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01

讀了以下內容,你會怎麼想?

之前很多人推測,證據A中所展示的手套大小與嫌疑人的手並不匹配。

但在今日庭審過程中,嫌疑人同意試戴,讓人驚訝的是,真實情況與之前的推測完全相反,手套的大小和嫌疑人的手掌大小一模一樣。

當你閱讀完這段內容後,腦海中是不是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好吧,如果手套並不合適,那他就是無辜的。但是,現在手套完全合適,那他毫無疑問是有罪的。”

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邏輯。

報紙不會把這樣的文章刊登出來,只有狡猾的律師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這樣的話。

然而,當我們閱讀完上述內容後,這樣的邏輯關係可能就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浮現出來。

演講稿和文章會被仔細校對,但思想不會。

這些未經仔細推敲過的想法很恐怖,它會導致我們在生活中情緒低沉,甚至樹立一個不那麼正確的人生目標。

它會削弱我們清晰思考的能力。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當反覆琢磨自己和他人思考的邏輯,也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維”。

人們有時認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就是那些愛批評他人的人,特別是那些不墨守成規的團體,或是一些標榜自己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主流思考者團隊。

這些人或許具有批判性思維,也可能只是隨口一說,這取決於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批判性。

真正的批判性思維,是用正確的邏輯思考事情。

通過學習優秀邏輯的基本原理,你就不會再輕易地被混亂邏輯所愚弄。

同時,你也將會更容易地在重要問題上提出可靠的觀點。

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籍《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闡述並教會你所有需要的批判性思維技巧。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02

今天下雨了或者你喜歡吃辣的,這些只是陳述句,並不能用來被批判,那麼,批判性思維到底在批判什麼?

它批判的是論證,論證包括前提,論據和結論。

成為批判性思考者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如何正確看待論證,它是一種提出了有利理由的討論,是支持你觀點最有力的方式。

論證最常見的標準形式如下:

1.第一個原因是……

2.第二個原因是……

3.綜上所述,結論是……

一個論證可以由任意數量的前提來得到一個結論,也可以包含一系列子結論。

子結論是一種可以推出更高層次結論的前提結論,也可以被稱作小結。例如:

1.混合動力汽車的效率最高。

2.效率最高的汽車最省錢。

3.因此,混合動力汽車是最省錢的汽車。

4.我應該買最省錢的汽車。

5.綜上所述,我應該買混合動力汽車。

第三步的內容在這個論證的標準形式中就是小結,通常會用“因此”或是“所以”這樣的詞語來作為小結的標誌。

小結不會選擇用“綜上所述”,因為在這之後還有相關的討論,這並不是論證的最後一步。


儘管論證無處不在,但它們仍讓人難以辨別,這主要是因為:

說話人或寫作者幾乎從不將論證過程以這種標準形式展現,而是將論證“藏”在冗長的闡述中,讓讀者或聽眾來判斷哪些是前提,哪些是結論。

因此,在讀文章或者聽內容時,要著重思考作者提出了什麼觀點,有哪些前提支持,前提正確嗎?中間的論據以及論證過程是合理有效的嗎?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03

觀察論證時,你會注意到的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即歸納論證和演繹論證

歸納論證是推理的一種,只得出一個可能的結論,儘管所有的前提都是真實可靠的,但最後得出的結論仍然可能是錯誤的。

天氣預報科學就是運用歸納的方法根據過去發生的事情來預測未來的天氣,你可以憑藉下面的推理,得出自己的天氣預報:

1.去年12月紐約下雪了。

2.前年12月紐約下雪了。

3.大前年12月紐約下雪了。

4.以此類推……

5.綜上所述,今年12月紐約將會下雪。

這就是歸納論證。

歸納論證最大的特點就是:前提的真實性並不能保證結論的真實性。

或許能百分百保證,紐約在去年甚至100年前的12月都有下雪,但儘管如此,仍不能說在今年的12月紐約百分百會下雪。

為了強調這一點,天氣預報員通常會將他們的結論量化為可計算的數據,如:“我們預估在這個月有90%的可能性會下雪。”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04

演繹論證,則與歸納論證相反,前提的真實性可以保證結論的真實性。

也就是說,在論證過程中,如果所有的前提都是真實可靠的,那麼結論必然也是真實可靠的。

歸納論證通常可以轉化為演繹論證,反之亦然。

下面是剛才問題的演繹論證版本:

1.如果在過去的100年裡,紐約每年12月都會下雪,那麼今年的12月也必然會下雪。

2.在過去100年裡,紐約每年12月的確會下雪。

3.綜上所述,今年12月紐約將會下雪。

這個論證依靠過去天氣模式的可靠性,闡述了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觀點,然後繼續去證實這個觀點,進而得出一個無可辯駁的結論。

這就是演繹論證。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演繹論證肯定能證明紐約會在今年12月下雪,而歸納論證不能?

當然不是,這兩種論證具有同樣的不確定性:

歸納論證在其結論上有不確定性,而演繹論證則是在其第一個前提上有同樣的不確定性。

前提1中敘述的“如果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紐約每年12月都會下雪,那麼今年12月也必然會下雪”是很有爭議的。

每年地球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造成巨大的影響,而這就很有可能會對前提造成影響。

演繹論證告訴我們:如果前提是真實可靠的,那麼結論必然也是真實可靠的。

但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們並不能保證前提的真實性,這也是你要重點注意和批判的地方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05

論證起源於個人觀點,所以嘗試去評估它們有時會顯得很困難。

想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必須依靠合理的標準,通常有兩種標準可以用來評估一個論證:有效性和合理性。

一個論證具有有效性,意味著它的前提對結論起決定性作用。

也就是說,若前提為真,則結論必定也為真。

一個有效的論證只不過是具有正確形式的演繹論證,下面就是一個有效的論證:

1.金錢比美貌更有價值。

2.自由比金錢更為重要。

3.綜上所述,自由比美貌更重要。

若前提是真實可靠的,那麼結論必然也是真實可靠的。有效性是一個評判論證的可靠標準。


有時,你會去嘗試使用演繹論證,可沒有正確地形成,這種情況被稱為無效,下面就是一個無效的論證:

1.勇氣比誠實更重要。

2.善良比誠實更重要。

3.綜上所述,勇氣和善良同樣重要。

在這個論證過程中,前提並不能得出這條結論,把這個不確定性放在了結論中,在演繹論證裡是不被允許的。

由此,你可以意識到:有效性只與論證的結構有關,而與論證的內容無關

也就是說,當你去檢查一個演繹論證是不是正確的形式時,你是否認同它並不會對最終的判斷結果造成任何影響

就比如,你覺得金錢沒有美貌重要,或者自由沒有金錢重要,你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但你的看法並不能否認這個論證的有效性。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驗證論證的第二個評判標準是合理性。

從邏輯上來講,合理性有其專門的學術釋義:

一個論證是合理的,當且僅當它是有效的,並且其前提是真實可靠的。

邏輯學家故意把有效性作為合理性定義中的一部分,以此來強迫你在檢查論證內容前先檢查論證的結構是否正確。

這對於你來說,或許很難。

因為,當你第一次看到一個論證的時候,通常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觀察內容,即它究竟講了什麼。

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一旦結構被判斷是錯誤的,你就必須從頭開始論證,不用考慮內容。

也就是說,當且僅當這個論證是有效的時候,你才可以繼續去驗證它的內容。


有效性是一個客觀的評判標準,而合理性則是一個主觀的評判標準。

可以用以下例子得出這個觀點:

1.金錢比美貌更有價值。

2.自由比金錢更為重要。

3.綜上所述,自由比美貌更為重要。

已經知道,前提是可以得出這條結論的,所以,這個論證是有效的。

但這些前提是否都是真實可靠的呢?

在這方面,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觀點,有一部分人會說這個論證是合理的,另一部分人則會持相反的態度。

這並沒有什麼關係,你不能期望人們像同意有效性一樣同意合理性。

所以,合理性通常被看作一個主觀的評判標準。當你說一個論證合理的時候,你想表明的是你對該論證的認同感。


總結一下,批判性思維批判的是論證,而論證又分為歸納論證和演繹論證:

歸納論證需注意其結論的不確定性,演繹論證要更多關注其前提是否正確。

檢驗論證,可以用有效性和合理性兩個標準,其中,檢驗論證結構的有效性是基礎的第一步。

這本書中還介紹了日常對話中經常見到的一些邏輯謬誤,例如輕率概括謬誤、分解合成謬誤、訴諸眾人和訴諸權威謬誤等等,如果感興趣,也推薦你繼續閱讀這本書。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人人都該懂的批判性思維:塑造你的邏輯思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