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杜甫一首诗,为什么说他“龌龊”,你误解了吗

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唐的东都洛阳。那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的夏天,李白43岁,杜甫32岁。中国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会面,后人对此一向很感兴趣,视为文坛盛事。关于李杜两人的友情,人们也津津乐道。

那会儿李白已经誉满天下。此前因玉真公主的引荐,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征召入宫,礼遇甚高。随后“布衣入翰林”,轰动京师,留下一段永载史册的传奇。

李白赠杜甫一首诗,为什么说他“龌龊”,你误解了吗

配图


和杜甫相遇的时候,李白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明星人物,再加上杜甫年轻,对“大哥”自然十分敬重。

当时杜甫生活困顿,但不卑不亢,李白性情洒脱,自然也不会在“小兄弟”面前摆谱,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至少杜甫对李白的友情非常深重。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和商丘一带)碰面,结伴游玩。

同年秋,李杜两人如约而至,在梁宋第二次聚首。两人自然少不了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更为有趣的是吗,他们还遇到了边塞诗大家高适。应该说,经过这次切磋交流,对他们之后的诗歌创作都有影响。尤其是杜甫,正当盛年,大概从中受益匪浅。

李白赠杜甫一首诗,为什么说他“龌龊”,你误解了吗

李白


次年,也就是天宝四年秋,李白和杜甫又按照约定在东鲁(齐州或兖州)第三次相聚。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们两次相约,三次见面,交情愈深。在鲁地一起游玩、寻访了隐士、高人之后,他们分开了。此后再也没有见过面。

根据有限的史料,李杜一生只见过三次面。有些野史里则说,他们在天宝末年的755-756年还见过一次,这个可能性不大。

下面该说说李杜两人的关系了。显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从他们留下的诗篇里一窥究竟。

先说杜甫。东鲁作别后,李杜两人天各一方,身如浮萍。杜甫很是思念李白,几乎每次想起他,都会即兴作诗。如果条件允许,有“快递员”帮忙送信的话,有些诗就会送到李白手中。

李白赠杜甫一首诗,为什么说他“龌龊”,你误解了吗

杜甫


一来二去,杜甫竟然写了十几篇“赠李白”或者“怀李白”的诗。比如《赠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

但李白生性豪迈,反应似乎不够热情,回赠杜甫的诗只有区区四首。分别是《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两首)和《戏赠杜甫》。

其中《沙丘城下寄杜甫》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得无关痛痒,和杜甫赠诗的语气大为不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白不重视他和杜甫的友谊,应该只是性格问题,个人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李白赠杜甫一首诗,为什么说他“龌龊”,你误解了吗

配图


奇怪的是,李白《戏赠杜甫》这首诗,却说杜甫“龌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本事诗》记载,《戏赠杜甫》这首诗是在一个叫“饭颗山”的地方,李白偶遇杜甫之后写的。我们一起看看内容,“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首诗的写得颇为浅显直白,意思是,中午时分,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他头戴斗笠,显得更瘦了。为什么这么瘦?李白揶揄说,因为杜甫一向作诗太辛苦了。

关于这首诗,《旧唐书》记载,“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

先说“龌龊”一词,难免让人惊讶,李白为什么会说杜甫“龌龊”呢?其实这个词在古代的含义和今天大不一样,这里“龌龊”指的是拘束、谨小慎微,和古词汇“龊龊”差不多。

李白赠杜甫一首诗,为什么说他“龌龊”,你误解了吗

配图


《本事诗》记载,李白曾经说过,自己和初唐诗人陈子昂一样,着力于革除南朝以来萎靡不振的诗风,“舍我其谁”。他的《戏赠杜甫》是嘲弄杜甫的诗风拘于小节。

但《杜诗详注》和明朝的《菽园杂记》都认为,《戏赠杜甫》不是李白写的。因为最初的《李太白集》和《李翰林集》都没有收录这首诗。

此外,这两部书的作者认为,根本没有饭颗山的地名,这首诗涉嫌讥刺杜甫为生计奔波、受穷挨饿,根本不像李白的性格。由此更可以说明,并非出自李白之手,而是后来的好事者写的。

《全唐诗》倒是收录了李白的《戏赠杜甫》,不过《全唐诗》成书于清朝,而唐代学者整理的两部李白全集都没有这首诗。究竟是不是李白写的,已经无从得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