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上坟用的馒头拿几个?有啥讲究?

周云286271620


今年清明节坟用馒头拿几个?为什么单单要问今年清明节呢?如果是地方乡俗,或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乏指清明节而不是今年清明节。要说今年清明节还真有它特殊的一面。就中国目前的形式,虽然疫情没再发展,人们也还不能掉已轻心,应该自觉的继续做好防控工作,不扎堆,不聚会,把好最后一道关。

所以,今年清明节我们就在家里劝劝我们的先祖亡灵,敬请他们原谅我们的不孝,我们不打算去墓地祭奠他们,让他们清清静静过个清明节吧!之前的清明节,我们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去给先辈亡灵扫墓祭奠。就我们益阳,清明节当天去扫墓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去扫墓。我们祖先传下来的说法是寒食节可以动土,而清明节不能动土。农村扫墓第一要去把坟头杂草除掉,再用新土培培坟。

现在人们富裕了,大多数的坟墓都用水泥沙子混凝土将坟墓周围抹得结结实实,也长不去什么杂草,可坟墓是不能用水泥沙子混凝土封顶的,封了顶对子孙后代不利。坟墓顶端都会留下家用筛子般大小的泥土部分,这一部分一年下来也会长出杂草树木竹子之类,人们就是在寒食节这天把它们除掉。

祭奠亡灵我们从不用馒头,就点燃一柱香(三根香为一柱),一对蜡烛,一杯酒,两杯茶,一小碗饭,鸡鸭鱼肉任选三个,摆在坟头。祭奠完毕把食品全部撒在坟墓周围不能带回。另外毕不可少的是要在坟头挂彩球称着“”挂山”,听说挂球对亡者很重要,具体怎样个重要法我也不清楚。反正能寄托哀思做做也无防。农村的坟地是比较集中的,每到清明节,那些五颜六色彩纸扎成的球儿大大小小挂满坟头,远远看去,成片成片的像是彩蝶飞舞,还真成了清明节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今年清明不扫墓,来年再去表孝心。我们的先祖们也不愿意看到他们的后代生活在雾霾中,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支持我们不去祭奠,少出门少聚会,健康平安再重要。


心如莲花173349538


这个可能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太一样,我就说说我的家乡的吧!

我是河南洛阳的,我们那里的风俗是,清明节前的半月,二月十五上坟,上坟要拿三碗贡(即祭品),其中一份是一个碗里放三个馒头,或者是一个馒头,反正必须是单数的。这个应该是道教习俗的演变,我记得上香也是三根。

其实,“馒头”本写作“蛮头”,渊源于古代野蛮习俗中的人头祭祀,而用人头形面团代替人头进行祭祀,则是始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话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看到当地人用看下的活人头祭祀河神,因为太过残忍,诸葛亮后来把风俗改造为用带肉的馒头代替人头。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放人笼屉蒸熟。 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

后来这个风俗流传下来,就有了馒头祭祀祖先的传统。也有珍惜粮米的,不知是谁引头,把祭过的慢头食用了。 于是,专做祭品的馒头又逐渐变成了食品。以后,人们为了省事,又简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头形状,只保留了半球型,再在上面捏七个小孔,算是人的七窍。

南朝时,朝廷命令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馒头的别名,发酵后,蒸出来松软可口,使之娱神。唐之后,馒头不再是硕大的人头形,而是渐渐变得小巧起来,方便了人们就餐拿取。宋代,因“蒸”与“祯”音近,“炊”与“蒸”义近,为避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名讳,遂将“蒸饼”称作“炊饼”,因此《水浒传》中武大郎沿街叫卖的“炊饼”,不是两面金黄的烙饼,而是“蒸饼”——馒头。

这样,“馒头”不但渐渐剥离了血腥的外衣,而且也从祭祀的供桌走上人们日常的餐桌,成为备受欢迎的一道美食。


小冲说


2020年清明节即将到来,相信很多家庭都会去扫墓,给先人上坟。那清明节上坟带什么贡品,有什么讲究,清明节上坟的意思在哪里呢?

清明节上坟需要带的供品一般有三样,大多都是放水果,常见是放几个苹果,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上坟摆供品有哪三样

清明节上坟贡品一般都是单数,三样或者五样,常见的是摆放水果,素食,酒水。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没有固定的规矩。建议不用任何肉食等荤腥之物,以素食、水果、馒头、点心、干果、素酒等类食物祭祀为好。

可以用先人在世时比较喜欢的食物来上供,祭祀的贡品先人是吃不到的,但依然要精心挑选,这是表达对先人的恭敬追思之意,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孝心,即使用比较简单的贡品,也依然是非常圆满的,其次准备鲜花。

清明节上坟供品有什么讲究

需要的供品

除了水果,干货等一些常见的贡品之外,有些地方还有清明羹饭的说法。清明节在家里做羹饭,俗称“清明羹饭”,祭祀祖先,保佑平安。那时候,每户人家做羹饭的供品有:黄豆芽炒油豆腐、菜蕻羹、红烧黄鱼、红烧肉、鹅肉等。另外,在供品中一盘青团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清明的象征。青团是用艾青叶捣碎后取汁与糯米粉揉在一起做成的,里面嵌有豇豆沙或白糖芝麻或黄豆粉做的馅子。

当祭桌上的香,蜡烛将燃尽时,就给祖先烧一些由锡箔折成的“银元宝”,冥币等送行。

在当今年代清明节期间,不论是做羹饭还是去上坟,都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也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带上几样生前喜欢吃的饭菜。一般讲究3样即可,待香燃尽时,将这些食物泼散到坟墓周围,让其他阴曹地府生灵享用。

清明节上坟时间

从时间上讲,我们大多数地方流传着“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到后四天上坟都是可以的。清明节当天上坟也可以。但应该早一点,通常应该在早上9点至下午3点之前。这个时间阳气正盛。

清明节上坟是一种祭奠先祖体现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时很少去祖先的坟上,借清明节去看一看,在坟头上加点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补一补,的确是件好事情。但是清明上坟可不要乱动,不能把那些东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齐的石头扔掉,换成漂亮整齐的石块。总的原则是“不要乱动,只加不减”。就是不要轻易乱动祖坟,泥土和石头只增加不要减掉。不好看不整齐的石头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层将其包住。还有一点,将祖坟修得金碧辉煌并不是件好事情。很多兴旺的家庭因此败落下来。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祭扫坟墓,对死者表示悼念。祭扫仪式应亲自到坟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纸火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或者在坟前直接烧那些纸火用品即可。


風中聽雨


上坟用的馒头拿几个,由于地方不同,可能规矩不同,说法也各有不同。现就我们这个地方的规矩和说法给大家说一下。清明节上坟用馒头,我们这里一般是人逝去后三年内才用馒头,并且有五荤五素五个馒头外加五种水果。关于五的说法很多,大概是说上坟用五是让先人享用五性,五也代表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五也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又代表了青赤黄白黑五色,又代表了宫商角徵羽五声等等


草雨生


清明上坟还是给亡魂祭拜,贡品数以单数为好,包括白事也是一样,都是单数,不能供双数,所以不管供什么记住单数就好,千万不要摆错,而且烧的纸钱,什么类似美元,欧元这些的现代钱样式的也不要烧了,因为这些钱下面不通用,毕竟下面不搞什么外汇储备什么的。


言不语的热点评论


首先我在这里要谢谢,提问者在这里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不管我答错,答对,你都应该给我一个回复。谢谢!你!

我在这里有一个答案要回答你的提问。第一点根据你的提问,题目是:今年清明节上坟用的馒头拿几个?有啥讲究?首先我要回答的是我自己应该怎么去做这件事,我想我会拿2个馒头去上坟,第一个先拿出来祭奠祖先,第二个拿出来祭奠大地,因为这样做即可以向祖先表白自己尊重祖先,又很好的说明自己的诚心和孝心,在这世间如果没有了诚心和孝心 ,那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祭奠大地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赤裸裸的来,也是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人世间的,所以大地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必须敬畏大自然。第二点我们报答完父母的恩情,然后再感谢祖先的恩德,最后我们安然没有任何牵挂的离开这个世界,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我们现在这一代人的新的思想观念。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实事求是的把我心里的想法告诉你的原因。第三点我用我自己的文章阐述了你后面的一个问题,有啥讲究,这个问题。你也应该明白了吧?







小陈的日常A


不懂,我还一次没有给我奶奶和很早去世的爷爷上坟哪。我父母是基督教家庭也没有清明节烧香祭祖。都是我姑妈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