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冷戰老調幾時休

美國的冷戰老調幾時休

美國國防部發布新版《國防戰略報告》。該報告延續了特朗普《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俄定性為“修正主義國家”和首要安全威脅的判斷,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者”,為下一步美國修訂國家軍事戰略提供了指導。公開的報告分為引言、戰略環境、國防部目標、戰略舉措、結語5個部分,共11頁,約佔非公開版本五分之一的內容。

報告明確了國防部11項戰略目標和三大戰略舉措。目標包括:保衛美國本土免受攻擊;在全球和關鍵地區維持聯合部隊的軍事優勢;懾止對手侵犯美國的關鍵利益;使美國的跨部門合作伙伴能夠促進美國的影響力和利益;在印太、歐洲、中東和西半球保持有利的地區權力平衡;保護盟國免遭軍事侵略,支持夥伴不受脅迫,並公平分擔共同防禦責任;勸阻、預防或懾止對手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獲取、擴散或者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防止恐怖分子直接或支持其他行為體,向美國本土及公民、盟國和海外夥伴發動襲擊;確保國際公域的開放和自由;變革國防部思維、文化和管理體系,不斷提高創造業績的速度和效益;建立21世紀 “國家安全創新基礎”,有效支持國防部的運行,維持安全和償付能力。三大戰略舉措包括:建設殺傷力更強的聯合部隊,重整軍備;加強同盟關係,吸引新的夥伴;改革國防部管理,以提高業績和效益。

美国的冷战老调几时休

美將中俄樹為對手的冷戰邏輯

美國防戰略的調整,一方面是著眼抵消中俄不斷上升的軍事實力特別是中國的快速發展,從而確保美長期的全球領導地位;另一方面,特朗普的“軍事優先”政策無疑受到軍方和軍工集團的熱捧,從而加強對特朗普的政治支持。美稱這份國防戰略將為2019至2023財年國防預算提供基礎性框架,最終以軍費的實際投入來實現美國防戰略目標。

美國國防戰略重回“大國競爭”令人憂慮,很明顯,它體現的是一種對抗思路,而非合作、妥協思路。綜合看,特朗普政府的國防戰略,充分體現了冷戰思維下的霸權邏輯。正如我外交部發言人所指出,美方報告充滿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過時觀念,蓄意歪曲中國國防和外交政策,渲染大國戰略競爭,犯了根本性的錯誤。

其實,在政治理論上有“國王的兩個身體”之說,是講國王身體的自然屬性和公共屬性。特朗普總統甚至有“三個身體”,一個是受之父母的“自然身體”,一個是受困於社會結構的“社會身體”,還有一個是受困於國家結構的“國家身體”。正如感情上親俄、對普京友好的特朗普總統不能施展其“自然身體” 而受困於國內結構一樣,在中國問題上,對中國有好感的“自然身體”也同樣抗不過國內的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

首先,軍事工業複合體需要強大對手。眾所周知,美國的經濟體系由二戰期間形成的軍事工業複合體所綁架。軍事工業不但直接支持著國會議員,很多研發機構、大學、乃至選民都是軍事工業複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工業複合體要得到聯邦政府巨量採購、研究機構要得到科研經費、普通選民要就業,其政治代表比如智庫、議員和有關政府部門比如國防部,就要極力誇大美國的國家安全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來自制度上不同的大國的挑戰。

面對這樣的利益集團化的社會結構,特朗普總統的“自然身體”只能甘拜下風,“自然身體”被“社會身體”所取代。其實,在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個問題上,就應該知道是特殊利益集團綁架了美國的國家安全,特朗普總統這樣做只是迎合了特殊利益集團的偏好,但卻是以美國國家安全為代價——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為敵,給“文明的衝突”火上澆油。

特朗普核野心遭美媒潑冷水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題為“美國新型核導彈潛艇可能存在問題”的文章稱,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對“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技術成熟度表示擔憂。報道稱,這種到2031年必須投入使用的戰略威懾平臺將採用許多新技術,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些技術可以增加美國海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但正如GAO警告的那樣,目前該項目中的許多功能都未經檢驗,從沒有製造過驗證型或進行測試。GAO的報告寫道:“需要進行更多的開發和測試,以證明幾種對‘哥倫比亞’級潛艇性能至關重要的技術是否成熟,包括綜合電力系統、核反應堆、通用導彈艙以及推進器和相關的技術。目前還不知道這些系統是否能像預期的那樣工作,是否會拖延或成本超支。任何意想不到的延誤都可能將這種先進潛艇的服役推遲到最後期限——2031年之後。”

美国的冷战老调几时休

不但美國海軍的未來戰略核潛艇情況不樂觀,美國空軍的洲際導彈更新項目也面臨超支問題。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類似,美軍現役“民兵 -3”洲際導彈同樣服役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稱,美國空軍確認波音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正式中標,預計2020年美軍將從這兩家公司中二選一,確定新型洲際導彈的主承包商。在21世紀20年代後期,新型導彈將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這是美國空軍目前所有研製項目中金額最大的。美國空軍此前樂觀估計,下一代洲際導彈項目耗資623億美元,但五角大樓成本與項目評估辦公室則預計,該項目總成本在850億-1000億美元。

判斷美國國防戰略轉型為時尚早

恰如部分外國媒體所言,美國對於其安全環境的認知似乎有向“冷戰”復歸的趨勢。與10年前發佈的上一份《國防戰略》不同,新的《國防戰略》將從前被美國視為頭號敵人的國際恐怖主義列為次要威脅,而將概念初現的“戰略競爭者”視為目前美國面臨的主要對手。從這一事實看,似乎冷戰時期的大國間全面競爭的局面又有重演的趨勢。

美國《國防戰略》所關注的重點地區,在地理位置上與前述的“戰略對手”重合。此舉絕非偶然。美國試圖在上述地區深化與本地區國家的安全關係的努力,也可以視為其通過發展和“拉攏”地區同盟者,與“戰略對手”國家展開地區競爭,威懾遏制“對手”,甚至抵消這些國家的戰略優勢的一種策略。從這一現象來看,確實與冷戰時期的對抗氛圍有幾分相似之處。

美国的冷战老调几时休

然而,儘管美國《國防戰略》透露出了咄咄逼人的對抗前景,但筆者認為,其前景與冷戰時期的大國間全面對抗相去甚遠。首先,我們要看到,雖然美國政界長期抱有“冷戰思維”,但在經歷冷戰後20餘年的全球化和新型大國關係的建構後,美國與中俄等國家的關係已經與冷戰時期單純的全面對抗關係大相徑庭。的確,美國與中國在亞太地區、與俄羅斯則是在歐洲地區存在分歧,甚至威脅到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重要安全利益,但在亞太和歐洲地區以外,美國與中俄(特別是中國)依然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前景。中美現存的貿易關係也不會因為一紙《國防戰略》而倒退。同時,中國在亞太地區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也未必會使得中美在該地區構成零和對抗關係,而同樣存在通過兩國的互動和磨合達成新的協作機制的可能。美國《國防戰略》即表示,美國發展對華安全關係的長期目標是“將我們兩國、兩軍導向交流和互不侵犯的關係”。

核大國強化核威懾的主要舉措及啟示

核大國在積極推進核力量現代化的同時,更加強調戰略防禦,注重攻防兼備。研發針對來襲導彈的攔截系統,這個想法早在冷戰時期就有了。但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都沒有把握能夠研發出可靠的防禦系統,且防禦系統耗資巨大,任何一方在導彈防禦方面取得突破,都有可能破壞雙方的“確保相互摧毀”的戰略平衡。

核武器是威懾理論的物質基礎,要使威懾可信,就必須保持核武器的現代化水平。在這個問題上,各核大國都不惜投入巨資。外媒披露,美國新版《核態勢審議》報告將會提議重啟陸基中程導彈和海基核巡航導彈研製項目,這不過是美國增強核力量的冰山一角。

美国的冷战老调几时休

目前,美國已經擁有了以陸基和海基為主體的世界上最全面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其中,“薩德”系統的攔截彈設計上可用於大氣高層和大氣層外攔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備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的反導攔截彈。此外,“薩德”系統不僅僅充當“盾牌”的作用,它在平時還能起到攝取情報和監視、控制對方的作用。有專家推算,“薩德” 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正因如此,“薩德”入韓等於美國可以更方便地監視中國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部分的中遠程導彈發射活動。這就嚴重破壞了該地區的戰略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