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哪位詩人說的嗎,又是什麼意思呢?

幸福一家人wjy


在遠古的唐代:燦若星海的中國的詩壇素有三李並列的說法,他們分別是早中晚的李白李賀與李商隱。

不過,儘管後人對他們的評價有優有劣有高有低,有一點卻是共識,那就是李商隱和李賀一樣都是了不起的大詩人,但二者均算不上最偉大的詩人,因為那得能夠與杜甫李白白居易並駕齊驅才行。雖然說李商隱夠不著偉大的泰山之尊:但是也絲毫不影響他在後代的深遠影響以及愛情詩絕頂的高度,於是乎我們就得說說他聞名千古的愛情詩無題了。那便是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白鳥應勤為探看。

要解析李商隱的這首千古絕唱,我們得先了解一下李商隱的性情,在我看來李商隱不是動不動就是斗酒詩百篇,一日閱盡長安花的主,他不是李白那款豪放型的,也不是呼天搶地動輒就扯嗓發飆的鬼才李賀,他屬於典型的白面書生,典型的男女合壁的玉樹臨風的才子,因此心有千千結,而且他有些抑鬱情緒,唐人詩話中說他喜歡參加別人的葬禮傾情於聽夜歌之類的,所以他的情感密碼特別細膩柔軟且有江南文人雅士的溫婉,這首詩在李商隱的詩歌中算不太晦塞好懂的,春蠶到死絲方盡,是說春蠶得將肚子裡所有的絲全部吐出來才會見上蒼,而蠟燭則是要將凝固的肢體焚燒殆盡成了灰之後,蠟油才能象淚水一樣的滴乾。他這是運用比擬的手法將男女之間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歌可泣,真是一詠三嘆,比喻美妙,因此被後人口口相傳,成為中國唐詩愛情詩歌的絕唱。


亦244190436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出自於晚唐詩人李商隱寫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一詩中。這首詩中第二句所寫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現在很多人覺得是寫來謳歌教師的,用以歌頌教師的敬業犧牲精神。但詩人最初寫的並不是謳歌教師的,那詩人原意是用來謳歌誰的?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下,以下是全詩的原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晚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是李商隱在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內心的無法述衷腸,因而寫下此詩。這首詩是用女性的口吻訴說,情感細膩,將愛而不得的痛苦心理層層遞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句的“絲”字與“思”諧音,意思是指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才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此句將那種思念而不得痛苦矛盾心理刻畫的入木三分。在這兩句裡,既包含了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包含了灼熱的執著與追求。這追求就無望,卻還是要追求,所以顯得很是悲觀。這些感情因為比較纏綿和複雜,因而詩人用兩個比喻多角度表現詩人複雜的心理狀態。


淡定的女子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原詩如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賞析:

開篇風波陡起,沒有渲染,沒有鋪墊,直白地道出“相見時難別亦難”.給人以強烈的無法抑制之感。相見難:別亦難古今人皆有情事竟被詩人吟詠得如此警策。往日望穿秋水的相思,今日離別的難捨難分明日海角天涯的悽惶都濃縮在這短短的詩句裡。詩人做取了一個獨特的角度,容量極大。” 東風無力百花殘”.離別之際義逢落花時,傷心人對傷心景,暮春的東風無力、百花凋零與詩人心中的離情別恨交織在一起.觸景傷情,景因情幻,情景互動,情景交融。首聯以傷感的色調描繪了一幅暮春送別圖。

頷聯是詩人的愛情宣言:春蠶吐絲做繭,繭成蠶死絲方盡;蠟炬燃燒自己,照亮世界,化為灰燼,燭淚始幹。以蠶絲象徵相思,以燭淚象徵相思痛苦之淚,語義雙關,意象鮮明。相思無窮無盡,分離的悽苦無窮無盡,愛到嘔心瀝血、至死方休而無怨無悔,這樣的愛情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可以言情,可以喻志,人們也常用它來表現忠貞不二的執著和無私奉獻、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此兩句為古今人傳頌,不絕於耳,影響非常深遠。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是猜想相愛雙方在生活中的情態:女人晨起梳妝,很擔心鏡中的人兒鬢邊的頭髮變白,歲月流逝、青春不再,女為悅已者容,女人因愛而擔憂。男人在清涼如水的月光下吟歎,靜謐的夜風拂來幽幽寒意;“夜吟”是因為苦苦相思,難以入眠,借吟詩以遣懷,但置身春夜,良辰美景卻無佳人相伴,又更增添了悽清與孤寂。“改”與“寒都來自當事人的心境,“但愁”“應覺"是猜測之詞,蘊含著脈脈情懷,表現出一種擔心 、憐惜之情。頸聯體察入微,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透出無法經常見面,只能靠書信傳情的無奈。“蓬山”應是愛人的居所,“青鳥”是溝通雙方的惟一紐帶 ,無多路”沒有更多的方法可想“殷勤”“探看”是希望加強聯繫。尾聯借縹緲瑰奇的神話故事進一步表達了相互的關切。

全詩將一種生死與共的愛情和銘心刻骨的相思傳遞得具體可感、形象生動。


古意新知


這兩句詩是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是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作的一首愛情詩。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創作背景

作者李商隱生活在唐朝,當時很多地方信奉道教,作者年幼時也被送往玉陽山學道,期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湧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且隱去題目,創作了這首《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首詩描寫了一對情人離別的痛苦和別後的思念,抒發了無比真摯的相思離別之情。整首詩都是圍繞第一句的“別亦難”展開的,抒發了心中無限的思念惆悵之情。

而第二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更是這首詩的經典之筆,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

句中的絲同思念的思諧音,表達了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 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作者以象徵的手法描繪出了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從這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境界,即使知道這種思念可能是遙遙無期的,他也願意為終其一生去守護這份愛情,作者這種形象的描寫使那種複雜的相思之情躍然紙上,讓讀者也能感受到那種惆悵的哀怨,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痛。

整首詩都是蘊含了無盡的思念、痛苦纏綿的感情,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對感情的忠貞和至死不渝,意境優美,每次讀這首詩的時候都會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識海泛舟


唐朝李商隱是一個性格乖僻的人,他不大願意和朋友們應酬,聚會時總是低著頭喝悶酒,喝多了會失態大哭。平時又喜歡去辦喪事的人家幫忙,逢到清明,更是去墳場看別人祭奠傷心流淚。有一次,他看見一個老婦人拿了把竹拑去除燭芯,那段殘燭滴得不成樣子,只聽得老婦人嗚嗚地哭著說:蠟燭啊,你的淚滴完了,幹凝在那兒 ,可我的淚水是哭不完幹不了的……。李畢竟是個真正的詩人,登時一句升口:

蠟燭成灰淚流完。回家寫在紙上,看看欠雅,遂改了三個字,寫成“蠟炬成灰淚始幹”。再看看,這句象對句,應該想個出句,想了一會竟然枯腸無有隻得作罷,後來路過那家,又看見那位老婦人已經脫了喪服,換了身精悍的青布小襖在門口的竹匾里布排桑葉,那些滾圓胖嫩的蠶寶寶好像將要完成蠕蟲的生命旅程,畢竟詩人睹物詠情,張口吟出:春蠶到死吐盡絲,回家邊寫邊改成“春蠶到死絲方盡”,與前日的那句正好湊成一聯。畢竟天生是個詩人,後湊成一首七律,傳揚天下,乃成哀悼詩中之千古絕唱。


ASSam


這句詩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巜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原文如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其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已成千古絕唱,字面上的意思是: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會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樣的蠟油才能滴乾。以前常拿這句詩來讚美老師的無私奉獻,為了教育事業犧牲自己引領學子們刻苦努力,奮發向上,但現在有這樣高尚品質的老師如鳳毛麟角了,真希望有這種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老師再多一些,我絲毫沒有貶低老師的想法,但現實如此,我只能實話實說,我認為,講真話也是一種正能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感覺用它比喻我們的父母更貼切,生我養我之父母,對自己兒女可沒有半點虛情假意,不求回報,勞苦一生,傾其所有,還生怕給我們的不夠多,對子女的愛,至死方休。我們作子女的更應該多想想父母,常回家看看。有句詩說的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紅鳳信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意思是: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出處:《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而現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則用來讚美教師像春蠶一樣無私奉獻教育事業的犧牲精神。


蝶戀花0308


首先,這首詩叫《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寫的,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其次,詩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講的是兩個人的感情就像春蠶一樣直到把蠶絲吐盡,像蠟燭把自己燃燒成灰燼熱淚才會流乾一樣,用貼切的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的忠貞,後來也用於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的哲理:對工作或者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比如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盡職盡責的教師身上。最後是我自己默寫了一下這首詩。希望對您有幫助。



小吳練字


☞雅室雕龍為您解難答疑,作為一個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與愛好者,對舊體詩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

首先,第一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哪位詩人說的?雅室雕龍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

而這兩句詩就出自他的一首《無題》詩,詩的原文如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李商隱《無題》

△李商隱《無題》詩,書法

其次,第二問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更是因為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

◆這兩句詩也可能是寫別後相思之苦,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春蠶到死絲方盡”借用南朝樂府詩《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的詩意,這裡的‘絲’和思念的‘思’諧音”。“蠟炬成灰淚始幹”,借用“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思君如夜燭》)的詩意,“蠟燭燃淚”是在比喻“相思之痛的煎熬”。

◆當然也有可能即寫至死不渝的愛情,同時又寫了別後相思之苦

◆由於李商隱的這《無題》詩表達得過於含蓄朦朧,也造成了對這首詩意蘊解讀豐富性。例如有認為這不是一首愛情詩人,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

寫自己至死不渝的政治追求與倍受打擊懷才不遇的矛盾痛苦的內心煎熬。

△李商隱《無題》書法練習

附: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抑鬱寡歡!

△李商隱


☞以上只是雅室雕龍的一管之見,不只能否讓您滿意,當否請自斟。喜歡請關注我,謝謝支持!


雅室雕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出自唐朝詩人李商隱的:無題。這也李商隱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句寄情詩。全詩如下: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此詩作者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整首詩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一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表達兩人之間決心和恆心, 是矢志不移。後人多引用為教師對學生的一份情懷,用來讚揚老師授業解惑的精神之高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