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靠笔、纸、电报机!4月1日起我省正式迈入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时代

改革后地面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约提高4倍到8倍,其中云观测站点数约提高6倍,数据量较人工观测约增加10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到报完整率达99%以上,传输频次从5分钟提升至1分钟,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提高。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田明 通讯员周爱春)

“洛阳参数修改完成,已切换”,“许昌参数修改完成,运行正常。”4月2日从省气象局传来好消息,3月31日20时,我省119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开始业务运行。随业务切换工作的圆满成功,从4月1日起我省正式迈入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时代,以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这次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改革,通过调整观测项目,再造业务流程,观测方式由此改进,19项采用自动观测,6项采用台站ISOS软件自动识别;取消各台站的人工定时观测和日常守班等观测任务;数据采集传输和质量控制流程等信息化水平提升。改革后地面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约提高4倍到8倍,其中云观测站点数约提高6倍,数据量较人工观测约增加10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到报完整率达99%以上,传输频次从5分钟提升至1分钟,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提高。

地面气象观测频次、传输效率和数据量方面的提升增强了我省气象观测“监测精密”能力,更好地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求,为实现“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提供有力支撑。

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地面观测自动化​业务切换工作。此次自动化改革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为保障业务切换工作运行平稳有序,省气象局专门制定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方案,要求各单位提前做好了业务运行切换的动员部署,并完成观测、预报和服务类各种业务系统和平台的对接以及地面观测设备备品备件储备等准备工作。目前,各业务单位正紧盯观测数据接入、解码、业务平台应用等环节,以适应地面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带来的变化,充分发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最大效益。

河南省气象观测始于1905年法国天主教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在太康设立观测所。老一辈气象观测员靠笔、纸、电报机这“老三样”启动了河南气象事业,经过一代又一代河南气象人兢兢业业的耕耘,2003年1月开封安装的河南省第一部国产自动站(CAWS600-SE型)投入使用,自此正式拉开了我省地面观测从人工观测向自动化观测转变的历史帷幕。从最初的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观测的自动化,逐步扩大到能见度、降雪量、降水天气现象的自动化;从传感器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仪器观测到视频智能观测和综合判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面气象自动化稳步推进。经过18年努力,逐步解决了各观测项目自动化观测的仪器、设备和方法,为今年的自动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下,省局组织开展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改革业务试运行。至此,河南气象将瞄准监测精密,着力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