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书法作品完成后,自我感觉很好,在审读时发现漏了一个字,补写上算不算瑕疵?

易墨书画


如果补写时能做到诙谐而又得当,不仅不会成瑕疵还会体现作品的内涵与和谐,天趣自成!



8914291520356山虎


这种情况在书法创作者里面不占少数,我认为如果漏字补上也算瑕疵。

俗话说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是没有完美的,书法创作也是这个道理,即使每天都练习,可是真正这作品的时候,难免会有些紧张或者是激动,导致漏字现象的出现,这很正常!就算是大书法家也会难免出现漏字现象。比如,王羲之《兰亭序》,“有”字下面就缺了“崇山”两个字,当时王羲之写的时候也是失误了我们所看到的也是临本,没有见过真迹,可是后人临摹也是按照这个漏字形式临摹的,我觉着大可不必!假设,王羲之没有漏字,那是不是这篇作品会更好呢?

我给大家看看我的硬笔创作,当时也是很流畅的把作品写完的,可是回头再重读的时候却发现“章”字和“急”字之间漏掉了一个“之”字,但是没办法了,只好后期又加上了!其实这就是瑕疵,没有办法弥补的,即使添上了也会影响章法的。

所以说,如果自己随便写写漏字也无所谓,但是如果想拿自己的作品去参加大型比赛,我觉着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见过的得奖作品,几乎没有见到过漏字现象!所以,我觉着如果书法创作出现漏字现象了,最好换一张重新写,尤其是参加比赛作品,绝对不能糊弄!

强哥浅谈。


强哥书画


不知写些什么,写得这么差。


用户6672815743585


不算瑕疵,这也是常规,从古代书帖很多都是添笔补上,切忌乱涂乱画。

比如米芾作品中很多是填补,古代草书很多遗漏,或者重复写字。黄庭坚的 诸上座草书作品就有画点特记。

那么楷书切忌,写错,而补填字。

草书,行书可以填补,因为激情流露,起伏的心境,有时候写字则有别字或是漏字,是为正常,特别是如颜真卿的祭侄稿,涂抹,花圈,切入合乎了自己的愤愤不平且悲伤的心境,特别合乎情理,更加使得书墨有了真切的书写形式。正因为如此才成为第二行书,写出了心情,可见情景交融,寓笔墨。

因此分书体,正书则有不可涂抹,比如写一幅菠萝蜜多心经,显然有了心境乱,不平静的表现,应该虔诚沐手一丝不苟。

以上浅显见解。


狂喜淡墨a


人无完人,完成一件书法作品的书写不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状况以及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小的失误,这在古代书法家中比较常见。按照古人发帖的习惯。行文过程中如果有脱漏,直接在空隙左端的行距间隙处添加即可,一般比正文要小,但这一般只是古人的手稿。

行书和草书,他们的书写较为随意、自由,它们的法度都比较宽泛,没有像楷书,篆书和隶书那么严谨。如果漏一个字应该不太容易观察出来吧,相对于楷书,漏一个字就比较明显了。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流传千古,除了作品完美以外,内容也应是完美的。如果这个作品不是参加什么比赛和展览,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如果是参展,还是重新创作一副比较可靠。








瑞瑞2201


算吧,只要修改了就不完美了,一气呵成较好,原来写思想汇报的时候几页作文纸,也是小心翼翼认认真真,生怕错一个字,就算可以小修改,但是追求完美的话,看起来总是很别扭


都是木头123


可在落款处用小字注明何处少一什么字,不要在漏处加,以免破坏章法。若处理得体有时会为作品争彩儿!



云雪书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75000b89e36f096ab2\

城市中的二狗子


每次写完感觉不错,但放一段时间回头看多不满意。











慎思篤行123


不算,你看看兰亭序上面也有补漏修改,关键是字写的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