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實驗室紛紛“停擺”,為彌補損失,各校紛紛出招


“我的研究方向偏理論研究,影響還不大,一些偏工程方向的同學,目前實驗數據還未收集完,急得火燒眉毛。”北京某高校自動化系學生李程說。談到此次疫情對於科研的影響,

“實驗停滯”成為不少師生擔憂、焦慮的話題。

疫情下實驗室紛紛“停擺”,為彌補損失,各校紛紛出招

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相關領域科研工作者衝在一線,迅速開展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驗室成為另一個“主戰場”,為防控疫情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但與此同時,疫情帶來的防疫要求也使一些高校、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工作進展緩慢或幾近“停擺”。這對教師、學生的科研有著怎樣的影響?在這段實驗“空窗期”,科研又該如何繼續?日前,記者進行了採訪。


人員、物資不到位,實驗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針對疫情期間的校園管理,教育部要求嚴格管控學校校門,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不少高校也在2月初就發佈了疫情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有針對實驗室運行管理的防控方案,包括嚴格審批進入實驗室的人員、暫停開放一些實驗室及儀器設備、暫停聚集性科研活動等。


劉苑(化名)是北京某高校副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壓放電等離子體研究,這是一個不斷需要實驗驗證的科學領域。疫情襲來,原本是實驗主力的研究生不能返校,研究雖然沒有中斷,進度卻受到些影響:“實驗人手短缺,我們也可以做一些仿真、計算、文字工作,但現場工作必須得靠人來做。”


“受到影響的實驗大概佔總數一半左右。”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高麗紅向記者解釋,因學生不能返校,栽苗、植株管理、實驗材料的保存養護等工作暫時可由實驗基地管理人員代為完成,“但接下來的水肥試驗等具體的實驗處理,只能學生親自做,這樣才能拿到合適的數據,比如不同施肥處理後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對葉面溫度的影響,只能親自測量。這些關鍵性工作停滯,前期的工作就可能半途而廢了。”


“實驗室要求不能單獨做有危險性的實驗,至少要兩人以上,通常是老師帶著學生完成,但這樣一是實驗室空間比較封閉;二是學生目前也還不能返校。現在會盡量減少去學校的次數,我再‘忍’一段時間,不會專門安排直接操作的實驗。”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教師花陽表示。


彌補實驗損失,各校紛紛出招


實驗不同程度“停擺”,如何儘量減少對科研整體進度的影響?記者注意到,很多高校的師生儘可能利用現有條件行動起來,爭取保存好既有實驗成果、實驗材料,還通過多種科學手段尋找“替代”方法。


“對於作物栽培來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時間不等人,我們把課題組的教師儘量組織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養護、組培、轉接等工作,同時也會盡量把上一輪已經進行的實驗數據補充完整,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對於春季需要新開展的研究工作,前期老師們有精力能夠幫助完成的實驗也會盡量去開展。”高麗紅表示。


對於需要保存和管理實驗材料、繼續進行的實驗,一些醫科類高校也想出了辦法。例如,徐州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就發佈公告稱,鼓勵師生儘可能整合人員合作輪流開展實驗和飼養工作。因疫情在外無法進行飼養工作的師生可在申請說明後,由其他在校生代替工作。


“恭喜你完成實驗。”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的學生在網上開啟了“化學虛擬仿真實驗”。老師根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際介紹上課模式,佈置任務;講解安全實驗操作規範,實驗室注意事項,課程分組。學生做實驗,第一次課的實驗內容為化學實驗安全操作及應急處理、氯化鈉溶液的蒸發結晶、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等。經過精心準備,在線開展實驗課程不僅沒有耽誤實驗課的教學,還拓展了實驗教學內容,實現了虛實結合的在線實驗教學新模式。


一些高校教師表示,計算機模擬實驗也是非常時期的“替代”方法。花陽說,最近除了做一些前期文獻調研外,他還會處理一些之前實驗遺留的數據,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驗。“這樣既可以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還可以將參數拓展到更廣的範圍,在更大範圍內預測某一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雖然準確度因受限於所建模型的適用範圍,和實際結果會有差異,但對於數據變化趨勢的定性分析,還是可以提供參考的。”


科研項目進度受影響怎麼辦?2月中旬,科技部網站公佈《關於調整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對項目申報時間、項目驗收時間、項目實施週期進行調整。


不少教師認為,這對申報教師而言是很人性化的舉措。“我們老師每年會申請國家自然基金的項目,之前是到3月20日截止,現在已經延遲到4月20日。一方面讓教師有更多時間準備,一方面也避免了這段時間辦理流程手續過程中的人員接觸。”花陽補充道。


放下焦慮,夯實科研實驗的理論基礎


對研究生來講,這段“空窗期”該做些什麼?不少科研人員表示,師生應充分利用既有條件,夯實理論基礎,化“空窗期”為“準備期”,為重回實驗室之後的科研提早蓄力。


花陽表示,具體實驗操作“受限”,對於科研的影響不應誇大,“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天天泡在實驗室裡‘操作儀器’才算做科研。其實,直接實驗的部分在整個科研流程裡所佔用的時間、精力比例是有限的,而前期的文獻積累、理論研究和數值研究比例也不小。只有經過充分的文獻調研,瞭解、總結前人優秀的成果,對自己的實驗方案才能有更好的把握,對實驗的結果在腦海中才會更有預期”。花陽表示,學生在家也要珍惜時間,細心閱讀文獻、收集處理文獻信息,結合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科研和學習。


不少專家也表示,實驗“暫停”也是我們反思為什麼要做實驗、如何做實驗的好時機。“實驗是‘硬科學’的支撐,定量的數據主要從實驗裡得出,如果沒有定量化研究,科學結論是無法得到支撐的。”中關村學院學術委員會原負責人呂文清分析說,“在居家期間做一些原型、原理性的工作很重要,因為實驗需要在原型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為什麼我們的創新能力弱?很大程度上是對原型重視不夠,邏輯推理比較薄弱,我們只是從微觀上取得數據,但數據如何加工、使用,如何沉澱?只有從事物發展‘腳本’抽取、提煉出模擬原型,這樣才能提出比較高質量的假設。”


“不少發達國家的實驗室,是一個將知識應用於創新的場所,他們的成果為什麼有市場?因為問題定義得好、需求分析得好,是一個協同創新的共同體。做科研不應只是‘完成作業’,為了寫論文,而要為了有所創新、解決實際問題。”呂文清說。科技部在2018年發佈的《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部分。


記者注意到,一些高校教職工恢復正常上班,實驗室也將逐步正常開放。例如,蘭州大學發佈通知稱,從3月16日起,各教學科研單位面向教師和已在校學生正常開放實驗室,並要求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加強科研組織工作,做好服務保障。


“如果放眼全年來看,對科研總體進展的影響有限。大家應該放下焦慮,努力化‘空窗期’為‘準備期’,不要過於苛求、抱怨外在條件,爭取把影響降到最低。”花陽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