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有争议问题的 4 个步骤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推荐的书是《权衡 - 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
这本书提供了这样的方法论:对于一个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听听正方说的有道理,听完反方又被说服,怎么避免墙头草?在看似正反都有道理的建议中,我们怎么去区分各方的出发点,从而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决策?


批判性思维的书很多,但对于上述场景,这本书是我目前读到最棒的一本了。翻译也非常好。(内容有点干,请勿在空腹或心情沮丧时阅读~)


解决有争议问题的 4 个步骤


01 步骤一:区分事实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前,先要区分事实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因为

事实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要求不同种类的判断,是由不同种类的论证来支持的,也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评价的。


事实性判断包括描述性判断和解释性判断。


描述性判断就是对于事实的描述,例如中国包括多少个城市、二战中死亡了多少人等等。
解释性判断例如:糖分导致了多动症。
评价性判断包括伦理判断、审美判断、工具性判断、价值判断。例如伦理判断,它处理的问题:什么是对的或者错的,好的或坏的,道德上值得称赞的或应该指责的。再如价值判断,处理什么是值得的、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不要对评价性判断应用事实性判断的标准。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二战中投放原子弹是否有助于结束战争?”这个问题得到肯定回答,那么投放原子弹这一行为是否可以被认可?
即使这个问题得到肯定回答,也不能知道这一行为是否能从伦理角度得到认可。我们还需要考虑:攻击平民在道德上是否可以被允许?使用这种具有如此大破坏力的非人道手段在道德上是否可以被允许?


也就是说,是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是不同的,回答它们是基于不同的标准的。


二是价值性假设可能暗含在事实性判断中。


如果事实部分没有问题我们就判断 OK,会直接默认价值假设。
也是书中的例子: 我们是否应该吃来自工厂化农场的肉类?


如果我们考察了农场的信息,动物的饲养方式,得出结论:合规可以吃。实际也默认了在道德伦理上是可以的。但这种伦理假设,即人类是否可以工厂化饲养动物,是需要被论证的。

解决有争议问题的 4 个步骤

图片来自 Pexels


02 步骤二:梳理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立场



第一步实际上是在识别问题,知道了问题的类型,我们就知道用什么思路去解决。
在这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了解围绕这个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的各种立场是什么等等。
需要了解哪些呢?主要包括:

  • 关于这个被考虑的问题所提出的各种立场是什么?
  • 有什么样的证据和论证来捍卫这些立场?
  • 有什么样的反驳来反对这些立场,对于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回应?
  • 有什么样的替代性方案?


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呢?主要是以下 3 个:

  • 现状
  • 争论的历史
  • 知性、社会、政治以及历史的背景


作者虚拟了两个人物对“死刑”进行争论来解释他的这一波操作。我会摘录一下这个案例。


1 现状

对现状的了解可以让我们知道:

当前实践和观点的效力在于何处,.... 对于任何一个替代性观点来说,它要反对的是什么,它是否具有以及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具有举证责任。

书中虚拟人物调查了加拿大、美国和其它国家关于死刑的法律和实施情况。他们发现,不同的国家,对于死刑的议题是不同的。


在加拿大以及美国的一些州,争论是“是否应恢复已经被废除了的死刑”。在美国的其它很多州,争论是“是否应废除死刑”。由于举证责任一般归于反对现有做法、要求变革的一方。两边的举证责任方是不一样的。


2 争论的历史

为什么要了解争论的历史,作者作了精彩的论述:

观点常常是从既有观点中发展出来的,或者是作为对既有观点的回应或替代。理解这样的立场包含了弄清楚它们所反驳的以及所论证的是什么。


…例如看到一些科学理论推翻了哪些理论以及如何推翻的,来理解它们被接受的原因。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现有的理论被认为是最好的解释,以及哪些问题仍然是有争议的。… 还可以在背景发生改变的时候帮助我们在当前情形下避免重复过去的争论。


3 知性、社会、政治以及历史的背景


这个直接以书中的例子看。
费尔:正方的论证都聚焦于“法律和秩序”的维度。他们非常关心社会中的暴力,致力于建立社会秩序。
索菲亚:反对死刑的论证似乎更关注人权方面的考虑,即使是对那些犯了重大罪行的人。
费尔:他们也强调环境在塑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他们并不应对其行为负全部的责任。
索菲亚:我同意。不过正方对于责任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报应论证似乎假设了人们应该得到他们想得到的。

很多正方论证背后的想法关心的是诸如法律和秩序、自力更生以及个体的责任,这可以被视为“保守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反对死刑的论证则通常是“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部分。


解决有争议问题的 4 个步骤

图片内容来自《权衡 - 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


尤其在有争议的问题上,人们关于单个问题的观点背后有着一整套的世界观。


最终梳理关于死刑的各种立场是:

解决有争议问题的 4 个步骤

图片内容来自《权衡 - 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


03 步骤三:评价立场


当我们列出了各种立场和各种理由之后,就要对理由进行初步的评价。
怎么评价呢?主要是用到第一步中的事实、评价性判断区分。

解决有争议问题的 4 个步骤

图片内容来自《权衡 - 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

几个注意点:


直观的不等于正确的

认为“死刑具有震慑效应,可以吓阻潜在的凶手”,这在直观上看是正确的,但研究表明,这种震慑效果证据不足。


一个人所提供的理由中有一些谬误,不代表他的观点不正确。


要注意一个人的偏见

例如关于死刑的讨论,如果是一个更关心法律和秩序的人,那么相对于一个更关心人权的人或者都不关心的人,观点会不同。


注意关联的影响

对于支持死刑的人,死刑确实可以使凶手不能再犯。但也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更轻的量刑,从而导致更多凶手被无罪释放。当然这需要进一步论证。


04 步骤四:权衡并得出结论


评价了每一个理由,就要梳理冲突的部分,对其赋予权重,从而得出一个结论。

权衡的几条规则:

赋予不同的价值以不同的权重

除了找到伦理、审美、工具的框架进行评价之外,还要注意价值比较。

例如成本考虑是否应该走在伦理考虑前面;伦理考虑和实践考虑的排序等等。
注意考量事情发生概率

例如反对死刑的人会认为,保护无辜的人不错判很重要。但如果这种情况很罕见,那么这个论证的分量会减轻。


目的不能为手段辩护

死刑缺失可以使罪犯不再犯罪,但是终身监禁也可以。

目的好不代表手段好,破此法的方法是寻找替代性方案。

事实性判断和评价性判断都需要考量这一点。手段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个事实目的提出的手段,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个伦理目的提出的手段。


如何考虑成本与收益

不要只考虑性价比。还应考虑短期和长期结果、产生相应结果的可能性、相应结果的重要性、谁将会受到影响,以及成本和收益是怎样分配的。

考量不同伦理价值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有可能是不同原则之间的冲突,例如挽救一个生命和遵守一个诺言的冲突。

也可能是原则和后果之间的冲突。例如,国家可以将每个只犯了轻罪的人都终身监禁,这毋庸置疑会减少犯罪。但这样就违反了国家的一个更大的职责,即公平地对待它的公民,即使是犯罪。
最后,记住权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关于价值的比较判断上的分歧、在评价成本或收益可能性上的分歧,或者在如何平衡手段和目的上的分歧等,当分歧是基于不同的哲学、社会或者政治观点的时候,这一问题尤其具有挑战性。


一个例子是,一些支持死刑的论证(比如报应论证)相对于一些反对死刑的论证(比如使罪犯重新做人的论证)中对于社会原因的强调,更强调个体责任。……


即使是具有非常相似世界观的人,他们在优先性上的不同选择,也可能导致权衡的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