字的一点浅见,不对之处敬请见谅!!!

首先这副字最好的地方是写得很厚重,不足的地方是整副字看起来写的有点板,写得很拘谨,字形有点散,中宫收的不够紧,线条缺乏法灵动,少弹性,太过于注意笔划的起收。长线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如撇和竖,还有撇收笔的尾端,有点飘了,没有把笔送到位。字型欠准,这种字体应该是中宫紧收周边外拓型的,要把它写得开张。有些字本来就应该是稍长型的,你把它写方了,整副字基本上都写方了,临贴的时候 ,多读帖,多注意观察原帖字形的形状,例如字是长的,还是方的,又或者是圆的,等等......还要注意字形的收放,疏密,左右欹侧的关系。

这些仅仅是我在学书过程中的一点积累,有不馁之处敬请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