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每天都在戰鬥 每天都有感動

3月31日凌晨2點40分,一千餘公里外的武漢,滄州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10名隊員,已經起床收拾行囊,準備告別這座他們奮戰了40多天的“英雄之城”。


2月19日,由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和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組成的滄州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先後在中南醫院重症病房、武漢七院、雷神山醫院參與救治工作。3月29日上午,我省醫療隊員們接管的雷神山C10病區、C12病區正式關閉,這也標誌著滄州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10名隊員圓滿完成救治任務。
作為這支醫療隊的領隊,市人民醫院的馬豔彪一直堅守在救治一線,40多天的奮戰,讓36歲的他已略感疲憊,但談起在武漢的經歷,他卻說:“這是一場永生難忘的‘戰鬥’。”
“剛進隔離病區,有些患者的情緒波動比較大,尤其是有些人剛剛失去親人,心情一時難以平復。”馬豔彪說,除了做好救治工作,他還和這些患者打起了“感情牌”,當起了“心理輔導員”,用真情去融化他們內心的堅冰。
讓馬豔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50多歲的女教師。“她既擔心家人,又擔心自己的病情,飯也吃不好,每天憂心忡忡的。”看在心裡,馬豔彪把這名患者當成了重點關注對象。只要值班,都會主動和這名患者聊聊天、談談心,漸漸地,這名患者的心裡敞亮了。“有時候我還會把駐地發的水果給患者帶點進來,一是增進感情,二是讓患者有被關愛的感覺。”

打開了心結,這名患者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時間不長就康復出院了。臨走前,這名患者將自己的電話留給了馬豔彪,拉著他的手說:“以後這裡就是你的第二故鄉,只要到了武漢,一定要聯繫我。”
市中心醫院的賈麗娜,一直是個“樂天派”,1989年出生的她,主動報名馳援武漢。“熟悉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進行工作交接,照顧患者,只要進入隔離病區就會馬不停蹄。”賈麗娜說,醫療隊參與多家醫院的救治工作,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事項更多、更繁瑣。“可當年自己學醫,就是為了實現治病救人的夢想,這點難題算不得什麼。”賈麗娜的身上時時散發著正能量。
3月25日,賈麗娜夜班結束,作為小組長的她正要梳理整個夜班的工作並做好病房交接班。就在等待同事交接的時候,發生了一段暖人的小插曲。
9床的一位阿姨來詢問怎樣調試網絡電視,賈麗娜研究不出頭緒,正在一籌莫展時,她突然想到18床的患者精於網絡,就去請教這名患者,學會之後又來教這位阿姨。就這樣,賈麗娜就像個通訊員一樣跑來跑去,幫著患者連WIFI、調網絡電視。經過一番努力,網絡電視終於可以看了,阿姨拉著賈麗娜熱聊了起來……
這段時間最讓賈麗娜引以為豪的是,她因表現出色,3月28日在雷神山醫院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員。“我母親是一名共產黨員,得知我前去武漢,她對我的選擇特別支持。”賈麗娜說,奮戰在救治一線的這段時間,她也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拼盡全力救治患者。

談起這40多天的經歷,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張德玉印象最深的還是在雷神山醫院的這段時間。“進入院區非常震撼,不僅規模很大,處處井井有條,而且整個病區完全按照國際傳染病病房的標準設計,有獨立的醫患通道、完全獨立的負壓病房、緩衝間、傳送窗,設備非常先進。”
“有愛的地方就感覺不到勞累和痛苦。即便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無數次的消殺和照顧病患,但6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總是被愛包圍著。在這裡的每一天,我們都收穫著感動。”有一次張德玉為51床阿姨測血糖,當時她口罩沒有戴好,看到張德玉進來便急忙說:“稍等一會兒,剛才吃藥了,我馬上把口罩戴好。你們是來幫助我們的,可不能把你們傳染了,你們要平安地來,平安地回家。”
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讓張德玉的內心一直暖暖的。“我們每天都面對這樣一群可愛的病人,他們用自己最質樸的語言、不經意間的舉動溫暖著我們,也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當得知醫療任務完成時,他找出一件嶄新的T恤,請各地的醫療人員簽名留念。“我要把它帶回滄州精心保存,作為對大家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種紀念。”他說,“在武漢的日子,一直被武漢人民的質樸和堅韌感動著,也被這座充滿溫度的城市感動著,等到有機會,一定要重回武漢,好好看看這裡。”

世間的美好,總是不期而遇。即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濃濃的愛意,也讓兩座相隔千里的城市緊緊連在一起。正如馬豔彪所說:“當我們出發去機場時,天還沒有亮,可當地的志願者和熱心群眾已早早等在賓館門口。聽到大家共同高喊‘中國必勝、一起加油’時,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融入這座城市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