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贲在秦朝建立以后去了哪里?

心有明叔一点通


以下仅个人观点。

王氏父子在统一后不久就相继去世(善终)。王翦死在灭六国后至始皇二十八年之间,王贲死在始皇二十八年至始皇去世之间。

史书往往会花笔墨记载非正常死亡,比如卷进阴谋被害,得罪皇帝被贬被杀,战死沙场等等。功臣的正常死亡因为太过平淡,缺乏故事性,往往不会被记录。

王翦列传记载秦二世时王氏父子皆已死。

王贲最后一次在史记中的记录是始皇二十八年随秦始皇东巡。史记里这次东巡,群臣中武成侯王离列首位,然后是通武侯王贲。从这个排列可以看出那时候王翦应该已经过世。王贲有自己挣来的通武侯之位,因此王翦的列侯位传给了孙子王离。同为列侯,王翦的武成侯高于王贲的通武侯,因此继承了王翦的王离在群臣排位时,排在老爸前头。

王贲去世的时间点可以由此推论在始皇二十八年和始皇去世间。

王氏父子给我的感觉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位高不恋权。在达成了父子灭五国的辉煌战绩,军功至顶之时,王氏父子大概刻意远离了朝政与权力中心。

始皇一直都很信任自己的将军们,但同时也很注重朝局平衡。

王氏父子军功正盛时,放弃了老将王翦而启用了李信攻楚。王翦攻楚时用蒙武为副将,蒙恬击匈奴时又配置了王离做副将。

基本是在大胆用人的基础上配置平衡措施,尽量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

灭六国后王氏一门两位列侯,军功无人可敌。无论面对多英明的皇帝,对于臣下来说,功高震主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皇帝来说,功高震主的臣下手握重权也不是什么能置之不理的事。

相信在六国平定,文官的战场开启时,王翦这位充满人生智慧,懂得自污求信任的老将大概真的借机回家养老了。王贲多少应该也继承了父亲的智慧,把权力中心留给了文官以及蒙氏一门的新秀们。


锅小震


王贲是秦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在秦国灭六国的统一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也是战国四大将之一的王翦的儿子。战国时期有四个军事人才,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打了无数的胜仗,立下了很多军功。他们分别是秦国白起、王翦,赵国李牧、廉颇。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几年后他就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几代秦王为了这个目标共同奋斗了好几代。秦王政时期,朝中大将云集,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秦王政统领有方,将战国六国一一打败,燕楚齐赵魏韩都被秦国给灭了,其中王翦王贲父子两人除了韩国以外,其余的五国都是这两父子所灭的。

王贲在公元前226年的时候,被秦王政派去攻打楚国,结果王贲不仅大败楚国,还夺取了楚国的十几座城池。

公元前225年的时候,王贲又率领大军攻打魏国,他采用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这条计策,针对魏国大梁城采取了合适的策略,在黄河水的长时间的浸泡下,大梁的城墙坍塌了,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可是秦军杀了魏王,将魏国的土地收为秦国所有。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又征召了许多的士兵,他准备对付一直以来都没有针对过的燕国。其实在公元前227年的时候,燕国就狠狠的得罪了秦王政,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的事件。

荆轲刺秦失败了,秦王政大怒,决定派王翦出兵攻打燕国。燕国国弱,联合赵国一起对抗秦军。燕国这边的领军人物是太子丹,是秦王政小时候在赵国邯郸一起做质子的小伙伴,可是这个小伙伴最后竟然是第一个敢派人来刺杀自己的人。最后赵国和燕国的联军还是被秦军王翦打败了,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这一次王翦的儿子就是要去解决了父亲当年没有收服的燕国,他和李信将军一起攻打辽东,捉了燕王喜,彻底灭亡了燕国。

也是在公元前222年的时候,王贲还率军攻打了赵国,他俘虏了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彻底消灭了赵国。

公元前221年,齐国国君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他以为这样秦国就会放过他们,但是秦王政的目的是统一六国,怎么可能少得了齐国呢!于是秦王政就派王贲和李信率军攻打齐国,他们从燕国的南面出发攻打齐国。

齐国王君听取了国相后胜的建议,不和秦军抵抗,齐国投降,秦国灭亡了齐国。从这一刻起,秦国就算是统一了六国了,所以秦王政在建立了秦朝之后,建立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他为了表彰王贲的军功,封王贲为通武侯。

当时秦始皇刚刚打赢了胜仗,为了安抚东边的百姓们,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东巡活动,此次东巡,王贲就在这个队伍里面,除了王贲之外,还有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他们这些人聚在一起讨论秦王政的功德,讨论接下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制度来治理这个泱泱大国。可见王贲即使在建立了秦朝之后依然还是很受秦始皇重视的。

但是就是这样深受皇恩的家族,后来却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出来,似乎王翦父子两人的辉煌都留在了战国时期一般。后世之人评论王翦的时候就说王翦不仅是一个沙场老将,他还是一名懂得为臣之道的高手。可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不敢对秦始皇提出意见,眼睁睁的看着秦始皇和秦二世将统一的秦朝整得倒跨不跨的。

关于王贲后来的历史事迹相关的文献并没有记载,但是在赵高和二世的杀戮之下,王翦这个老将军却并不在被杀之列,所以王翦父子最终的结局应该不是被二世和赵高所害的。而王翦父子的死因也无文献记载。


贾大智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人物生平

战功赫赫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贲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毁垣塌,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取得魏国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举兴兵,派王贲与李信率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灭亡燕国。同年,王贲回军攻打代地,俘虏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彻底消灭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国君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于是,秦王政派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秦军俘虏齐王建,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海议功德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后,建立皇帝名号,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为安抚东方百姓,于是东巡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当时王贲在随行之中,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

人物影响

王翦、王贲父子东荡西杀,南征北战,横扫天下,相继消灭五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立下赫赫战功。秦统一六国后,王翦、王贲父子激流勇退,荣归故里,不再参与朝政。

材料收集不易,望采纳!


胡乱看一点东西


王贲,字典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秦朝著名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不过个人觉得历史一般不会记载善终的历史人物,尤其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因为平淡的结局和光彩夺目的生平不相匹配,没有记录的必要,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善终,不然会被历史记载,例如史记之类的史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