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最慘的將軍,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要背上反叛之名

若說三國時期最委屈的將軍當屬馬超,但若說最悲慘的將軍那一定是魏延無疑。魏延的一生無論是對劉備,還是對蜀漢都忠心耿耿、盡心竭力,然而自劉備死後,一身才華卻沒有施展的機會。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病逝之後,魏延甚至還背上了反叛的罪名,不得不說這個一個悲劇。名將的處事方式與文臣迥然不同,魏延也正是因為粗狂傲慢的性格,最終被文臣所害,以致晚節不保。


他是三國最慘的將軍,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要背上反叛之名

魏延劇照


魏延的成名之路非常艱難

劉備入川,魏延以部曲身份隨行,在平定廣漢郡中,因軍功被升為牙門將軍。牙門將軍這個官職是非常有意思的,魏蜀吳三國均有設置該官職,但只有蜀漢的劉備任命了這個官職。

蜀漢有兩人擔任過這個官職,一個是魏延,另一個就是趙雲,長坂坡之戰趙雲返回殺入曹軍救出阿斗,劉備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牙門將軍需要智勇雙全的人才能擔任,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統領劉備的親兵,只有劉備親征的時候,牙門將軍才會隨同出征。可以說魏延從部曲到衙門將軍,雖然官職升上來了,但依舊很難有施展的機會。


他是三國最慘的將軍,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要背上反叛之名

劉備劇照


如果說魏延僅以廣漢郡之功便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是不切實際的,能作為劉備親兵的統領,那必定是劉備非常認可、非常瞭解的人。雖然沒有明確記載魏延何時跟隨劉備的,但至少也是在奪取荊州四郡那段時間,甚至更早。至於《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長沙太守韓玄部下,在正史中並無記載。

魏延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在劉備身邊的,如果劉備沒有入川,魏延可能還會繼續被埋沒著。

自入川以來,魏延的才能才逐漸的展現出來,以致於劉備奪取漢中之後,會出人意料的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直到此時,魏延才有了施展才華、回報劉備的機會。魏延的成名之路與關張何等相似,只不過是時間上晚了些。

劉備死後,魏延的才華完全被壓制,得不到施展

劉備白帝城病逝之後,諸葛亮受託孤之重,接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魏延的才能再次被壓制。

諸葛亮北伐,魏延數次進獻子午谷奇謀,均被否定。歷史不存在假如,今天我們已無從知曉子午谷奇謀是否能夠助蜀漢奪取關中。


他是三國最慘的將軍,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要背上反叛之名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分兩路,趙雲的斜谷疑兵與諸葛亮隴西的主力。此時若有一隊人馬能從子午谷偷襲長安,那或許將不會有街亭之戰的失敗。

諸葛亮北伐的用兵策略與魏延的軍事思想完全不同,諸葛亮的策略與法正助劉備奪取漢中時的基本一直,蠶食曹魏,而魏延的軍事思想是以奇襲計策奪取關中,仿效韓信側翼戰場之路,在長安形成小側翼,最終會師潼關。

帥不納良言,而將須受軍令。北伐路上的將帥矛盾就這樣完全被威勢所壓制,無論誰對誰錯,對蜀漢都是非常不利的。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究竟是誰有反叛之心?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病逝,令楊儀帶兵撤退,魏延斷後。楊儀與魏延不和諸葛亮如何能不知,如此安排撤退究竟有何深意呢?

其實楊儀、魏延二人不可能安排誰來統領誰,只能將二人分開撤退,況且魏延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是斷後的最佳人選,畢竟曹魏的主帥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


他是三國最慘的將軍,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要背上反叛之名

楊儀劇照


然而,斷後的魏延為何會跑到楊儀等人的前邊去堵截蜀軍呢?只有一個解釋,諸葛亮病逝之際,並沒有對魏延有任何交代,魏延甚至沒有收到諸葛亮的撤退軍令。

魏延堵截楊儀等,而沒有往北方去,可以肯定魏延沒有反叛之心。若說想納個投名狀,去投曹魏,基本沒有這種可能。既然是退兵,還有魏延斷後,楊儀為何行軍如此緩慢,竟然讓魏延跑到前邊去了?只能說明楊儀在等,他希望魏延有所舉動。

當楊儀令王平前去與魏延交戰,魏延選擇了逃跑,這更能說明魏延並沒有與蜀漢為敵的想法,更不想坐實反叛之名,中楊儀的計。反倒是楊儀在魏延逃跑之後,讓馬岱去追反叛的魏延。

魏延被馬岱斬殺之後,楊儀踢著他的頭說:“庸奴!復能作惡不?”,足見楊儀殺魏延完全是個人的私心,並非因反叛之名。

從楊儀此後的作為來看,可以確定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但說到反叛,魏延與楊儀二人恐怕都沒有反叛之心。


他是三國最慘的將軍,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要背上反叛之名

魏延擁有武將的傲慢與囂張


總結

歷史記載中雖然沒有明確說魏延反叛,但字裡行間都是可疑與不忠。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甚至說魏延天生反骨,很難想象這是與魏延有多大仇!

魏延的一生,先是以部曲身份跟隨在劉備身邊,之後鎮守漢中十年,諸葛亮北伐期間,雖然數次獻策均未被採納,但北伐路上從未違抗過軍令。反叛之名誰之過?將帥不和失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