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的人,就该判刑”:“剩女羞辱”时代,该结束了

关注我,带你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芒来小姐

出品丨张德芬空间


前段时间生了场大病,父母在外地没法看护,我看着别人病床前老公来来回回照顾,突然觉得自己单身很悲凉。

坚持不婚40年,无论亲戚怎么催,我一直没有妥协,但现在突然有点想结婚了……

这番话“炸”出了许多潜水的群友,群里其他大龄单身姑娘都纷纷表示理解。

最终,姑娘选择了闪婚。她和相亲认识的男性相处了一个月,就迈入了婚姻殿堂。

当她在群里宣布结婚喜讯,有人恭喜,有人感叹“明知婚姻是个火坑,还往火坑里跳,单身不好么?”

单身很好,但并非一直如此。谁都不知道,一场人生变故之后,人的想法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对一个坚持了40年的“大龄少女”而言,闪婚的结局未免让人唏嘘。但人生变数那么多,人生之路又那么漫长,谁能完全断定,自己不会对当下的选择后悔?

纪录片《中国剩女》更是抛出一个事实:女性单身很容易,可活在中国的女性,如何“保持单身”而不感到后悔,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不结婚的人,就该判刑”:“剩女羞辱”时代,该结束了

01.

年龄28+的徐敏一直忙于相亲:参加相亲大会、注册相亲app、亲戚朋友介绍的对象,只要条件合适都接触一下。

徐敏并不急着结婚,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要求。她曾经遇到过心仪的男人,只因为不是北京户口,被母亲pass掉,从此断了联系。

尽管年纪尚轻,徐敏却十分焦虑,心理咨询中聊起小时候的事情,徐敏突然哭了出来:

“我小时候稍微不听话,妈妈就会把我丢路边,她自己一个人走回家,我真的很怕她不要我了,现在都怕。”

由于害怕被妈妈抛弃,徐敏挣扎在“做自己”和“听母亲的话”之间,如同提线木偶一样,被母亲操控着和不同的男人吃饭、聊天,只要母亲觉得这个男人不行,就必须pass掉。

尽管外表已经长大了,内心深处,她还是那个哭泣的小孩,活在“妈妈会抛弃我”的恐惧之下。

“不结婚的人,就该判刑”:“剩女羞辱”时代,该结束了

更糟的是,徐敏的母亲非常强势独断,谁的话都不服。徐敏尝试着和母亲沟通,却被母亲狠狠指责。

她并不想结婚,可母亲希望她早点结婚,就算不愿意,也必须听话。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一个人在五岁之前,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TA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徐敏打从记事起,就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她对婚姻并没有太多憧憬,反而满是不安。

她之所以不断相亲,并不是想结婚,而是用这种行为讨好母亲,期待着母亲能给自己一个肯定。

母亲的肯定迟迟不来,徐敏也只能用相亲来麻木自己。或许某一天,她会遇到条件合适的男人,结婚、生子,如母亲期待的过一生。

但这样的生活到底幸不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徐敏而言,母子这场“关系战”里,她没有“一定要赢”的想法,讨好母亲始终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在“做自己”这件事上,她注定要输。

02.

34+的华梅农村出生,家里有五个姐妹,父亲毕生的心愿是要一个儿子,可惜没有达成。

华梅天生好强,她考上好大学,成为精英律师,比很多男孩还要能干,圆了父亲“要一个男孩”的心愿。

可在结婚这件事上,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她依然是个女孩。即使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只要年龄到了没结婚,华梅就是全村的笑话,连侄儿侄女都能取笑她是“光棍姨”。

无论学历有多高,无论事业多成功,没结婚,她就是个失败者,连婚介所的普通员工,都能羞辱她“年龄这么大脾气还这么硬,没有男人喜欢”。

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姐姐,也怒骂她:不结婚就是不正常!就是不幸福!不结婚就该判刑!

父亲更是对她感到失望:当初卖血也要供你上学,谁知道你现在这个样子,别人问起来,根本没法说。

母亲也愁得睡不着:所有人都结婚,你怎么能不结婚呢?

面对全家人的批判,华梅眼里含满了泪水,她质问:是不是不结婚我就没价值了?是不是不结婚的女人就不配活着

“不结婚的人,就该判刑”:“剩女羞辱”时代,该结束了

父母无声的沉默和华梅愤怒的哭腔,如同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激烈的碰撞在一起,最终无声无息的分离。

华梅选择远离家乡,出国深造。她像一只孤单的鸟儿,独自一人飞往未知的天地。

父母依然不理解她为什么不结婚,但华梅并不打算因为父母的不理解,就放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万幸的是,出国深造很顺利,华梅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德国男人,两人顺理成章结了婚。

再谈起“婚姻”,华梅眼里没有暗淡的躲闪,只有满溢的幸福。

03.

年龄35+的蔡琪平静地宣布:她要在一年内,完成结婚、生子、换工作三件人生大事。

老公是相亲认识的,比她小,也对她的熟龄感到不太满意,但他理智的认为:只要在一起过日子顺畅,老婆年龄大一点也无所谓。

蔡琪也不介意老公年轻,结婚对蔡琪而言,和“换工作”一样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事项,只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领证就行,并没有太多罗曼蒂克和轰轰烈烈。

在蔡琪的家乡,35岁还不结婚的女人,毫无疑问是个异类,蔡琪的母亲因此没少被亲戚邻居指指点点。女儿婚礼当天,她如释重负。

“咱们还是要按规矩来,不能活得太剑走偏锋,该结婚还是要结婚。”满头白发的蔡琪母亲看着女儿出嫁,欣慰的说。

如果是以前,蔡琪一定会反驳这番话,但现在的她选择了沉默,平静的坐在新房里等着新郎。

和热闹喜庆的鞭炮声相对应的,是蔡琪脸上波澜不惊的冷静。这场婚姻和她曾经憧憬的幸福大相径庭,婚后的生活也比单身更无聊,但蔡琪认为,自己更幸福了。

“不结婚的人,就该判刑”:“剩女羞辱”时代,该结束了

她曾经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文学少女,如今却对老公说:希望我们能拥有最世俗的幸福。

在课堂上,蔡琪被年轻女孩追问:为什么你的话里有种已婚女人的优越感?

蔡琪回答:没结婚之前,我的生活很有趣。婚后的生活没那么有趣了,甚至无聊,但是更幸福了。

面包与爱情之间,她选择了面包,舍弃缥缈虚无的理想爱情,捡起脚踏实地的家庭生活。

对蔡琪而言,这是幸福,但如果能够拥抱月亮,谁会选择低头捡钱?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登上最高的山峰,和月亮近距离接触。或许经历了一次次的失望之后,选择下山是及时止损的明智,但对一个曾经满怀理想的少女来说,这也是背道而驰的无奈。

04.

“剩女羞辱”的一粒沙,落在每个女性头上都是一座山。父母摧毁、舆论指责、社会排挤……一万名女性里,9999名女性都不得不向婚姻妥协。

这9999名女性,都怀着华梅的梦想,经历过徐敏的挣扎,最终,却过上了蔡琪的生活。

为什么在中国,女性保持单身那么难?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是超人,没有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也没有愚公移山的本事。

如同螳臂挡车,怀揣着巨大的愿望,可如果不把理想藏起来,就会被现实的车轮子碾得粉碎。

生活方式有千万种,最终适合我们的只有一种,单身女孩们,恰恰选择了最难的那一种。

这是不幸吗?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才是幸福的捷径。比起向现实低头、向婚姻妥协、一辈子憋屈的活着,选择做自己更自由、更精彩也更幸福。

相比过去的女性,我们拥有得更多,可论做自己的勇气,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问题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有多强大的力量。

《中国剩女》中的三位女性,面对婚姻都挣扎过,但最终,三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蔡琪选择妥协,徐敏选择顺从,华梅选择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是最难的,但暴风雨之后的彩虹也是最美的。再坚定的追求自由的心,都会被现实的压力逼的喘不过气,可这不能说明追求自由是不对的,只能说明我们的内心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压力。

怀疑自己的选择、害怕未来会后悔是人之常情,打消怀疑和恐惧最好的办法,是拿出足够强的行动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发自肺腑的安宁,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为自由而快乐。

活出自己不是单身女性的特权,更是每个女孩的心愿。

愿你无论已婚未婚,都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在成长之路上涅槃,以璀璨的姿态重生!


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可以转发分享哦,想要获得更多精彩内容,就关注我!私信“福利”,还有海量书籍、课程免费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