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為什麼要起義?黃巢的子侄有哪些?

昴日星官


黃巢起義是唐朝末年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雖然最終走向失敗,但此次起義卻成為壓倒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以販鹽為生,家境優渥。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境優渥的人最後卻揭竿而起,走上起義之路,實在令人難以費解。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宦官專權,朝政腐敗

黃巢起義爆發於唐僖宗在位時期,此時的唐王朝已經進入末年,已經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艱難地維持著其統治。同歷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樣,步入末年的唐王朝土地兼併嚴重,宦官專政,朝政腐敗。

田令孜

而唐僖宗繼位後,專事遊戲,朝廷政務,皆委任宦官田令孜處理;官員的任免也由其決定。朝政在宦官田令孜的把持下,日益腐敗。最終引起王仙芝起兵造反,而在另一邊,黃巢隨即響應,也揭竿而起。黃巢揭竿而起後,“人士從而附之”。黃巢也發佈檄文,直指朝廷弊政。

或巢馳檄四方,章奏論列,皆指朝政之弊。——《舊唐書.黃巢傳》

二、屢試不第的憤恨,壯志難酬的苦悶

黃巢可以說是天賦卓絕,他少有詩才,五歲便能與人對詩。除有詩才之外,黃巢還善於擊劍和騎射,可謂是文武雙全。但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之人,在科舉考試中卻屢試不第。終於,黃巢在最後一次參加科舉不第後,巢見到了唐朝的腐敗不堪,官員對於科舉考試徇私舞弊,使他對唐王朝愈發的不滿,為抒發心中滿腔的憤恨,便寫下了名傳千古的《不第後賦菊》: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從此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黃巢的雄心與吞天的志向以及殘暴的殺伐之氣,同時也是黃巢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的發洩。

三、苛捐雜稅的沉重,百姓生活的苦難

唐僖宗乾符元年正月,翰林學士盧攜便向僖宗進言:去年全國糧食欠收,百姓的生計都難以維持,何況還要向朝廷繳納賦稅,請求皇上“乞赦州縣,應所欠殘稅,並一切停徵”。同時還向皇上發出提醒,若繼續向百姓徵收賦稅,將會引起動亂。“

官司之苛求尚如此,亂安得不作哉?

朝中官員對時局尚且如此清醒,何況身為平民百姓的黃巢。

黃巢在科舉不第後回家安心做生意時,全國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各地莊稼欠收,臨近山東的河南最為嚴重,百姓流離失所,生計難以維持。即使這樣,朝廷仍然向百姓徵收苛捐雜稅,使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此時,河南的王仙芝揭竿而起,黃巢隨即響應,加入起義隊伍。

宦官專政,朝政腐敗;屢試不第的憤恨,壯志難酬的苦悶;沉重的苛捐雜稅,苦難的百姓生活…種種原因,使黃巢踏上了起義之路。

關於黃巢的子侄及家庭成員,見於史書明確記載的有:兄:黃存;弟:黃揆、黃鄴、黃欽、黃秉、黃萬通、黃思厚;外甥林言;從子(侄子)黃浩。他們跟隨黃巢加入到王仙芝的起義隊伍。至於他們的結局,在《新唐書.黃巢傳》中有所記載,黃巢在自刎未亡後,林言聽從黃巢的命令,將黃巢、黃鄴、黃揆、黃存等七人斬首,同時還殺了他們的妻子及子女。

巢乃自刎,不殊,言因斬之,及兄存、弟鄴、揆、欽、秉、萬通、思厚、並殺其妻子。——《舊唐書.黃巢傳》

至於林言,聽從黃巢的命令,在將黃巢等人的首級送往唐軍的途中,被太原博野軍殺害。而黃巢的侄子黃浩是個盜賊,有一支七千人的隊伍,自號“浪蕩軍”,後被湘陰的豪強鄧進思殺害。


孤庸書生


首先,黃巢是鹽販子的後代,有雄厚的家底,屬於富二代,讀書文采也不錯,還學過騎射,可謂文武雙全,但是靠科舉一次都沒有中過,讓他覺得唐朝社會針對他,對社會產生了怨恨。

唐末各地都是災害,糧食短缺,官府卻不給百姓放糧,賦稅還照收,百姓走頭無門、叫苦連連,於是本來就對唐朝不滿的黃巢便揭竿而起拉出了一支起義軍隊伍,他家本來就是鹽商很快就讓他壯大了隊伍人數,雖然考科舉不得志,但是造反的黃巢還是很有天賦的,很快佔領了山東到廣東的大片區域,建立了大齊政權,自己做起了皇帝,但是由於起義軍都是農名,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後方,缺乏補給和群眾基礎,最後還是失敗了。

黃巢子侄有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

  • 祖父、父親、子侄、子孫

例如,黃巢在五歲和其祖父、父親對詩時,二人均未留下姓名;黃巢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等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傳說黃巢突圍南下寧波竇雪寺後,出家為僧,黃巢之子黃文明在此地繁衍。

  • 外甥、兄弟、妻妾

根據《舊唐書·二百卷下·列傳一百五十》和《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記載,除了黃巢的外甥林言有姓名外,其它他的兄弟和妻妾均未有姓名記載。

黃巢的起義加速了唐朝的滅亡,和李自成相似,他們這些人就是一個王朝加速滅亡的火炬,歷史使命完成了,火炬也就滅亡了!


凹凸花開


黃巢為什麼要造反?下面趣歷史我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往今來造反者起義者大多都是因為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反,但是今天的主角黃巢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大戶人家,家中世代都是鹽商,在古代鹽商可是最賺錢的行業沒有一定的政治背景還做不了鹽商,黃巢就誕生於這樣的家庭。而且黃巢善劍術馬術,箭法也不錯,並且精通詩墨,有一天黃巢和父親好友祖父三人賞花,看著院中的菊花父親提議用菊花作詩,祖父想了想答不出來這時候黃巢直接回答:“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這時候黃巢的父親責怪黃巢:“大人說話你插什麼嘴“,但是祖父卻說:“他能詩,但不知道輕重,可以命令他再寫一篇。”黃巢想了想時候說:“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祖父聽後大喜道:“呦,真他孃的是個人才,看來日後必定會高中狀元。”此時黃巢才五歲。

可惜,天不隨人願黃巢成年後幾次科舉考試皆名落孫山,於是他就滿懷憤恨地寫下了那一首著名的《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後來便回到家鄉繼承了家族企業成為了鹽幫首領。

到了乾符元年全國各地水災旱災不斷再加上自唐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於是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於長垣縣揭竿而起,攻州佔縣,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鄆州。聲勢大漲。看著王仙芝名聲大振黃巢在家就坐不住了,也想博取功名聞名海內,於是就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四方苦於苛徵暴斂的百姓,及散居民間的龐勳舊部,爭先投奔義軍,數月之間,眾至數萬。攻鄆州,襲沂州。

唐廷也是組織部隊鎮壓,雙方几度交手未分勝負,於是唐廷就拋出了橄欖枝欲招安王仙芝和黃巢,於是雙方相約罷兵,王仙芝與黃巢一同赴宴。不久,唐僖宗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動搖,欲放棄鬥爭,接受唐廷的官職。黃巢一聽沒有封賞自己頓時就火冒三丈斥責王仙芝:“當初說好要做彼此的天使,現在你卻要做唐廷的天使,我不答應。”說罷對著王仙芝就是一頓王八拳,因遭到黃巢的責罵,再加上義軍強烈反對,王仙芝才勉強拒絕降唐。但是即便王仙芝沒有降唐黃巢還是對他說豎子匹夫不相與謀,說完就帶著自己的隊伍走了。與王仙芝的分道揚鑣嚴重的削弱了義軍的實力。

果不其然分開沒多久王仙芝就被擒殺了。王仙芝死後剩餘部眾及起義軍其他首領推舉黃巢為黃王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看到王霸二字我也想得通為啥當初科舉沒考上了。自此黃巢為老大後,一路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廣明就打進了長安年底就在含元殿稱帝了,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黃巢封其妻為皇后。可惜天下正統仍是李氏唐廷,中和唐僖宗詔令詔令鎮東、太原、代州等節度使各發本道兵並赴京師討伐齊軍。黃巢手下也有變節投降的。這個消息一下子在齊軍中散開搞了三軍人心惶惶。到了中和黃巢失敗了兵敗狼虎谷時對外甥林言說,你拿上我的首級去獻給唐朝,那麼你還可以求得富貴,林言不忍心殺黃巢,於是黃巢自刎。林言拿著黃巢的首級獻與唐廷但還是被殺了。在處死黃巢妻妾們的時候僖宗皇帝問:“你們都是顯貴人家的子女,世代蒙受國家的恩惠,為什麼從賊?”居首的那個女子回答:“陛下以雄師虎將尚不能抵擋賊人,好意思責備我嗎?”唐僖宗不復問,皆戮之於市。臨刑前,執法人員可憐這些婦女,讓她們喝醉後再行刑,女孩們邊哭邊喝,不久在醉臥中受死,獨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從容就死。

一代梟雄就這麼落幕了,至於功過,黃巢也聽不見後人評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