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科大學生的親身經歷,出國為了什麼?


在寫我的經歷之前,最想分享我的兩條心得:


1、成功的決定因素,不在乎哪個學校畢業,不在你的學歷,不在乎進入的企業是否有名,更不在乎你的GPA,你的專業是否熱門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你對一個領域的熱愛、專注與投入,以及面對困難時的決心。


2、年輕的時候,沒有接觸過多少事物的時候,是很難明白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嘗試,是不必過多地在乎代價地嘗試。因為年紀越大的時候,嘗試失敗的代價就越大。


我只是在無數科大牛人的襯托下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人。01年入校,生物系;06年去了美國; 去年回國找工作,中間經歷了很多,嘗試過不同的機會,現在我藉此地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


當時出國的時候,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只是被科大的大環境感染,似乎進了科大就是要出國的。和大家一樣,大二的時候就開始準備,本來到大四就順理成章的可以申請了,可是因為大三太墮落,掛了一門課,怕申請材料上很不好看,就在實驗室又呆了一年加了些研究經歷再申請出去。


因為有個教授看上了我,所以就進了一所前20的學校,我的成績在班上也就中等偏上,GT也就平均水平,能去那種學校也許真的算是幸運。新的學校生物類各個方向都非常強,雖然這所學校有些熱門專業的排名和他的綜合排名並不相符,但是整個生物醫學類各個方向的排名還都是很高的,也有很多牛教授。所以其實我如果想做Faculty,靜下心來做研究,和各個教授搞好關係,其實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只是我心裡本來就不特別堅定,再加上三年前我出國時父親剛好被診斷為腦癌,家裡來的負面信息讓我更加無法靜心研究。特別是想到我研究做的再好也賺不到多少錢,建立不到多少關係,也就根本幫助不到家裡人,就更無心做理論研究。所以乾脆咬咬牙,既不浪費我的時間也不再浪費導師的時間,拿了個碩士就回國來找工作了。


一箇中科大學生的親身經歷,出國為了什麼?


回國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國的就業市場急劇惡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父母多一些安全感。我嘗試過寶潔、聯合利華、麥肯錫、BCG等等,和許多剛畢業的學生一樣,都是找不到北,只看公司名氣。不過不少大外企的管培只找應屆,又因為我沒有實習經驗,對實際工作不太瞭解,所以屢屢碰壁。心氣和要求也被越打越低。


其中的大部分人,並不清楚自己想去美國幹什麼,不明確自己真正想學什麼,學完以後做什麼,也許只是懷著對美國的嚮往,便要出國,不管是花費近百萬元去讀碩士,還是用五年以上的時間去讀博士。


其實,在美國的生活,困難遠比在國內想象的多。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區別(英語再好也聽不懂老美的笑話和俚語,就像中文好的老美聽不懂我們談論金庸和周星馳一樣),被歧視和排斥的感覺,與親人朋友的分離,這是絕對不是一個月2000美元獎學金能夠彌補的。而不管你是有經濟負擔的碩士生還是沒有經濟負擔的博士生,還都要面對極端嚴峻的就業市場。不要低估了這些困難,如果你不明白被排斥於主流社會之外的感覺,那不妨穿著農民工的衣服到北京的金融街或者上海的南京西路去走一圈試試。


我沒有誇大這些困難,也不是說因為困難太大就不要去美國讀書了。困難對有些人是毒藥,對有些人卻是甘草,讓有些人放棄,卻讓有些人成長。最重要的是,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是否明白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有足夠的決心,這將極大地決定對待困難的態度和在困難面前的表現。


我有一個朋友,北郵通信工程畢業,到我們學校讀金融碩士,他並不像其他很多讀金融的人僅僅是想找一 份體面的工作,他的目標是成為中國一流的投資家。他說中國的金融市場雖然有很多管 制,但是註定會不斷開放,而他一定會成為把握這個時代的人。他在UBS實習,老闆說可以推薦他到UBS的任何分別工作,除了紐約,他放棄了,他說他一定要在華爾街工作因為只有那樣才能給他足夠高的視野,給他足夠的鍛鍊。每次在體育館,他都去和比他高兩個頭的黑人打籃球,他說他就是想融入美國社會。他每天都聽一小時VOA或CNN,每天都讀華爾街日報,兩年後他的英語已經能夠和老美進行商業談判了。他為了在華爾街發展,無薪實習了大半年,直到最近才找到了正式工作,而這份工作,是他不斷地推銷自己和談判得來的。他每天只睡5個小時,其他時候就是工作、運動、讀書。在讀碩士的時候,別的中國學生只讀課本,而他去讀各種經濟和金融的經典著作,他對我說,讀完經

典著作,發現課本上講的再深的東西,他都能懂了。


我還有一個朋友,最近拿到了中科院心理所的教職。他是成都電子科大EE畢業,工作到29歲的時候,發現自己真正適合做的是research,於是他考了東南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2年後到美國讀博,後來又到我們學校做postdoc。現在已經快40了,可以想像30歲的時候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然後拖家帶口的四處奔波的痛苦。他的同學,還在做通信的,他說很多都是2萬以上的月薪了。然而我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種單純的、平和的、專注的對心理學研究的熱情。


前進的道路上總是有許多的困難,而我這兩位朋友,因為對目標的堅定和對自己領域由衷的熱愛,困難便不再是困難了。我總能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堅定和快樂。


一箇中科大學生的親身經歷,出國為了什麼?


而另一方面,沒有明確而堅定的目標的人,往往會被小小的困難而搞得心煩意亂,很快喪失熱情而放棄。


我曾經是後一種狀態,回國嘗試了很多,碰了很多壁,讓我越來越懂得珍惜每一個機會。現在的工作,我很喜歡,可以接觸不同性格的很多優秀的人,可以用我的經歷和思考幫助很多人,我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管是知識還是和人打交道。雖然我不知道五年後我會如何,但我知道至少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我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試想如果我更早地就去嘗試,就去闖,去問我究竟要什麼,結果肯定會比現在好很多吧。


現在有無數的大學生並不明白自己想做什麼就去盲目地考研或者申請出國,這樣既缺乏足夠的動力克服未知的困難,在畢業走進社會時有沒有針對性的能力和技能使其順利就業。如果是本科生沒有清晰定位地求職、沒有目標地進入社會那也罷了,因為畢竟他們多半才21、22歲,而讀完碩士一般就有24、25歲了,讀完博士至少也有27、28歲甚至30多歲了,這麼多年的苦讀,如果之前沒有目標沒有規劃,出來後發現自己學的社會並不需要,或者並不是自己想繼續做的,豈不是浪費光陰嗎?


特別是對於心氣高的科大校友而言,如果浪費掉這些光陰,把未來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不是更可惜嗎?


所以,在考研或者申請出國之前最好認真思考一下一面幾個問題:


1. 我有明確的事業目標嗎?(如從事什麼行業,銷售類還是市場類還是技術類工作,具體想做到什麼地步等等)

2.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有必要讀研究生嗎?如果有,那我是大學畢業就讀比較好還是工作幾年再讀?

3. 如果要讀研究生,我應該出國還是在國內讀?(出國的優勢是更優質的課程,更廣的視野,和鍛鍊了語言能力;留在國內則有更實際的人脈,和對國內國情的較為準確的認識,還能多一些和親人朋友的聯繫。)

4. 我對未來的困難是否有比較理性的認識?面對這些困難,我是否有堅定的目標讓我努力去克服這些困難?


一箇中科大學生的親身經歷,出國為了什麼?


如果你對這四個問題都是肯定和明確的回答,那就堅定去做吧。如果你對2個或2個以上的問題都沒有清晰的回答,那麼我強烈建議你暫時不要考慮讀研究生。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就去讀研究生。不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從來沒有說博士就比碩士強,碩士就比本科強,海歸就比土鱉強,學位和名號帶來的榮譽感是一時的,而2年、3年甚至8年的時間如果都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都在學自己以後不想再用的東西,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更何況,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和堅定的決心,即使能進入Yale的法學院、MIT的工學院、Johns Hopkins的醫學院、Princeton的理學院、UPenn的商學院,也都不會學好更不會成功的。


廢話了這麼多,如果我和我朋友的經歷能對師弟師妹激發出一點共鳴,有一點點啟發,那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