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按照今天早上的講話精神,基本可以判斷,影院大概率會成為最晚復工的行業之一。

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看,依然有必要儘可能避免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屬於封閉空間的影院確實存在隱患。戰“疫”進入後半程,還需宜將剩勇追窮寇。

院線電影缺位已成定局,那就響應“在網上看”的號召吧,問題來了,網絡電影會成為補位者嗎?

此前毒奶君也發佈了截至今年2月網絡電影的數據《近20部分賬破千萬,數量遠超去年同期,疫情紅利助網絡電影新生?》,近20部分賬破千萬,穩穩吃到了疫情期間的紅利。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所以,網絡電影的春天來了嗎?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毒奶君找到排行榜靠前的幾部電影看了一遍……然後震驚了!

看片表情可以參考Jony J聽到“淡黃的長裙”時候:這什麼!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從2018年網絡電影行業整合和內容升級,已經過去了兩年。曾經的“網大”,給人留下了粗製濫造、打擦邊球、無底線蹭IP的印象;而兩年後的網絡電影,就有實力打入大眾視野,迎來“春天”了嗎?

差得遠。

“頭部網絡電影什麼樣?

口說無憑,先看看數據吧。

毒奶君採用了愛優騰三大平臺發佈的分賬票房榜,分別統計了排名前三作品的豆瓣評分,九部作品平均分3.87;唯一及格的是愛奇藝第三位的《少林寺十八羅漢》,豆瓣評分6.1,評分人數907人。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也不是小編不想將30部電影做整體統計,而是前三之外,過半作品至今沒有豆瓣分,不排除是因為打分人數太少。國內的影迷群體,跟網絡電影的市場還是不重合。

那麼,豆瓣評分是否會因為對網絡電影的刻板偏見,整體有偏低趨勢呢?為了驗證數字的可靠性,不妨來看看目前熱度較高的幾個典型。

最火爆的如《亂世之定秦劍》,“千人點映”聲勢不可謂不大,頗有對內容信心十足的架勢。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秦始皇統一六國,將秦王劍鑄成兩柄定秦劍,據說得之可得天下(和氏璧?)。十年後二世篡位,趙高專權,大將蒙恬全家被血洗,義女蒙雪帶著一把定秦劍出逃,被囑託一定要交給皇陵守墓人。蒙恬帳下早已歸隱的“七君子”,決定保護蒙雪。(《上海灘十三太保》《龍門客棧》?)

故事架構全是武俠套路。套路就算了,填充的細節也不走腦子。電影最後到了皇陵,守墓人已經全部被殺,那為什麼要把劍給守墓人呢?還以為這群守墓人能扭轉局面呢!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說到“七君子”就更有意思了,雖然兄弟、情人反目的戲碼夠狗血,奈何人設碎一地。號稱智者的老大把蒙雪送走之後,本以為會有什麼斷後的籌劃,結果特別淡定地等來了追兵,全部殉難……這是我見過最弱的智者了。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但看完其他作品,上一部已經算是業界標杆了。

來圍觀下上線七天破千萬、號稱“網絡熱度超《冰雪奇緣2》”的東方神話片《封神榜·妖滅》。開頭紂王一幅明君之姿救了小狐狸,結果人家白蛇被救下界報恩,妲己下界就是饞紂王身子,還非要想盡辦法把他的天下攪黃了……哪都不挨著,難道是我和天下你只能選一個?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災難類型就更是“災難”。《大蛇2》連續兩個月拿下優酷榜首,分賬票房破3000萬,但是點開看看:海里鑽出來條大蛇把船打翻,所有人流落到島上,一個小女孩被蛇吃了,然後全船的人決定一起去島的深處找小女孩……人多壯膽嗎?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也不能說網絡電影到現在沒有進步。2018年,就曾經有過《靈魂擺渡·黃泉》這樣豆瓣評分7.2、分賬票房破4000萬的口碑票房雙贏之作。雖然是孤例,還是可以體現網絡電影製作層面上的進步。

如《亂世之定秦劍》,雖然慢鏡頭多到令人髮指,但服化道對秦朝風貌的復原不令人出戏,音效的專業程度也相當高;《封神榜·妖滅》裡特效製作的小狐狸,也不止五毛錢了。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但投資體量也鎖死了製作空間。參演的專業演員能覆蓋主要角色都算良心,大多數一開口就出戲;《封神榜·妖滅》最後也有一段特效做的決戰,但看看這效果,除了錢不夠,主創審美也是硬傷。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更別說網絡電影一身的老毛病。豆瓣評分超過了院線版的網絡電影《奇門遁甲》,製作出挑的部分還是集中在前六分鐘,依然是熟悉的“定律”,後面的製作水準迅速拉胯;而《大蛇2》從設定到具體的鏡頭、生物外形,都被扒出來高度“致敬”《地心歷險記2》。

此外,劇情設計上穿插搞笑段子、軟色情暗示的部分,依然是網絡電影招徠受眾的常用伎倆。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在當下,繼續指責網絡電影“粗製濫造”或許不客觀,但從演員、特效再到故事,各個層面依然是低配,一言以蔽之:不上臺面。

“院轉網”會是契機嗎?

疫情期間倒是有一波新的勢力加入網絡電影群體,也就是所謂“院轉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年初一上線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和抖音的《囧媽》“請全國人民免費看”,免費誰不看,三日總播放量灑灑水破6億。

近期,三家平臺還上線了大鵬、柳巖、孟鶴堂主演的《大贏家》,依然免費,幾天內總播放量破一億,相關視頻播放量破15億。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則在2月1日線上播出了《肥龍過江》,以單點付費形式看,播放量已達9000多萬。

且不說兩部免費看的電影體量如果換算成票房是怎樣的驚人數字,單說《肥龍過江》,非會員觀看需花費12元,VIP會員則需要6元,雖然“保底+分賬”的具體分成數額未知,但怎麼說也是九位數,說不定比院線上映都強。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這麼說,“院轉網”會成為其他院線電影效仿的大趨勢嗎?很難。

看看這三部電影目前的豆瓣評分:《囧媽》6分,《肥龍過江》4.7分,《大贏家》6.8分。

就以唯一不免費的《肥龍過江》為例子吧。這是甄子丹嘗試動作喜劇的開始,但效果並不樂觀,200斤的甄子丹依然不改用動作耍帥,很難看出增肥對他的身手有什麼影響。連基本設定都只是噱頭,劇情就更是用層出不窮的套路串講故事。如果放在院線,很難說片方對該片有多少信心。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為什麼口碑普遍不佳?根本原因是,目前網大市場並沒有給電影打開院線級的營收入口。即使是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榜前列,“破千萬”這樣的數額能滿足多少院線電影製作方的胃口?

換言之,如果電影本身的製作水準過硬,那麼院線毫無疑問依然是最好的去處。而當前電影選擇“院轉網”的原因,除了疫情期間快速變現,或許也有對票房前景不看好的成分。更別說更高一級的大製作,製作費就是幾億,放在線上怎麼也回不了本。

而在目前製作體量和收益越來越呈正相關的網絡電影市場,並非所有電影都能走這條路。

首先,“院轉網”的前提是,電影需要具備一定的“網感”,說白了就是類型是否受觀眾歡迎。目前上線的三部,分別是兩部喜劇和一部動作喜劇,本身就是網絡電影的主流類型,加上明星陣容加持,院線水準的製作,不難實現網絡推廣。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但如果類型不討好,陣容也缺乏市場基礎,別說市場反饋了,平臺給出的報價都只能逼片方回去等影院復工。

所以說“院轉網”會是網絡電影騰飛的契機?大概率沒戲。

網絡電影太難了

外無援軍,只能靠自己,網絡電影該怎麼做?

正如前文所言,如果網絡電影是個IDOL,估計早就有粉絲蹦出來告訴毒奶君“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從2018年到現在,網絡電影數量下降至2019年的789部,同比下降49%,行業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的決心非常明顯。

還是拿《亂世之定秦劍》舉例子,擬音師韓睿達曾經為《趙氏孤兒》《長安十二時辰》擬音,混音師葉茂參與過《六慾天》。在這背後,是院線級專業製作的人才正在“上網”,以及出品方順應市場要求不斷加碼製作的過程。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但要求網絡電影在製作上達到如何的水準,天花板還是很低,畢竟體量放在那裡,百萬量級已經是預算的天花板。尤其是國內業界編劇方面的短板,在網絡電影領域無限放大,這也成為網絡電影打開市場、扭轉負面形象的最大門檻。

別忘了,和網絡電影競爭的不是其他網絡電影,而是電視劇、網劇、綜藝乃至短視頻、直播及文娛產業的更多垂類。

而網劇目前的投資體量和平臺影響力,跟網絡電影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比如近期的熱劇的《三生三世枕上書》,特效鏡頭達1700分鐘,佔總劇長60%,平臺播放量超過77億。

網上的電影,真的一言難盡

在泛文娛行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一句“網絡電影沒有精品”,已經能堵死網絡電影的上升空間。

網絡電影在期待一部用故事打開破圈空間的作品,如果目前的盈利模式不變,製作體量不能打開,劇本就是唯一的向上通道。用好故事打硬仗,網絡電影行業需要更多的《靈魂擺渡·黃泉》。

但至少現在,在進入“春天”以前,網絡電影還頂不住之前必須度過的“嚴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