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一)

作者 | 徐晶勁

常遇到HR、職業經理人、MBA學員和大學生甚至獵頭顧問和我說起職業規劃和發展的困惑。於是,在閱讀了《十天謀定好前途》、《遠見》、《我的成功我規劃》、《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拆掉思維裡的牆》等若干書籍,以及參加了生涯規劃師課程後,基於這些豐富的營養,我嘗試開始撰寫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的系列文章,這項技能,勸君多學習,僅能裨益自己和親朋的發展,招聘HR和獵頭小夥伴還能直接用於工作。


職業規劃三部曲


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進行持續系統的計劃的過程。根據時間長度分為人生規劃、長期規劃、中期規劃、短期規劃。


短期規劃一般3年內,確定近期目標,規劃近期完成的任務,比如掌握哪些專業技術,熟悉哪些業務領域。中期規劃則是3-5年的目標和任務,比如規劃到不同業務部門做經理,從大型企業的部門經理到中型企業做總監。長期規劃一般是設定5-10年的長遠目標,比如規劃30歲成為部門經理,40歲成為公司副總。

那怎麼做職業規劃呢?分為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步驟。

一、 職業定位

有本市場營銷的經典書籍叫做《定位》,不僅在商場中,職場中的定位也即職業生涯的方向設計也極其重要。怎麼知道自己最適合的職業是什麼呢?不妨從

目標、能力和機會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一)

01、你想做什麼?

職業取向系統幫助你探索想從事的職業,建議你從性格、興趣、價值觀、需要、使命五個方面來思考

“我的夢想是什麼?我對什麼最感興趣?我做人和做事的價值觀是什麼?”聽從心中的聲音,做真實的自己,找到合適的職業。

例如,從興趣的角度,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把人們的職業興趣分成了6種類型,對應各種工作。從性格的維度,MBTI模型把人的性格分成了16個類型,分別有對應的典型職位。


下面的MBTI測試結果來自一位朋友,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因此大學畢業之後在IT行業做了幾年的技術工作,發現並不喜歡,後來轉型做了軟件公司的銷售,現在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副總,你看,找到心中所愛的人果然人生路徑很不相同。

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一)

02、你會做什麼?

商業價值系統包括知識、技能、天賦、經歷、人脈五個方面,可以幫助梳理你身上能產生商業價值的要素。讓你從工作經歷、知識結構、技能、人脈、天賦等角度對自己能力與潛力進行全面總結。有的人溝通能力強,有的人計算機技能高超,有的人審美特別好,職業要發揮咱們的才華才不浪費。


03、我能做什麼?

宏觀和微觀環境既可能是職業活動的舞臺,也可能是職業生涯的限制條件,需要分析下環境支持和允許你做什麼,儘量順應和利用環境及趨勢。職業機會系統包括宏觀、產業、組織、職業、家庭五個方面,用來發掘潛在的順應環境的職業機會。


系統要素

思考要點

職業取向

性格: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你的性格適合什麼工作?

興趣:曾經使你感到愉快的工作是什麼?經歷中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價值觀:關於工作,什麼是對你最重要的?

需要:你最根本的需求是什麼?

使命:你的使命是什麼?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商業價值

知識:你學習的知識主要在哪些領域?獲得的資格有哪些?

技能:你會哪些技能?最熟練的技能是什麼?

天賦: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天賦?

經歷:你有哪些特別的經歷?它給你帶來了什麼?

人脈:你主要的人脈資源有哪些?能否給你職業上的幫助?

職業機會

宏觀環境:當前的宏觀環境給你提供了哪些機會,有哪些限制?

產業:你所在的和你感興趣的地區,產業環境及政策導向是什麼?

組織:你對當前的企業認同嗎?這裡是否有合適你的機會?

職業:你瞭解人才市場的情況嗎?有哪些職業是你感興趣的?

家庭:家庭對你的職業的期望是什麼?他們能提供什麼支持?當前來自家庭的影響和限制有哪些?


我把這三個子系統所要思考的維度和問題都列在上面的表格中,招聘HR和獵頭顧問可以用來引導候選人分析目前的職業,包括行業、公司和職位,是不是他想要的職業定位。

而三個子系統的交匯處,也就是三個圓圈重疊的部分,就是你想做,又會做,也能做的事情,這就是最佳的職業定位。

例如,和候選人一起分析工業、互聯網、消費品、醫療健康、地產、金融等,哪個行業更適合他


大中型、小型、創業型公司,外企、國企、民企,哪類公司更適合他


銷售、市場、研發、生產、供應鏈、人力資源、財務等,哪個職位更適合他。


二、 目標設定


根據推導出來的職業定位,基於自己的職業現狀和人生髮展階段,就可以設定合理的職業目標。職業生涯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01、外生涯目標

由他人給予和認可的,包括職務目標、薪酬目標、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企業文化、工作地點和時長等。


02、內生涯目標

靠自己的不斷探索獲得的,包括知識和技能目標、工作經驗、職業成熟度、視野與觀念、行為習慣、心靈成長等。

職業目標設定要遵循SMART原則,清晰具體,可衡量,能實現,與公司、個人、家庭等目標相關,以及有時限(一年、三年或者五年)。把職業目標和規劃寫下來,每個月審視,每半年回顧一下計劃實施情況;同時,在VUCA時代,對新機會和趨勢永遠保持敏感。

另外,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應著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側重點不太一樣。在和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候選人溝通時,要理解他們身處的特定人生時期,詢問他們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並提供相應的建議。


比如,探索期的人選可以轉換行業或者職能,走到正確的職位定位上來,設定一箇中長期的職業目標。穩定期的人選精力和創造力都在峰值,適合在專業或管理路線上追求突破或者創業。


中年危機期及成熟期的候選人身處轉折,可能遇到瓶頸止步不前,也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新的發展,要分析當下的處境,以及你為他提供的機會能否幫助他轉型打破瓶頸,或者發揮所長再攀事業的高峰。

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一)


三、 通道設計


設定的職業目標,需要通過職業發展來實現,職業發展有組織內和跨組織的職業發展兩種:


01、在組織內進行職業發展

可以遵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施恩的多維職業路徑,有三種發展路線:一是職業生涯的縱向路徑,獲得級別的晉升;二是職業生涯的橫向路徑,在不同職能部門之間內部輪崗;三是職業生涯的水平向心路徑,從下屬單位或子分公司不斷的向總部和核心集團靠攏。

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一)

02、跨組織,組織外的職業發展,有四種模式

  • 同行業裡換一個公司,職能不變
  • 換一個行業,職能不變
  • 換一個職能,行業不變
  • 行業和職能都變

第一種同行之間跳槽,是職場中最為常見的,通常也是僱主和候選人都覺得安全的跳槽方式,但有時候也沒意思,“換湯不換藥”


後三種卻是職業性質發生了轉換,可以稱為職業轉型。從風險角度來說,職業轉型的風險肯定比第一種單純的同行內換公司要大


而這三種轉型中,既轉換行業又轉換職能的風險最大。對照一下我的職業發展吧,從工業行業的業務部門轉到工業行業的HR,屬於換職能,行業不變


然後從HR跳槽成了獵頭,屬於換了行業但職能基本不變;最後從獵頭成為講師,屬於換職能,行業基本不變。

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的職業規劃三部曲,邏輯清晰。其中職業定位三個維度的分析工具,能夠幫助年輕的小夥伴更好的擇業;最好在大學裡就開始,通過了解自己、瞭解社會、瞭解企業,儘早確定職業方向,少走彎路。親愛的讀者,如你看了本文開始規劃或者重新規劃自己職業,作者我不勝榮幸,歡迎給我們留言說說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