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外航天戰略及發展規劃研究

2019年國外航天戰略及發展規劃研究


一、2019年航天戰略發展回顧


2019年,在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情況下,航天領域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著手在航天領域推進相關戰略部署,尤其是主要航天大國持續加大太空活動經費投入,發展航天科學技術,以此提升本國綜合競爭力。具體表現為:太空項目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拓展,太空軍事化趨勢有所增強,航天戰略規劃由單純的國內建設向國際間合作方向拓展。


(一)美國發布或修訂多項航天戰略指南,正式成立“天軍”開啟整合太空力量之路

2019年,美空軍太空司令部制定了“下一代數據戰略”,擬建設新的數據系統,打破當前空軍數據系統相互隔離、分散的限制,通過在不同系統之間搭建“橋樑”,制定共同標準以開展互相協同,實現優化太空觀察和在多個領域開展任務的方式,達到利用數據來改變戰爭和執行日常任務方式的目標。


國防部發布了《定位、導航與授時體系戰略》,其中闡述了國防部定位、導航與授時體系的戰略背景、政策目標、管理體制、管理程序、軍事應用和影響力,旨在利用現代化GPS等能力,以模塊化開放系統集成方法,為聯合部隊提供精確、可靠和彈性的應用服務,全面提升美軍作戰能力。


空軍發佈了《國家安全發射架構信息徵詢書》,重點強調了快速發射、軌道轉移、在軌服務和搭載/寄宿有效載荷對美軍太空彈性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更是首次明確考慮提升在軌機動能力。


美國聯邦政府發佈了經修訂的軌道碎片減緩指南,這是2001年以來的首次更新,在保留了原版本四大目標(涉及正常運行時的碎片控制、最大限度減少因爆炸事故產生的碎片、採用安全的飛行剖面和運行配置以及空間結構的任務後處置)基礎上,增設了第五個目標,以涵蓋其它問題,比如立方星和大星座的運行以及衛星在軌服務。


美國防部航天發展局發佈成立以來第一份信息徵詢書《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文件中強調了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應具備“實現彈性”、“與合作伙伴協作”、“快速部署”三個特點,架構包括太空傳輸層、跟蹤層、監管層、威懾層、導航層、作戰管理層、支持層七個層次。


特朗普在8月發佈了“發射載有空間核系統的航天器”備忘錄,更新了政府和商業發射載有空間核系統航天器的發射規程,為未來發射能安全和可持續地用於月球和火星探測等任務的核動力航天器制定了新的指導方針。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年6月18日正式命令國防部開啟組建“天軍”工作以來,整合美軍太空資源逐步讓太空軍成為美國第六個軍種就成為國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經歷了2018年“美空協反對之聲”、“威爾遜與格里芬發展路線之爭”、“天軍額外預算辯論”、“組建方案可能性分析”等事件後,國防部2019年按照在體制內不受國會限制地成立“航天發展局”、“太空司令部”等專屬太空職能部門的路線,並在特朗普與國會眾議院達成“私下”協議的前提下,於12月20日正式成立美國第六大軍種“太空軍”。


雖然該軍種類似於海軍陸戰隊,在空軍內部組建,與特朗普在2018年描述的願景有所差距,但此歷史性事件的結果表明美國已經實現了“天軍”的從無到有,更開啟了美國太空軍資源整合、體系構建之路。目前,太空司令部已建立兩個下屬機構:聯合部隊太空分隊和太空防禦聯合特遣部隊,一是防禦對美國太空能力/部隊的威脅,二是維護和發展美國國家安全太空項目、太空作戰能力和人才隊伍,增加作戰人員殺傷力。


另外,美國防部與情報界已達成“由太空司令部與國家偵察局聯合創建新的太空作戰指揮部”的意向,一旦美國衛星受到攻擊,國家偵察局將接受太空司令部的統一指揮,情報界的相關資產將交由軍方操作並進行戰術控制。


(二)俄羅斯推出《“時代”軍事創新科技園科技發展戰略》,持續強化在高超聲速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9年,俄羅斯“時代”軍事創新科技園委員會在莫斯科召開第二次會議,通過了由庫爾恰托夫國家研究中心牽頭起草的《“時代”軍事創新科技園科技發展戰略》。該《戰略》對科技園未來五年科技發展做出規劃,涵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潛力培養、國防和民用領域技術轉化等方面內容,將新增小型航天器、新物理原理武器、地理信息平臺、水文氣象和地球物理保障、人工智能開發技術(用於發展武器和軍事裝備)、海洋技術等6個科研優先方向。


通過不斷深化基於高超聲速裝備的威懾戰略,俄羅斯持續強化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在2019年杜布洛維奇航空展上,首次展示了攜帶“匕首”高超聲速導彈的米格-31K戰機,該型導彈成功摧毀12種類型的60個目標,號稱可突破現役的所有防空反導系統;2019年底,俄羅斯讓首批“先鋒”高超聲速導彈列裝於第一導彈團,進入執行戰鬥值班狀態。至此,俄羅斯已有兩型高超聲速導彈進入戰備狀態,加強了軍隊的核/常全球快速打擊能力,戰略威懾能力顯著提升。


(三)法國意圖加強太空作戰能力,發佈《太空防禦戰略》,組建太空司令部

法國防部7月26日發佈了《太空防禦戰略》,該戰略提出2030年前的兩大目標,一是保護本國衛星,識別不友好或敵對太空行為,對其進行分析;二是捍衛包括軍事、商業、盟國和歐盟衛星在內的太空利益,具體實現措施包括:加強太空防禦理論研究,組建空天軍,加強軍民航天協調,優先發展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強化太空攻防能力,維持天基信息支援能力,提升彈道導彈防禦能力,加強航天知識培訓等。


2019年9月,法國武裝部部長簽署法令,在空軍內正式成立太空司令部,負責軍事太空政策制定與實施、太空作戰行動等工作,向法國空軍參謀長報告,接受法國武裝部隊參謀長的指令,人員編制220人,計劃從聯合太空司令部(CIE)、太空作戰軍事監視中心(COSMOS)、軍事衛星觀測中心(CMOS)等機構抽調。太空司令部組建後,法國空軍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天軍”。


(四)亞洲各國應“潮流”而動,成立航天職能組織,加大太空經費投入

2019年,日本將陸、海、空、太空、網絡空間和電磁空間等6個作戰域均納入新作戰計劃範圍,推進其太空軍事化進程;在2018年基礎上加大了2019年航天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經費投入,著重突出運載火箭、偵察衛星、態勢感知、載人航天、軍民商協同等方面的運行機制和技術能力的創新;在美國默許下,正籌劃組建“空天部隊”,公然違背《日本國憲法》。


印度正式成立國防航天局(DSA)及為其提供科研支持的“國防太空研究組織”(DSRO),前者負責印度太空作戰的具體組織、管理和實施,並逐步集中印度三軍現有的太空能力,後者負責增強印度武裝部隊的太空作戰能力,併為其研發複雜的武器系統和先進的太空技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建立了下屬的太空態勢感知控制中心,用於監視和保護高價值的太空資產免受太空碎片逼近與碰撞,正著手開展太空碎片清除、太空碎片建模及減緩等相關研究工作;在國防太空研究組織牽頭下,印度正在開展高超聲速導彈研製工作,並推出“無償使用專利技術”和“優厚技術轉讓”政策,促進國防工業水平和軍民融合程度快速發展。


阿聯酋公佈了2030年國家航天戰略和國家航天投資計劃,以增強航天領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並促進阿聯酋在航天領域的國內外影響力。計劃實現①提供有競爭力、世界一流的太空服務;②發展本國的太空技術,包括科學、研究、開發和製造技術等;③開展前景廣泛的太空任務;④在航天領域,建立有效的全球航天工業投資合作關係;⑤建設國家高水平的航天技術條件;⑥打造面向全領域、可支持的法律環境和基礎設施等戰略目標。


菲律賓於8月發佈《菲律賓太空法》,宣佈成立航天局(PhilSA),確定了太空開發利用戰略路線圖和在未來10年內成為具有太空研究能力和航天能力的發展目標。


(五)美國強勢拓展航天戰略合作和太空作戰聯盟,在航天領域持續強化其全球影響力

2019年,在美國主導下,其同盟國與之達成多項航天發展和太空作戰的戰略合作協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正式宣佈將太空作為與陸、海、空、網絡空間並列的單獨作戰域,並將推動盟國發展衛星導航、情報、監視與偵察、導彈預警與跟蹤、通信等能力。


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七國聯合發佈《聯盟太空作戰(CombinedSpaceOperations:CSPO)倡議》,確立其在太空作戰上的軍事同盟關係。


美戰略司令部與盧森堡政府、波蘭航天局、羅馬尼亞航天局、芬蘭空軍簽署了《太空態勢感知服務和數據共享協議》,使加入到由美國倡導的該協議的國家/政府組織/衛星運營商數量達到了104個,進一步增強美國太空態勢感知能力。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JAXA)、澳大利亞航天局簽署了月球探測合作意向,意圖加強與日本和澳大利亞技術合作交流,快速推動探月任務進程,提升太空活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力形成太空競爭優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商務部、聯邦航空管理局與包括歐洲航天局、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瑞典航天公司在內的多家政府及商業組織在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上達成多項合作協議,計劃開展在商業航天、月球探測、載人航天、技術試驗、太空資源利用等方面的項目合作。

二、2019年航天發展規劃


在航天戰略引領下,2019年各主要航天國家相應地制定了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規劃,涉及到太空體系構建、商業航天、載人航天、高超聲速武器、導航通信、太空態勢感知、導彈預警、對地觀測等諸多方面,為推動計劃項目儘快實施,搶佔太空有限資源,各國以戰略合作伙伴的身份確定了多個項目合作和技術交流方向,意圖在航天領域提升技術優勢、獲取太空資源、增加行業影響力、積累太空商業資本、發展太空作戰裝備、搶奪戰略高地。


(一)太空體系構建

在“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設想下,未來幾年美國將著力構建由近地軌道衛星星座構成的傳輸層網絡,制定分佈式近地軌道架構標準,該衛星網絡具備提供全天候數據傳輸和極低延遲的通信服務、處理海量數據並在短時間內把關鍵數據交到軍事用戶終端的能力,能夠彌補美軍作戰指揮過度依賴衛星通信的薄弱節點,增強空間體系彈性,支持任務不確定情況下的戰鬥管理、指揮、控制與通信。


美國將在“星鏈”、“一網”等大型小衛星星座上引入“黑傑克”項目的星座理念和優勢技術,並加入“莊家”智能自動任務管理系統,將“黑傑克”項目衛星蒐集到的信息融合處理後,向用戶終端直接發送與作戰關聯的直觀信息,縮短了信息處理時間,提高了決策效率,易於實現其戰略目標。另外,為提升其衛星補充能力,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也將推出一部關於簡化小衛星申請程序、降低申請費用、縮短辦理週期的法規,符合要求的申請人將受到更少的流程或服務規則約束。


(二)商業航天

在成熟裡的競爭體制和資本運作下,美國商業航天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一網公司(OneWeb)、亞馬遜公司正在建設各自的全球物聯網星座,“星鏈”星座已規劃達到12000顆衛星,計劃2020年開始提供通訊服務,正在申報另外的30000顆衛星;“一網”星座規劃了648顆衛星,且與銥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提供通信業務;亞馬遜公司正在推進“柯伊伯”全球互聯網星座,衛星數量3236顆衛星左右。NASA將開始發展和驗證近地軌道商業市場及支持技術,尋求能在近地軌道建立多個由私人擁有和運營並具有長期商業可行性的空間站,在實現向政府在內的多方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能夠作為基礎設施以支持太空旅遊計劃。


歐洲仍然堅持“先商後軍”的航天發展模式,未來將重點對航天軍民協同發展提供政策性保障,突出其發展自由、融合充分、國際化等特點,以保持其歐洲區域的航天產業國際競爭力。英國在《國家航天政策》指導下,將促進跨部門、跨行業合作,促進低成本航天創新服務,統籌軍民需求,吸引高技術人才投入到航天事業中,在航天領域催生新發現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載人航天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實力的提升,世界各國紛紛投入到載人航天,特別是載人登月活動中。


經過一系列不順利的試驗後,2019年美國逐步恢復了載人航天發射能力。目前,美國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飛船都完成了無人飛行試驗,接下來,它們將逐步擺脫俄羅斯的約束,尋求獨立向空間站發送宇航員的能力。


自特朗普在2017年簽署1號太空政策總統令號召重返月球后,標誌著美國已不滿足於簡單的探測器月球勘探活動了。2019年人類登月50週年紀念儀式上,美國確認啟動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在2024年之前將宇航員送往月球,包括首位女性宇航員和一位男性宇航員,NASA將採用新的技術和系統對月球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圍繞著上述計劃,美同盟國及其相關組織紛紛加入到該任務活動中,繼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之後,在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上,歐洲航天局(ESA)和3個歐洲國家機構、盧森堡政府、意大利航天局(ASI)、波蘭航天局(POLSA)與NASA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加入到美國月球登陸計劃,加拿大將負責為“門戶”研製機械臂,日本將在“月球軌道平臺-門廊”項目提供居住艙和後勤服務,澳大利亞將在機器人、自動化和遠程資產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歐洲航天局將負責研製月球“門廊”項目中的兩個模塊,其它國家的工作細節還在進一步討論中。


此外,俄羅斯在持續運營“國際空間站”的同時,計劃開展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飛行測試,預計2023年進行第一次載人發射;為實現2030年前載人登月的目標,俄羅斯計劃建造用於發射大型航天器的重型運載火箭綜合設施,並開展可用於發射大型航天器、載人飛船和月球軌道艙的重型運載火箭的研發工作,打造新一代載人飛船並進行飛行試驗,研製超重型和中型運載火箭綜合系統的關鍵構件,為載人登月做好充足的技術儲備。


(四)高超聲速計劃項目

美國在2019年顯著加快高超聲速導彈武器化進程,從工業基礎、作戰編隊等方面全面推進高超聲速打擊能力的形成,在型號研製、科研預研、技術儲備、試驗能力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未來幾年,美國將圍繞高超聲速武器建立工業產業,與工業界建立高超聲速聯盟,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線。美國除重點發展公開的個7高超聲速導彈項目外,還將著手2個關於攔截高超聲速裝備的武器研發項目。


在高超聲速武器防禦方面,美國仍處於早期探索研究階段,在美國導彈防禦局主導下,基於“全面、分層防禦戰略”,美國將從體系架構、預警探測、指揮控制、攔截彈等多個維度推動高超聲速防禦能力發展,完成5項高超聲速防禦概念定義(4項動能攔截、1項非動能攔截)和風險降低階段研究,進行地面、空中和太空試驗,驗證對典型高超聲速威脅的跟蹤能力等。針對高超聲速武器如何有效探測、實時跟蹤的問題,美國計劃開展基於近地軌道多功能衛星星座形成的傳感器層和跟蹤層的快速識別並跟蹤高超聲速武器項目,構建天基導彈跟蹤傳感器體系,為高超聲速武器防禦贏得寶貴預警時間和飛行參數。


為儲備新一代研製高超聲速裝備的技術和工藝、彙集行業主流機構和工業資源、解決研發方面的制約瓶頸、培養新一代青年人才,俄羅斯將組建世界級“超聲速”科學中心,吸引世界頂級科學人才的參與;歐盟將推進第二個導彈系統項目“龍捲風”高超聲速導彈防禦計劃,發展多用途攔截器,以應中程機動彈道導彈、超聲速或高超聲速巡航導彈、超聲速滑翔機以及下一代戰鬥機等目標帶來的廣泛威脅,包括等目標;日本計劃快速開展火控技術、制導技術、推進技術和高超聲速飛行器機體和彈頭技術的研發工作,以實現在2030年前研發出速度達到5馬赫或更高的巡航導彈的目標。


(五)導航通信

“五眼聯盟”國家在2019年航空航天力量會議上確定將利用私營部門的衛星導航通信技術優勢、加強“先進極高頻衛星系統”/“寬帶全球衛星通信”的使用、增加多頻段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的接入,以提高通信系統抗干擾能力,降低敵方攔截衛星通信的可能性。


為此,美國將繼續加強“先進極高頻”、“全球定位-3”等系列衛星的構建,持續推進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建設,達到備份GPS的能力;歐盟也將在現有衛星導航通信能力基礎上,著力建設第三代EGNOS系統、第二代“伽利略”導航定位系統,同步開展下一代移動衛星通信技術,以提高通信帶寬,支持包括地球靜止軌道、中地球軌道和低地球軌道衛星在內的多個衛星網絡;加拿大將啟動“增強型衛星通信”、“受保護軍事衛星通信”和“MercuryGlobal”項目以接入AEHG和WGS網絡,提高衛星通信帶寬,保證窄帶和寬帶頻段的可靠安全訪問,支持在北極地區的通信能力。


俄羅斯將在2025年擴大在軌通信衛星數量,達到40多顆,打造多功能衛星中繼系統和個人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確保政府擁有完備的移動通信服務和廣播電視服務,確保對近地軌道衛星及“空間站”的全天候的中繼保障以及遙測數據傳輸能力,在高橢圓軌道部署通信廣播衛星,解決北極地區遠程通信保障問題。


日本將與其它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開發新型“準天頂”技術,實現高精度高穩定性導航和軌道修正控制,建設工程測試衛星、數據中繼試驗衛星、寬帶互聯網工程試驗與驗證衛星,提高衛星通信可靠性,研發並驗證GPS接收機靜止接收GPS信號技術,大容量、隱蔽性強的衛星光通信技術,構建高速空間通信網絡,滿足地球觀測大容量、高分辨率要求。


(六)太空態勢感知

在與104個國家/組織達成太空態勢感知服務和數據共享協議後,美國計劃擴大基於雲技術的太空態勢感知數據用戶群,建立統一數據庫,實現各類型傳感器數據的整合彙總,並設定不同保密級別的用戶權限,具備管理多個安全等級的數據訪問功能。在新組建部門“特別項目處”主導下,將太空態勢感知擴展到整個太空域,有效識別、表徵並理解與太空域有關的所有因素,發展端到端的“太空控制”能力。


同時,美國也將逐步拓展其太空態勢感知合作範圍及裝備部署區域,日美兩國將在2023年完成太空態勢感知系統聯接,實現對別國衛星與宇宙垃圾情報實時監視和情報共享,建立聯合防禦機制,美國也將於2022年幫助日本自衛隊完成建能夠監視36000千米地球同步軌道的太空態勢感知系統的建設;在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美國計劃部署“地基光電深空系統”,與其它站點系統設備共同監視、跟蹤高軌目標,以提供近80%地球同步軌道目標的信息。


另外,美國、歐盟、日本等國確定了在空間碎片清除及碰撞規避方面的發展方向。歐盟在增強太空態勢感知和應對威脅能力的同時,計劃開發在軌避碰機器學習技術,系統能夠自動評估空間碰撞的風險和概率,提供機動需求決策並以指令形式發送給被威脅衛星,使衛星免受空間碎片威脅。


此外,其將持續推進太空碎片移除相關項目,基於“太空清潔”-1任務和“主動碎片清除/在軌服務”項目強化導航/控制技術及交會捕獲技術,提升技術應用的可靠性和成熟度;在日本實現對低軌目標觀測能力達到亞米級能力提升,且完成軌道信息分析系統建設後,日美將合作打造防止衛星相撞的“太空交通管理”系統,基於態勢感知數據建立衛星信息網,藉此完善太空的國際交通規則。


(七)導彈預警

為加強對戰略和戰術導彈(特別是高超聲速導彈)天基預警能力,美國提出天基導彈預警系統整合戰略,指出美國空軍、導彈防禦局和太空發展局須在導彈防禦和戰場感知要求的太空結構上達成共識,並將各自資源統一整合到過頂持續紅外系統體系結構中;同時,美國防部確認了下一代天基導彈預警系統將包括近地軌道衛星以及五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新一代高空持久紅外預警衛星系統”也將取代“天基紅外預警系統”,成為探測與跟蹤太空導彈的首要衛星系統,該系統將採用大型精密衛星系統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與小型衛星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相結合的運行模式。


為減輕導彈預警壓力、強化地域防禦能力,俄羅斯將與中國在航天軍事技術等領域開展進一步合作,重點內容之一為協助中國建造導彈預警防禦系統,建立共同防禦機制;在突防裝備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也將逐漸強化聯合防禦機制,加強早期導彈威脅預警和應對能力,意圖通過結合更強的天基預警和大氣層內攔截能力來提升探測、跟蹤和應對各種空中威脅的能力。


(八)對地觀測

美國在建設太空體系架構同時,將持續強化基於對地觀測的情報偵察能力。


持續發射“鎖眼”、“世界觀測”、“黃蜂”等太空偵察衛星和隸屬國家偵查局的絕密衛星,在軌試驗高分辨率成像技術,並在大量技術試驗衛星和商業星座衛星中“暗設”具備偵察能力的成像載荷,實現對地球大部分區域高頻次、高分辨率、任意時間點的偵察目的。


俄羅斯在研發新型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的同時,將發射“中子”、“酒吧”-M等衛星,擴大在軌對地觀測衛星及星座,計劃2025年使在軌衛星數量增加至23顆,降低對國外航天信息數據的依賴性,同時履行全球水文氣象觀測領域的國際義務。


歐洲國家中,波蘭在物聯網衛星星座啟發下,將啟動“實時對地觀測星座”項目,預計2026年完成1024顆納型衛星組網;法國將開展“三維光學星座”項目,由4顆衛星構成的星座每天能夠獲取全球各地50釐米分辨率的立體圖像,具備利用圖像信息製作三維地圖的能力。


亞洲國家/地區中,日本將重點研發“先進光學”衛星和“先進雷達”衛星,提升觀測傳感器技術和觀測數據校正技術,發射第三代光學/雷達衛星,使入軌數量達到8顆,同時正考慮在美國和其它國傢俬營公司上安裝偵察載荷,以提升天基情報獲取能力,加強對亞洲重點國家的偵察監視;對地觀測衛星仍是韓國在太空領域發展的重點,除了繼續研製發射高性能“韓國多用途衛星”和“千里眼”衛星外,還將加大在“下一代中型衛星”和微小衛星研製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臺灣太空計劃正式進入第三階段,著重發展尖端太空科技,計劃發射10顆衛星,包括6顆“高分辨率光學遙測衛星”、2顆“超高分辨率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使衛星重訪率從每兩天一次提高到每天兩到三次。

三、2019航天戰略及發展規劃特點分析


(一)加入到航天領域競爭的國家數量日益增多,發展航天事業將成為多數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方向

過去幾年,航天領域的活躍國家主要以美國、中國、俄羅斯、歐盟為主,佔據著90%以上的太空活動,印度、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更側重於航天技術的跟隨式發展。


近兩年,在四大主要航天國家/地區激烈競爭促動下,特別是美國不斷推出與太空有關的航天戰略和發展規劃,在太空空間越發凸顯出其戰略地位、資源正演變成為國家戰略資源的現實面前,加入到航天領域競爭的國家數量正在增多,各國也相繼推出航天發展戰略,意圖開發這個公共領域。


法國在歐盟框架體系下單獨推出強化太空作戰能力的戰略規劃,意圖進入航天大國行列;印度在2018-2019年期間,太空活動頻繁,更針對性地成立了多個專職航天部門,正朝著航天獨立自主的方向前進;作為美國在亞洲最堅強的戰略同盟國,日本正效仿美國航天發展之路,毫無顧忌地開啟了太空軍事化進程,意圖以“抱大腿”方式強化美日合作,發展太空戰略同盟關係;阿聯酋、菲律賓、芬蘭、盧森堡等國家紛紛推出太空發展戰略及相關法律法規,意圖在大國競爭的夾縫中爭取部分資源。


(二)國際合作是節省太空活動成本、縮短太空開發週期、降低進入太空門檻的有效方式,正成為各國尋求發展太空事業的重要途徑

開展太空活動需要有大量的經費投入、先進的技術支持、強大的工業體系支撐,具有“先期投入大、發展週期長、進入門檻高”的特點,即使是美國這樣財力雄厚、技術先進的國家,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完成一次大型太空探索活動。


因此,國家與國家之間逐漸從之前單打獨鬥的局面,走向合作雙贏之路,目前的月球登陸、太陽觀測、火星探索等重大太空活動都是以國際合作形式開展的,而航天發射活動的“拼單”現象也日益增多。但需要強調的是,關於太空作戰體系構建的關鍵性項目,比如高超聲速武器研發、天基導彈預警系統構建等,由於明顯的軍事化應用特徵,仍處於各自發展階段。


(三)商業航天正處於蓬勃發展期,將成為推動航天戰略的重要力量

2019年,商業航天項目大幅度增加,各商業公司在政府項目支持下基於其自身技術優勢和工程化水平活躍在衛星通信、航天發射、太空旅遊、載人航天等重點領域,成為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大全球物聯網星座、正在籌建的納型衛星星座不僅將帶來了航天經濟的蓬勃發展,而且對落實國家戰略、構建太空體系、增強太空技術實力起到了促進作用;民航企業在2019年承擔的29次發射活動,共送入279個航天器,佔航天器總數一半以上,加快了各國太空佈勢的進程,縮短了衛星製造及送入太空的週期,極大地增加了太空體系架構的彈性;2019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波音公司幫助美國進一步提升載人航天發射能力,載人龍飛船和星際客機飛船都將成為其在太空旅遊和載人航天方向的重要支撐。


從目前來看,航天領域的競爭正逐漸朝著在國家層面引領下的以項目驅動為基本方式的“政府+商業”體系競爭的方向發展,極大地調動了各國的運作資本、技術力量和工業能力,並通過構建戰略、提出規劃、優化制度、推出政策等手段,將持有資源整合形成助推航天領域快速發展的新質動力,在推動本國航天戰略中起著重要作用。


(四)圍繞高超聲速武器攻防的技術研究項目將成為航天大國發展的重點內容

高超聲速武器能突破現役所有防空反導系統,2019年國際軍事競賽上,俄羅已經充分展示了其“匕首”高超聲速導彈的突防能力。高超聲速武器的戰略威懾性讓其這幾年在軍事領域成為比較熱門的詞彙,世界大國紛紛圍繞其攻防手段開展預先研究項目。


2019年,歐盟、日本、印度已經啟動高超聲速武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和發展規劃,正式加入到美、中、俄三國的高超軍備競賽;俄羅斯將建立世界級“超聲速”中心,持續強化在高超聲速領域的領先地位;美國正在開展多個高超聲速導彈項目研究,也同步在設計多種高超聲速武器防禦方案和探測跟蹤手段,其中涉及到4項動能和1項非動能攔截系統,以及具備實時探測跟蹤高超聲速武器的下一代天基導彈預警系統。


目前,雖然僅有俄羅斯將2型高超聲速導彈列入戰備值班序列,但多國在高超聲速武器部分關鍵性技術已得到實質性突破,且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將其正式列裝部隊只是時間問題。針對高超聲速武器的防禦系統,目前還沒有成熟可行的構建方案,美國迫於壓力已經走在“築盾”路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圍繞高超聲速武器攻防的問題,將成為各航天大國思考的重要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將推動世界航天技術及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太空軍事化進程明顯加快

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6月指示國防部啟動“天軍”組建工作為起點,彷彿將太空軍備競賽從“暗自較勁”狀態拉向了“明目張膽”的公開比較,暫且不論盧森堡、菲律賓、印度、日本等國相繼成立航天專職部門,2019年,美國及北約其它成員、日本先後將太空作為與陸、海、空、網絡空間並列的單獨作戰域;法國發布《太空防禦戰略》,成立太空司令部;美國正式組建第六大軍種“太空軍”,建立了跨國太空協作辦公室,並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新西蘭、英國發布七國《聯盟太空作戰倡議》書,建立太空作戰聯盟,同時還與日本開展太空軍事技術合作,助推其實現建立“太空軍”的意圖。


種種跡象表明,太空軍事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太空軍事化行動也會日益增多,隨著各國航天技術發展和軍事力量增強,將會有更多國家相繼推出太空軍事戰略和相關作戰條令,成立專司太空作戰的“太空軍”和開展太空軍事裝備論證的組織發展機構。


四、總結


本文回顧了2019年國外航天戰略發展情況,從太空體系構建、商業航天、載人航天、高超聲速計劃項目、導航通信、太空態勢感知、導彈預警、對地觀測八個方面總結歸納了2019年國外推出的航天發展規劃,針對全年航天戰略和發展規劃總體情況進行了分析,得出了“航天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國際合作是發展航天事業的重要途徑”、“商業航天是推動航天戰略的重要力量”、“高超聲速武器攻防問題是航天大國未來研究的重要內容”、“太空軍事化進程明顯加快”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