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戰將——慕容紹宗(七十二名將)

慕容紹宗,遼寧義縣人,鮮卑族慕容氏,北魏到東魏時期名將,前燕智勇戰將,太原王慕容恪的後人。

悲憫戰將——慕容紹宗(七十二名將)

悲憫戰將——慕容紹宗

慕容紹宗早年原是爾朱氏部將,擔任幷州刺史,封索盧縣開國侯。歸順北齊高歡後,歷任揚州刺史、青州刺史、度支尚書、晉州刺史、御史中尉、徐州刺史,尚書左僕射等職,進爵索盧縣公。

公元528年,爾朱榮率軍進入洛陽,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北魏孝莊帝,並且打算趁百官迎拜新帝之時,全部予以誅殺,造成河陰之變。

公元529年,慕容紹宗因軍功被封為索盧縣子,不久又進爵為縣侯。他隨軍平定羊侃、邢杲,升任幷州刺史。

悲憫戰將——慕容紹宗(七十二名將)

公元531年,高歡在信都起兵,公開聲討爾朱氏,並擁立宗室元朗為北魏節閔帝。爾朱兆(爾朱榮的堂侄)任命慕容紹宗為長史、行臺,讓他率軍駐守壺關抵禦高歡。

公元532年,爾朱兆在韓陵之戰之戰中被高歡擊敗,因麾下士卒逃散,欲率輕騎西逃。慕容紹宗命人豎將旗、吹號角,召聚逃散的士卒,整頓軍容,而後與爾朱兆撤回晉陽。後來,高歡立平陽王元修為北魏孝武帝。

公元533年,高歡攻入晉陽,爾朱兆北逃途中自縊於赤谼嶺。慕容紹宗逃往烏突城,後見追兵追至,遂帶著爾朱兆的餘部以及爾朱榮的妻小投降高歡。高歡非常賞識慕容紹宗,保留其原有官爵,還經常讓他參預軍議。

公元534年,高歡將北魏國都遷到鄴城,命慕容紹宗與高隆之一同掌管府庫圖籍等事務。不久,孝武帝因無法忍受高歡的虐待,逃奔關中投靠宇文泰。於是高歡又另立宗室元善見為東魏孝靜帝。北魏正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悲憫戰將——慕容紹宗(七十二名將)

公元538年,西魏將領獨孤信趁機河南之地盜匪興起進據洛州。慕容紹宗率軍趕赴虎牢,與行臺劉貴等人擊退獨孤信。獨孤信是西魏八柱國之一,驍勇善戰,但是被慕容紹宗輕鬆擊退,可見慕容紹宗的之強悍。

公元544年,慕容紹宗出任徐州刺史,討平劉烏黑起義,擒殺匪首劉烏黑,升任尚書左僕射。

公元547年,高歡病逝,其長子高澄接掌東魏朝政。鎮守河南的大將侯景起兵叛亂,並且向西魏、南梁請降,求取援兵。梁武帝蕭衍命貞陽侯蕭淵明率軍十萬北伐,援救侯景。蕭淵明屯兵寒山,與侯景形成犄角之勢,並修築寒山堰,準備水淹彭城。結果,高澄命慕容紹宗與大都督高嶽一同援救彭城。慕容紹宗在寒山大破梁軍,生擒蕭淵明,而後回師討伐侯景。頓時侯景不知所措,梁武帝也震驚萬分。

同年十二月,慕容紹宗與侯景在渦陽決戰。起初,慕容紹宗率十萬精兵猛攻侯景軍營,結果侯景命士卒持短刀衝陣,專砍人腳和馬腿,東魏軍大敗。之後慕容紹宗改變策略,深溝固壘,採用持久戰術與侯景對峙。最終,侯景軍中糧草耗盡,其部將司馬世雲出降。

公元548年正月,侯景被迫率部突圍南渡,慕容紹宗派五千鐵騎夾擊之。侯景大敗,最後率八百殘兵,南渡淮河,投奔南梁。侯景在逃跑時,被慕容紹宗包圍。情急之下侯景對慕容紹宗說:“我若被俘,您對於高氏來說還有什麼用呢?”慕容紹宗深知東魏高氏只是利用自己,所以最終決定侯景一馬。戰後,高澄封慕容紹宗為永樂縣子。

悲憫戰將——慕容紹宗(七十二名將)

侯景反叛初期,宇文泰也趁機出兵東進。擊敗侯景之後,東魏高澄立即任命慕容紹宗為南道行臺,與太尉高嶽、儀同劉豐生等人一同圍攻潁川。東魏軍圍攻潁川近一年,但在王思政的守禦下,始終不能破城,遂在洧水修築堰壩,準備以水灌城。

公元549年四月,慕容紹宗乘船巡視堰壩,窺探城中動靜。這時,東北方向突然狂風大作,吹斷了纜繩,並將座船吹到穎川城下。西魏城上守軍連忙用長鉤鉤住座船,同時亂箭齊發。慕容紹宗情急之下跳水逃生,結果溺水而死,時年四十九歲。慕容紹宗可以說是七十二名將中死得最蹊蹺的一位,很多人認為是天助西魏。

悲憫戰將——慕容紹宗(七十二名將)

高歡臨終前,對兒子高澄道:“侯景統治河南十四年,飛揚跋扈,不是你所能駕馭的,諸將之中可以打敗他的只有慕容紹宗。我之所以一直不重用慕容紹宗,就是想把他留給你。”如果沒有慕容紹宗的出現,歷史上很有可能對抗北周的不是北齊高氏,而是侯景。

——雲州鑫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