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雍正多次為她破例?

大白讀史


常言清官難斷家務事,皇帝的家務事就更加難斷了,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但也是一位鐵血皇帝,從繼位開始,手裡的屠刀就沒有放下過。有人說雍正冷血,絕情,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滿清到了雍正這一代,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擺在雍正面前的有兩條路,雍正如果稍微柔情一些,可能滿清就要走上一條不歸路了。所以雍正不敢放下屠刀,不敢多情,可雍正畢竟是人,他也有感情,只是他只給了一個人,那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年妃。

有人認為,年妃受寵是因為年羹堯,其實不是的,年羹堯對於年妃的地位沒有什麼影響,而年妃倒影響了年羹堯。雍正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年妃就已經是雍正的福晉了,當時年羹堯還是一小夥子,沒有展現出多大的能力。後面,雍正繼位,成為了皇帝,年羹堯的妹妹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年妃。同時升官的還有年羹堯,年妃嫁給雍正之後,年羹堯就跟了雍正,一直被雍正培養。

年羹堯的成長之路,離不開年妃這層關係,年羹堯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不會成為一方巡撫,可是他的心性卻不怎麼樣。年羹堯這樣的是人才,但並不稀缺,能讓雍正看重,關鍵還是有年妃這層關係。年羹堯和年妃不像衛子夫和衛青一樣,相輔相成,反而是年妃一直在照顧年羹堯。可惜人力終究有限,年羹堯自己作死,也不能怪年妃,雍正的柔情都給了年妃,對於年羹堯,寬容卻不縱容,在年羹堯幾次挑釁之後,終於將屠刀舉了起來。年羹堯死後,年妃並沒有受到牽連,雍正依舊非常寵愛年妃。由此可見,年妃受寵完全是因為自己的關係。

年妃之所以能夠受到雍正的寵愛,一方面因為她長得不差,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妲己為什麼能夠迷惑紂王,究其原因就是長得好看,所以長得好看是絕對有優勢的。年妃自然長得不俗,可是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長得好看,對於帝王來說,可以當花瓶供著,但絕對不會像雍正對年妃一樣,把所有的柔情都給她。年妃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才華出眾。年妃不是滿族女子,出身官宦家庭,打小就知書識禮,富有才華,對於雍正這樣的男子來說,這樣的年妃才最具有吸引力。

雍正能夠一直寵愛年妃,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年妃很是善解人意,在很多影視劇中,年妃很是善妒,但實際上,年妃非常善解人意,哥哥死了,年家卻能夠安然無恙,年妃依然受寵,原因就是年妃能夠理解雍正。年妃的理解,讓雍正找到了一絲安慰,在清朝歷代皇帝中,雍正是最勤勞的,但是他也累,他也需要有一個人來安慰包容自己,到後期,雍正與年妃早已經不僅僅是夫妻了,更是知己,年妃死後,雍正也是自責不已。雍正一生冷血,只因他將柔情給了年妃一人。


大白夢古


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雍正雖然在位短短13年,卻批閱奏摺超千萬字,每天只休息四個小時,每年只有生日那天才休息,可以說是一位實至名歸的勞模。

然而,這位勞模卻背上了殺父繼位、逼死生母、殘害兄弟、殺妻殺子等黑鍋,以至於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冷酷無情的帝王。而實際上,雍正也是一位深情的帝王,他雖然沒有皇太極與海蘭珠、順治帝與董鄂妃那樣的愛情佳話,但是雍正對年妃真愛的執著,也是讓人肅然起敬的。

提到雍正的年妃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不僅僅因為她是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妹妹,更是因為清宮劇的熱播。不過,不管是《甄嬛傳》中囂張跋扈的華妃,還是《雍正王朝》中紅顏薄命的年秋月,與歷史上年妃的出生、愛情、命運都相距甚遠。那麼,正史中年妃的命運到底如何?

一、 大家閨秀

年妃雖然不是旗人,和皇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也是個官二代,其父是從二品的湖廣巡撫,長兄年希堯是廣東巡撫。年妃出生並生活在這樣的高官家庭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備頗高的文化素養。1709年,康熙帝指定年氏為胤禛的側福晉,相比胤禛的其他福晉,顯然年氏的文化素養最高,因此她與胤禛有著更多共同的語言,能夠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神交流。

年妃與年羹堯雖然是同胞兄妹,但是性格卻截然不同,年羹堯恃寵而驕、居功自傲,而年妃卻性情溫柔、知禮守節。雍正也給予她很高的評價: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二、 專寵年氏

首先,電視劇《甄嬛傳》中,華妃可謂成也年羹堯,敗也年羹堯。但是,歷史上的年妃得到雍正的寵愛,跟年羹堯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其一、這一點,從年氏的生育情況可以看出。康熙五十四年,年妃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下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第八子福慧。也就是說,當羹堯並未發跡,胤禛還沒有掌握實權的時候,年妃就深得雍正喜愛。另外,年氏嫁給胤禛十一年期間,其他妻妾並無所生,年妃包攬了雍正所有的子嗣。

其二、雍正即位後,雍正就把原在漢軍鑲白旗的年家以及其全族一百七十餘人抬入了上三旗鑲黃旗,這種待遇可是皇后或者皇太后所享受的,而年氏只是貴妃而已,可以說雍正是破例為年家抬旗。雍正四年,年羹堯被處死後,雍正與年家的關係依然很好,年遐齡仍然享受太傅一等公的待遇,年希堯還是高官厚祿,並且年妃還是以皇貴妃的身份和皇帝合葬,實際上,只有皇后才有資格與皇帝合葬。

其次,雍正愛屋及烏,對年妃所生的孩子也是特別疼愛。

其一、眾所周知,嫡福晉和其他側福晉所生的兒子的名字,都是取“弘”字輩,然而年妃所生的兒子卻是“福”字輩,年妃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福宜的名字,取自《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其中蘊含著夫妻恩愛和美之意。

其二、皇八子福慧的名字也是大有寓意,“福惠”來自代表禪宗修行裡福德和智慧都達到了最高境界的“福慧雙修”,並且福慧出生後,由年妃親自撫養,按照清朝祖制,生母一般不能養育親生子,到後來年妃病逝,雍正更是把皇八子留在身邊,親自撫養,精心栽培。

一方面,根據史料記載,皇八子福慧一歲的時候,雍正就為其安排騎射老師;兩歲的時候,福慧就被賞賜筆墨彩籤和拜師,而且在賞賜的名單上,其名字總是在比他年長十年的弘曆、弘晝之上,雍正賞賜《古今圖書集成》時,福慧所得書的級別,也比弘曆高。

另一方面,根據《承政院日記》記載,福慧生病時,雍正為了用高麗參為其治病,免了高麗一年的賦稅。正因為雍正對福慧疼愛有加,以至於朝鮮使臣認為福慧才是儲君人選。雍正六年,福慧病逝,雍正痛苦不已,並下令 “照親王例殯葬”。當時,18歲的弘曆和弘晝連個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為懷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

其三、雍正元年,年妃生下皇九子福沛,可是福沛當日就夭折,在清朝皇室,一般當天就夭折的皇子不取名,但是雍正卻以福沛之名入宗碟,由此可見,年妃在雍正心中的特殊地位。

三、 死後殊榮

由於年妃所生的孩子接二連三地夭折,以及生皇九子福沛時元氣大傷,雍正三年,年妃終於臥病不起。當時,雍正雖然忙於謁祭景陵、祭天大典等國家大事,但是心裡還是惦記年妃的病情。為了讓年氏的病情好轉,雍正下旨封年氏為皇貴妃。然而,年妃還沒來得及行冊封大典就病逝於圓明園。後來,雍正冊諡她為敦肅皇貴妃,因此,年氏成為雍正朝唯一冊封的貴妃。

對於年妃的死,雍正很內疚,覺得自己忙碌照顧不周,如今能做的就是為她辦一個豪華的葬禮,力求盡善盡美。因此,從親王到四品京官,以及公主王妃命婦朝夕三次齊集舉喪,並且步行十幾裡護送皇貴妃靈柩由圓明園前往阜成門殯宮暫安。 另外,從皇帝到宗室全部素服十日,當時禮部從尚書到侍郎數人還因為“儀仗草率”被降兩級。在年貴妃去世後五年,和碩誠親王胤祉還因曾藉故缺席皇貴妃喪禮,被雍正治為“惡逆之罪”。根據史料記載:

“雍正八年五月,辛卯,從前皇貴妃喪事,允祉當齊集之期俱詭稱有另交事件,推諉不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於平時,此其惡逆之罪也。——《清實錄》”

由此可見,雍正對年貴妃的喪禮是十分上心的。

另外,年貴妃也是清朝唯一祭告太廟和奉先殿的皇貴妃,這可是冊諡皇后和皇太后的待遇。





小生怪談


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名秋月,即敦肅皇貴妃年氏,(17世紀?-公元1725年),年氏,一等公、湖廣巡撫年遐齡之女,雍正帝妃。

年氏出身官宦世家,家世顯赫。年氏的具體生年不詳。康熙年間由康熙帝親指婚與雍親王為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從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攬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無人所出,雍正最寵愛的妃子。

雍正元年封為貴妃,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並肩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齡也比她大,卻只封了齊妃。 年氏本來身體就很虛弱,雍正就說過她“體素羸弱”。她在懷皇九子福沛時,正好是康熙的大喪。這時候舉哀磕頭行禮之事,數不勝數,以她懷孕之身,不免動了胎氣。導致難產,福沛生下後就死了或者就是一個死胎。她自己的身體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貴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週三載”而必須謁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圓明園起駕趕赴河北遵化,年貴妃“不懌”請留,未能隨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長途跋涉,迴鑾京城,準備冬至祭天大典。此際百端待理,萬務紛紜,皇帝猶對病勢已亟的貴妃“深為軫念”,十一月十五日,下旨將其封為皇貴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結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賀,於當日馬不停蹄地返回圓明園。接下來一連五日,除十九日甲午發出關於各省緝盜與蠲免江南四縣賦稅的兩道上諭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見任何與皇帝處理政務相關的記載。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晉封為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諡號為敦肅皇貴妃。

皇帝輟朝五日舉行皇貴妃喪禮,在皇貴妃喪禮期間,雍正激動不快的情緒在《漢文諭旨》等文獻均將可窺端倪,輟朝期五日之內,竟然因同一件事發怒大罵廉親王與兵工戶部官員兩次(二十五日,二十七日),並將禮部官員從尚書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級”。

雍正在冊書中充分肯定了年貴妃的品性。稱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並且也暫時緩和了對年羹堯的處分。

乾隆二年(1737年)敦肅皇貴妃金棺隨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宮同時葬入泰陵地宮。

皇貴妃死後,留下皇子福惠。雍正對此子十分寵愛,甚過別的皇子。雍正六年,8歲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傷心,下令“照親王例殯葬”。年過18歲的弘曆和弘晝連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為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

從雍正在其身前死後的表現以及對她所生兒子福惠的喜愛,可以看出他對年貴妃是很有感情的,並因皇貴妃的病而暫緩對年羹堯的處罰。皇貴妃死後僅僅一個月,年羮堯就被降罪,但年皇貴妃一樣獲得祔葬泰陵的殊榮,皇貴妃父親去世後也依一等公禮下葬。也就是說,年家除年羹堯這一脈獲罪外,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