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前言還是老套路了,自從手機都砍掉了3.5mm耳機接口後,對於用戶來說,要麼選擇Lightning或Type-C接口的音頻解碼線,要麼就是用藍牙耳機。想方便,而且對音質沒有太高要求的自然會選擇後者,但如果還是對有線耳機音質有追求,不滿足普通音頻解碼線音質的人來說,前者依然有其存在的意義。

因此,最近1、2年類似的音頻小尾巴產品也是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甚至我手上的同類產品就有5、6款之多。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18年年底時,我也有幸蹭聽到了NuPrime新派的臺式音頻解碼/功放一體機DAC9H,其實那款產品整體來說還是挺不錯的,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配合後級功放來用,都能夠滿足一般燒油的聽音需求。

但眾所周知菠蘿是個苦逼的便攜音頻黨,在家一沒空間二沒時間能聽歌,所以對於臺機自然也遲遲都沒有入手的計劃。

然後在去年年底時,NuPrime公佈會推出一款針對手機用的音頻小尾巴,也就是今天要聊的這款Hi mDAC了。

因為這款產品目前在國內暫時沒有登陸京東或天貓,因此這裡我只提供關鍵詞的淘寶搜索鏈接,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看,或者到線下圓聲帶的門店去試聽。


外觀展示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Hi mDAC的外觀相對比較另類,目前大多數同類的音頻小尾巴都傾向往做小、做薄、做輕的方向發展,而Hi mDAC反而非常的方正,而且拿在手上也是沉甸甸的。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同比手頭上的幾款小尾巴(請無視左上角的那隻便攜耳放),Hi mDAC在外觀感覺上確實跟其他那些U盤造型的小尾巴有明顯差異,如果忽視掉它表面的鏡片玻璃,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塊純·金屬磚。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我最開始以為廠家選擇這樣的外觀,是為了方便突出各種燈效……是的,就是類似MOJO那種五彩斑斕的模樣,然而並沒有,除了工作時會在LOGO旁邊點亮2個隱藏的小燈外,其他時候Hi mDAC的玻璃面板真心就是一面鏡子~!一面鏡子~!一面鏡子~!

Hi mDAC的外殼採用鋁合金材質,特別地四四方方,除了4條長邊做了45度角斜切讓它不那麼割手外,真的就沒有什麼其他的造型上的變化。

也許是因為採用玻璃面板的關係,Hi mDAC遠比一般的小尾巴厚,而且也更重,剛到手時我還一度懷疑是不是有內置電池的,但其實並沒有,因此我很不明白廠家為什麼要把它做成這麼厚?這也直接影響到Hi mDAC沒有我想象中那麼便攜。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跟大多數小尾巴一樣,Hi mDAC的接口以及操作界面並不複雜,除了負責輸入數字信號的Type-C USB接口,以及輸出音頻用的3.5mm模擬接口外,Hi mDAC在側面還保留了音量控制鍵。實測發現Hi mDAC的音量控制並不與前端聯動,而是獨立的音量電平控制,估計是為了解決安卓手機容易出現數字音頻輸出電平鎖死的問題而不得不採取的辦法,但這確實會增加了內部結構的複雜性。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特別有意思的是Hi mDAC的3.5mm接口除了可用來插入耳機等設備輸出模擬音頻信號外,還兼具了跟蘋果電腦常見的SPDIF光纖輸出。這個額外的功能是目前市面上的小尾巴都沒有的,甚至國磚和洋磚上面也非常罕見。Hi mDAC的SPDIF輸出可提供PCM192以及DSD64的數字信號輸出,在這種模式下,Hi mDAC基本可視為一臺袖珍型的數字界面,併為後面連接的純音頻解碼設備提供優於USB異步時鐘的數字信號。

這個想法本身確實有點新意,尤其是對於喜歡折騰的臺機黨來說會多一種玩法選擇。但對於其他的燒油以及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功能就會顯得有點雞肋,即便真要輸出信號給到更高品質的解碼使用,我想他們也寧可選擇直接用手機通過USB,而不是還得多經一道轉換以換取可能很輕微的音質提升。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Hi mDAC標配了一條Type-A to Type-C USB線,需要用戶自己再配C2C或者C2L的線才能給到手機使用。實測Hi mDAC在iPhone、MBP、海貝R3上都能正確識別出來,其中連接iPhone使用時,我特意用了一條不帶OTG芯片的C2L線,但Hi mDAC也能正確識別並工作,說明Hi mDAC本身是支持MFI規範的,從而可以讓用戶省卻了買Lightning to USB Camera Adapter的投入,並且可以方便DIY不同的線材。

受制於系統本身的限制,Hi mDAC在OSX以及IOS上都只能實現384Khz/32bit以及DSD128的數字音頻輸出,但比較奇怪的是就算在海貝R3上,播放DSD256時也會出現報錯,目前還不確定是不是固件或驅動的問題所導致。


主觀聽感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Hi mDAC採用的是Cirrus Logic的CS43131,對於這個DAC還是蠻熟悉的,畢竟之前蹭聽的海貝R3PRO就採用雙CS43131的設計。CS43131本身是一款專門針對移動設備推出的高性能解碼SoC芯片,集成了功放模塊,因此確實很適合用在音頻小尾巴、袖珍型音頻播放器上使用。而且CS43131本身的功耗相當低,看看從R3到R3PRO的續航暴漲就知道同比ES9028Q2M這樣的上一代SoC省了多少功耗了。

但CS的DAC在沒有良好的調教下,要出好聲卻並不容易。我不算唯DAC論,但對於小尾巴或是袖珍型的音頻播放器來說,在追求小體積化的情況下,往往很難再額外配置運放、功放模塊去對聲音進行修飾潤澤,也就是說,它的調音更多是侷限在對DAC本身的參數調教以及濾波模式的設置上。

據說Hi mDAC是有幾套預設的濾波模式可供用戶選擇,但因為巡迴試聽的機器本身並沒有附帶有說明書,我折騰了半天也沒弄明白要怎樣設置和切換濾波模式,只好作罷。

試聽的前端主要用iPhone8配合iTunes和NePlayer,MBP使用Audirvana Plus,以及海貝R3來進行,而採用的耳機包括動鐵的NuForce新智HEM2、動圈的NFaudio NA2、封閉大耳MEZE99 Classics這3款耳機來進行。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最開始我推想Hi mDAC這類型的音頻小尾巴會更適合用來驅動推力要求較低的動鐵耳機,但事實上Hi mDAC配合HEM2的效果卻並不怎麼理想,聲音太過悶,缺乏鬆弛感,感覺有點舒展不開來的樣子。而且Hi mDAC本身的聲音走向偏中頻,兩端的延展相對較小,偏偏HEM2本身也是為了保證中頻的密度而犧牲了高頻和低頻延展的,因此兩者重疊在一起之後的效果確實不怎麼好聽。

於是我還是換上NA2來試試,果然效果區別相當的大。Hi mDAC在應對NA2這種不太算低阻高敏的常規動圈耳塞時,大概用到50%左右就已經能讓聲音舒展開來,由此推想即便是像RE800之類相對難推的動圈入耳也應該能推出個7、8成功力來,最少在推力這點上基本是能夠完勝水果標配的那條轉換線的。不過Hi mDAC的調音相對還是偏保守,清淡直白為主,而且在高頻部分能讓人感覺到密度相對不足,會有可感知的顆粒感,同時低頻也還是不夠彈性。

跟自家的DAC9H相比,兩者的調音走向基本是一個套路,都比較偏數碼聲的那種乾淨、少音染的風格,但能明顯感覺到ESS跟Cirrus Logic兩家DAC聲音風格上的差異。當然,DAC9H本身是臺機,這樣比或許不太合適,但通過橫比手頭上採用ES9218 SoC的Hilidac Beam2代,後者在動態表現方面依舊是完勝Hi mDAC的。

因此,Hi mDAC的器樂表現是明顯比人聲要弱一些的,儘管它的推力足以在一些相對複雜的場景下也能有還不錯的細節和層次,但無論是小提琴或是低音鼓都會給人感覺有形而無神。反而在人聲表現上,Hi mDAC的中頻相對要飽滿不少,尤其是男聲的表現會更有厚度,在演繹一些流行曲目時氛圍感也比較強,可以說Hi mDAC是一款偏重於人聲的產品。而且這並沒毛病,畢竟類似的音頻小尾巴面向的還是以初燒以及一般消費者為主,流行化的調音比較容易符合用戶的口味。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MEZE99 Classics雖然是款木碗大耳,但它對推力比較敏感,容易過推,所以遇到Hi mDAC這種不與前端聯動音量控制的就得特別小心。幸好Hi mDAC比較體貼地設置了每次插入USB開機後會自動重置音量到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炸耳的可能。

Hi mDAC的推力要餵飽MEZE99 Classics並不困難,甚至可以說輕鬆。Hi mDAC的整體聲場也還算比較大,而且規整,邊界感相對模糊,著重突出的是主體的形態。跟前面的配搭相比,我比較滿意Hi mDAC與MEZE99 Classics的配搭,後者的調音比較溫暖潤澤,正好可以給Hi mDAC增加一些“妝容”,讓它顯得多了一絲的“嫵媚”。而且此時Hi mDAC的中頻依然保持著不錯的清晰感,與MEZE99 Classics構成很微妙的平衡,更適合閒暇時靜靜地欣賞音樂。


總結


陪著你走!音樂小尾巴讓聽歌更帶感


在一眾的音頻小尾巴里,Hi mDAC顯然不是最出色的一個,但也確實玩出了點新意來。它的推力最少可以滿足一般用戶的需要,而且比較適合長時間聆聽,少一些浮躁。不過外觀體積方面我認為還有待改進,畢竟作為便攜產品,這樣一個稜角分明、份量和體積都不算小的小尾巴,肯定多少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慾望。此外,999元的定價也略偏高,如果能下調到699元,那麼我相信還是有不錯的競爭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