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招溼飯”越吃溼氣越重,有人卻樣樣都愛吃!

春天氣候潮溼、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溼氣濃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溼氣的侵害。


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因此,春季為身體除溼是很關鍵的一步。
判斷身體是否有痰溼之毒

這些“招溼飯”越吃溼氣越重,有人卻樣樣都愛吃!

您有下述表現嗎?
體態較豐滿
頭腦發懵、不清爽、睏倦思睡
大便粘滯不暢
面色淡黃或發暗
舌淡紅而胖大 舌苔厚膩
皮膚上愛長水泡、溼疹
如符合上述任何一條,可能身體裡已經有一些痰溼之毒了,需要注意了。

形象的說,溼是咱們身體的垃圾,是粘滯的髒東西!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咱們身體整體的健康狀況。
所以,中醫認為:溼氣不除,後患無窮!
溼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相應地溼氣也有內溼與外溼。
外溼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
對於外溼,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避免,比如:雨天關好門窗、少出門;棉被、衣帽晾乾再用;不去樹林或水邊等溼氣濃重的地方遊玩;對於室內溼度較大的南方,可及時開啟除溼機或空調除溼。
內溼的產生可能是因為脾胃運化能力下降,也可能是從口吃進去的太多。
其實,想要減輕內溼,通過戒口的方式,儘量少攝取或者避開攝取一些容易生溼生痰的食物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這些食物,越吃溼越重!

1
含糖多的食物

這些“招溼飯”越吃溼氣越重,有人卻樣樣都愛吃!

中醫講“甘助溼”,所以身體裡已經有一些溼毒或痰溼之毒存在的人群,應該儘量避免攝入含糖量較高的瓜、果、薯、蜜。
特別是一些常見的熱帶水果,如芒果、菠蘿、榴蓮等含糖量都很高 ,大家一定要謹慎食用。
此外,含澱粉多的食物也易生溼,這是因為,甘入脾,健脾的同時如果不注意控制攝入量,就容易生溼。
2
冷飲、生果蔬

這些“招溼飯”越吃溼氣越重,有人卻樣樣都愛吃!

中醫講“寒涼傷脾”,傷脾後,脾的運化功能減弱,也容易促進溼氣生成。
所以,雖然天氣轉暖了,但冰啤酒、冷飲等還是要少吃,否則會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從而加重溼氣。
此外,涼拌生吃蔬菜也會生溼。老年人吃蔬菜時,最好做熟再吃。
3
煎炸、燒烤食物

這些“招溼飯”越吃溼氣越重,有人卻樣樣都愛吃!

煎炸、燒烤食物雖然好吃,但比較油膩、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促進溼熱之邪的生成。
4
辛辣食物
這類食物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川菜和湘菜了。
因為口味濃郁且下飯,所以深受廣大食客歡迎。但是,辛辣吃太多了會生內熱,而熱邪常和溼邪一起“狼狽為奸”,人就容易生病。
5
涼茶

這些“招溼飯”越吃溼氣越重,有人卻樣樣都愛吃!

近些年來,涼茶成了大家的佐餐佳品。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多數涼茶性涼,經常喝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從而加重溼氣。
即便是一些祛溼涼茶,如薏仁祛溼茶、五花祛溼茶,天天喝也會損傷脾胃,溼氣越祛越重。
特別是喝涼茶後如果出現沒胃口、拉肚子等不適時,往往意味著脾胃受損,應馬上停止飲用。
4個習慣加重體內溼氣
1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溼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溼”。
3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4
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溼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
建議大家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