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真價實的“冷戰”!雙方都不撤退,結果士兵凍死數量超過戰死數

錫亞琴冰川(Siachen Glacier)位於喀喇崑崙山脈南端的巴控克什米爾、印控克什米爾和中國新疆之間,高度從印控一側的海拔5375米延伸至中國境內的3620米。這一地區也是亞歐大陸板塊與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分水嶺, 在喀喇崑崙山廣泛的冰川部分有時也被稱為“第三極”。冰川長約72公里,面積約3000餘平方公里,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30-50度之間。

貨真價實的“冷戰”!雙方都不撤退,結果士兵凍死數量超過戰死數

錫亞琴冰川位置

從大方面來說,該地區歸屬於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地區本來就是互相都認為屬於自己都。但在實際控制方面,克什米爾分為巴控克什米爾和印控克什米爾。錫亞琴冰川屬於兩邊都有控制(或者說兩邊都不能有效控制,因為海拔太高了)。當然,印度對於錫亞琴冰川的慾望可能不止在錫亞琴冰川本身,還包括更遠的北方。

貨真價實的“冷戰”!雙方都不撤退,結果士兵凍死數量超過戰死數

錫亞琴冰川及周邊地形圖

上世紀七十年代,巴基斯坦旅遊觀光客帶到印度的地圖上標註著錫亞琴冰川為巴基斯坦領土。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此舉為“製圖侵略”。這應該是該分歧第一次出現在大家視野裡面。1978年夏,印度軍方登山隊勘測了錫亞琴地區,得出結論是該地區蠻荒至極 ,沒有太多使用價值。印度軍方也沒有立碑定界,但考察本身已經足夠刺激巴基斯坦方面。

到了1984年4月,印度組織小隊士兵乘直升機登上錫亞琴冰川。沒多久被巴基斯坦直升機發現,巴基斯坦方面迅速派出士兵組織印度士兵前進。同時,雙方都在調集力量佔領冰川各處制高點,錫亞琴戰爭開始了。

在該地區作戰,一般都是小規模,急促的戰鬥。因為冰天雪地空氣稀薄,要想組織起大規模部隊基本上不可能。很多時候就是在雪線之上玩戰壕戰,靠手榴彈,步槍,以及刺刀結束一方的生命。在那裡沒有俘虜,抓不了,也沒資源去管理。產生不了多少傷員,因為造成的都是陣亡。在高海拔受傷之後,找到傷員並救治是也是一個難度很大的事情。

進攻代價巨大,收益怎麼樣呢?收益很小,只是佔領某個制高點幾個月,到了冬天得回到低海拔地方去,等到來年化雪再上去,或者再搶一次。雙方的軍隊的高官都意識到了這場戰爭沒有意義,但誰都不能撤退,撤退就是失敗。誰都贏不了,誰都不能輸,這場戰爭就這麼拖著。

對於基層的士兵來說,這場戰爭的意義就是一直忍受惡劣的環境,很多人頭腦變得昏昏沉沉、皮膚曬黑了、身體掉皮,睡覺不能脫衣服。最後帶回家的是特殊錫亞琴補助金,同伴都沒有的經歷,以及一身的病痛。

因為條件惡劣,凍死餓死的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15年的一次雪崩,將巴基斯坦方面大約140人永遠埋在了冰雪下面。雪崩後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什法克-帕爾韋茲-卡亞尼呼籲和平解決該爭端。印度方面的要求是巴基斯坦承認印度對錫亞琴冰川高處的控制權並且在地圖上標註出來。巴基斯坦認為爭端是由於印度先派軍方人員登上錫亞琴冰川導致的,現在再要求巴方認同其存在,是一種侮辱性的要求。最後雙方不歡而散。錫亞琴冰川要想真正的寧靜,只能等印巴兩國實現真正的和解。可是和平還有多遠呢?

這種作戰環境,誰來都很難成功拿下,包括美軍。其實美軍並沒有什麼的高海拔山地作戰經驗,其主要聚焦於低、中海拔地區的作戰行動,並強調使用直升機進行作戰。在日常運輸方面,美軍嘗試過用騾子在山地進行運輸,不過在較高海拔的環境下,騾子也罷工了,最後只能靠人 來背。所以美軍儘量避免高海拔山地作戰。

貨真價實的“冷戰”!雙方都不撤退,結果士兵凍死數量超過戰死數

在山地作戰方面最成功的當屬1962年的中印之戰中,那次戰爭以中國軍隊的全勝宣告結束。由此可見中國軍隊在高海拔山地作戰中擁有一定的訣竅的,但現代化的高海拔山地作戰,中國軍隊也沒有經驗。特別是在直升機,現代化通信設備,制導武器加入戰場之後,要怎麼樣發揮這些裝備最大的效能,就大量的實踐去慢慢摸索。另外,高原武器射表相對於平原有很大差別。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如果直接套用平原的武器射表,誤差會比較大,也是由於空氣稀薄,武器在高原一般會打得更遠。這方面,武器生產全立足於國內的中國軍隊有很大優勢,可以讓中國軍工部門專門編制一套高原武器射表,充分發揮武器的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