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家庭的孔子,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


作为普通家庭的孔子,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

《史记 孔子世家》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记叙了他在旧鲁地参观孔子故居的所见所闻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司马迁是在独尊儒术(孔子走向圣坛)之前,至曲阜孔氏故居的。他瞻仰着孔子生前的衣冠琴书礼器,感受着礼乐文化的熏染,久久驻足不忍离去。司马迁看到的孔子故居是三百多年的旧貌,当地的耆老旧闻,古砖瓦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切身的体验比往后的人来得更加真实。

作为普通家庭的孔子,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

图片源于网络

往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也随之走上的神坛,变成完美无缺的圣人神人。昔日的孔宅演变为规模宏大的皇宫式孔庙,祠堂上的孔子,也被赋予了帝王之像。但历史上的孔子,或许同这哺育过他的大地土石一样真诚而朴素。他是一位高远的智者,也是一位普通的春秋之人,有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失败和成功,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之中,也在个体的生存限制之内。

一、显赫的身世

孔子是鲁国人,,但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宋国是开国君主是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国址是商朝的旧都商丘,也就是说,宋国人的祖先是殷商后代,而孔子正是殷人之后,子姓,而非周人。孔子自己说“丘也,殷人也”。

宋国自微子后,经过四代后到宋湣公。宋湣公死后,他的弟弟宋炀公继位。宋国是殷商之后,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按理说权力过渡没有问题,但周朝的制度是父死子继,所以宋湣公的儿子把炀公杀掉,想把国家给他哥弗父何,弗父何不要,便自立为王,是为宋厉公。

如此按顺序应该即王位的弗父何则降级为卿大夫。五世过后,孔父嘉出生。春秋有一个传统,名为“五世亲尽”,就是说一个贵族爵位最多可以向下继承五代,五代以后就认为是与最初的受封者“亲尽”了。所以孔父嘉之后,他的子孙开始姓孔。这也是孔子,姓孔的由来。

孔父嘉是宋国两朝君主的大司马,身世显赫。但不久被太宰华父督陷害而杀掉。宋国也由此陷入内乱。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不得已逃亡鲁国。从此,孔氏家道中落,坠为平民。

历经五世,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出生。

孔氏在鲁国的前两代都是平民,直到第三代孔房叔做了鲁国贵族臧孙氏的家臣,出任防邑宰,实际上还是家臣。叔梁纥是孔房叔之孙,是一个勇敢的武将,力大过人,立过战功。

作为普通家庭的孔子,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

叔梁纥力能扛木


二、弃妇孤儿

叔梁纥娶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时已经六七十岁了,而女方才18岁。史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什么是“野合”呢?有些人理解为是在野外交配。也有人理解为两人年纪差别太大,不合礼仪。但都难以成立。因为那时没有这个规矩。

作为普通家庭的孔子,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

颜徵在像

颜徵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无子而亡,第二任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叫孟皮,但下肢残疾,无法继承家业。所以叔梁纥才在晚年结婚。“野合”的合理解释是,不经过媒聘而自由同居。因为春秋有一个传统,“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是到了仲春三月,男女可以自由幽会而不受礼法限制。后来演变为上巳节。这是上古自由婚姻的遗存,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叔梁纥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娶到了小妾颜徵在。

孔子出生前,颜徵在前往尼丘(尼山)祷告,不久便生下孔子,所以取名为孔丘。又因为家中排行老二,故字仲尼。

不幸的是,双方的“野合”并没有幸福的未来,当时不经媒聘而为人妾者,往往受到歧视。

比如,鲁大夫声伯的母亲未经媒聘之礼,生下声伯后,就被赶出家门。颜徵在也落得这个命运。可以想象不到二十岁的颜徵在,被赶出家门,是何其的屈辱和艰难。

年轻颜徵在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孔子出门,独自抚养,从此与孔家绝缘。二三年后,叔梁纥也因年老而过世。

孔子的婴儿期,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头,反而是一个破裂家庭的悲剧。她的母亲独自抚养儿子,操劳一生,在孔子14岁时就早早过世了。艰难的环境,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他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呢?

如今也有大量的单亲家庭,母亲独自抚养小孩,而将来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孔子的故事能提供一些思考。

作为普通家庭的孔子,弃妇、孤儿:孔子幼年的阴影

山东最高的孔子像,72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