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泉在山一首》,这诗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

123456789well


野狐试答

题主好。《有泉在山》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的一首四言诗。

有泉在山

有泉在山,爰注为壑。膏火自煎,一室之烛。

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可以为车,可以为宫。

有泉在山,爰注为渊。膏火之烛,维以自煎。

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栎。可以为薪,可以为杙。


四言诗始于《诗经》,这种二二节拍,节奏简洁明快,加上内容质朴自然,大有天籁之音的味道。汉代五言诗出现后,四言诗逐渐淡出。建安时期,曹操作有不少四言诗,算是一个特例,西晋四言诗不少,但成就不大。明初宋濂热衷于四言诗,与刘基倡千古绝学,刘基留下几十首成就较高的四言诗,这首《有泉在山》列在其四言诗之首。

这首诗的意思是:只要有用,就会被用,灾祸由此而生。泉水会被注入沟壑之中,注入深渊里面;膏烛会被燃烧;檀、松、梓、桐这些良木会被用来做车,盖宫殿;就连柞、棫,樗、栎这些杂木,也会被用作柴薪,或者做成木桩子。

刘基这种思想出自庄子的“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诗歌也是把庄子的“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焚也”(《庄子 人世间》)这句话,用四言诗演绎了一下。当然刘基的这种思想是有着强烈的现实体验的。

刘基精于天文、兵法,才学满腹,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是历史上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而且对朱元璋也有很清醒的认识。天下初定后,他一再辞封,要求回家养老,名为养老,实为避祸。最后还是让朱元璋借助胡惟庸之手,以探病送药的方式结果了。刘基深谙“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焚也”的道理,但还是以身验证了庄子的金言。


野狐习禅


刘基(故称刘青田,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有泉在山一首》是刘基的一首诗作,具体内容如下:


有泉在山,爰注为壑。膏火自煎,一室之烛。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可以为车,可以为宫。

有泉在山,爰注为渊。膏火之烛,维以自煎。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栎。可以为薪,可以为杙。


刘基是元明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常常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他命运多舛,仕途不顺,这首《有泉在山一首》,讲的是“有泉在山”,“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可以为车,可以为宫”“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栎。可以为薪,可以为杙”,实则以诗明志,喻指自己才能出众,可以在很多方面为国出力。


土著岷


《有泉在山一首》是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1]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正德九年赠太师,谥号文成。[2]

元至顺年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作品原文

有泉在山,爰注为壑。膏火自煎,一室之烛。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

可以为车,可以为宫。有泉在山,爰注为渊。膏火之烛,维以自煎。

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栎。可以为薪,可以为杙。

这首诗是刘基渴望山水的一首诗,作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属田园诗歌!





每日壹茶


有泉在山,爰注为壑。膏火自煎,一室之烛。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

可以为车,可以为宫。有泉在山,爰注为渊。膏火之烛,维以自煎。

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栎。可以为薪,可以为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