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南到蘇北,全省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在增強

“最江蘇”導讀

江蘇是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肩負著為全國探路的職責使命。近年來,江蘇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按照計劃,2020年江蘇要高水平建成創新型省份。回顧這些年的探索,各地各部門積累了哪些實踐經驗?請關注“最江蘇”近期系列文章“聚焦創新型省份江蘇”。

2019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江蘇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創新對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得到明顯增強。

堅持統籌推進和特色發展,構築區域創新發展新優勢。2020年,江蘇要更實舉措推進蘇南自創區一體化發展,提升全省區域協同創新能力。

蘇南示範區走在前列

雅柯斯電力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與三菱重工業(上海)有限公司,2019年7月在常州高新區正式簽訂了菱動電力設備大功率發電機組項目合作協議。這是該區為加速發展高端特色產業引進的又一個重點項目。

2018年來,常州高新區明確提出以打造特色創新集群、提升土地產出率、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提升智能製造普及率“一特三提升”為主要工作抓手,集中精力培育光伏智慧能源、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兩大特色產業,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醫藥及醫療器械、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新興產業。

2019年,常州高新區發佈了《關於深入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干科技創新政策意見》,旨在通過聚焦重點項目和支持源頭創新,打造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現代科創中心和現代產業高地,更好地支撐引領全區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常州高新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聚焦創新型省份江蘇| 從蘇南到蘇北,全省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在增強

蘇南五市均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以佔全國的0.29%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6%、全省60%的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達2萬美元,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專利授權數均居全國前列。  

蘇南五市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抱團”爭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由來已久。2014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支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崑山、江陰、武進、鎮江等8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目前,蘇南地區在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多年來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500多所國內外重點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顯著。

據初步統計,蘇南地區與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高校院所共建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清華蘇州汽車研究院、北大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189家,蘇南企業與高校院所專家團隊共建“校企聯盟”5000多個,每年實施合作項目超過10000項。

江蘇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落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大力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加快推進“五城九區多園”創新一體化佈局和“一區一戰略產業”特色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等方面積極先行先試。

蘇中蘇北統籌發展

泰州醫藥高新區以“打造自主可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為目標追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優化服務鏈,大力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著力提升產業競爭能力。

2018年12月,科技部下發文件,同意泰州醫藥高新區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泰州醫藥高新區成為蘇中蘇北第一家、全國第27家獲批創建的國家級高新區。

泰州醫藥高新區以創建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為牽引,全力建設成為科技創新實踐的主戰場、科技創新載體的主陣地、科技成果轉化的主產區,努力打造“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要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型特色園區。

截至2019年,醫藥高新區內已集聚1000餘家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包括雀巢、阿斯利康、武田製藥、勃林格殷格翰等12家知名跨國企業;1900多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落地申報。近5年生物製品申報量佔全省1/3。在研和申報的國家一類新藥達到80個,在全國醫藥類園區中位居前列,其中34個取得臨床批件,7個國家一類新藥先後獲批投產。

聚焦創新型省份江蘇| 從蘇南到蘇北,全省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在增強

位於宿遷市的蘇州宿遷工業園區是江蘇第一個南北共建園區,也是全省南北共建園區中唯一的省級開發區。蘇宿工業園區建設以來,吸引300多家企業入駐,形成了電子電氣、精密機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產業鏈條,在全省共建園區年度考核中獲“十連冠”。

創新是該合作園區發展的關鍵詞,多年來,蘇宿工業園區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加快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聚焦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強化科技創新為實體經濟賦能,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年均保持30%增幅。共建園區帶來了產業、項目、資金、就業崗位等,促進了蘇宿兩市融合互補,也有效助推宿遷高質量發展。

蘇宿工業園區各項經濟指標均位居宿遷市前列。短短十多年,蟬鳴蛙叫的鄉野農田蝶變高樓林立的現代新城。“蘇北好江南”成為全省南北共建的一面旗幟、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標杆。

江蘇統籌推進蘇中、蘇北創新發展,引導蘇中、蘇北地區健全科技投入、科技創新社會化服務、創新成果分配等機制,加快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構築創新發展新優勢。推進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縣(市、區)和創新型鄉鎮建設試點,提升蘇南蘇北共建園區建設水平,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體系。

創新型園區發展水平高

為引導高新區加快發展動力轉換,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2016年6月,作為江蘇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新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第一個綜合評價辦法《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評級辦法》出爐。

江蘇通過建立評價發佈和動態管理機制,加快形成各高新區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共分為四個大類對應44個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中,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佔比30%,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佔比30%,國際化參與全球競爭能力佔比20%,可持續發展能力佔比20%。

上述《評價辦法》依據評價結果實施動態管理。對綜合評價結果靠前的,優先推薦升級國家高新區;對綜合評價結果位列最後的,以及有關重要評價指標位列最後的,予以通報和約談;對連續兩年綜合評價結果位列最後的,予以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間停止享受省級高新區相關政策。

聚焦創新型省份江蘇| 從蘇南到蘇北,全省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在增強

位於南京模範馬路科技創新街區的南京郵電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全國唯一以物聯網為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園區由鼓樓區政府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共建。從2011年啟動建設到2014年正式獲批“國家級”,南郵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的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入園企業150餘家,業務領域涵蓋節能、環保、交通、車聯、家居等各種物聯網應用領域。 

從遼寧大連遠道來寧創業的張建軍博士,是國內密碼技術和信息安全領域的專家,曾在工信部國家無線電檢測中心、加拿大斯特拉託斯公司擔任中高層技術、管理等職位。在南郵國家大學科技園創辦了一家物聯網企業後,很快步入發展正軌,2016年上半年營業額就超過了600萬元。目前,南郵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初步形成物聯網產業集聚效應,已帶動120多個物聯網相關項目落戶鼓樓。

“鼓樓擁有的高校數量為全市之最,很多高校都在江寧、仙林等地開建了新校區,我們以此為機遇,積極盤活高校從主城外遷後騰挪出來的空間載體資源,結合各高校的學科優勢,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載體。”鼓樓國家大學科技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江蘇提升創新型園區發展水平,創新高新區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新區綜合評價和主要指標定期通報制度。統籌推進大學科技園、科技產業園、科技創業園、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園區等各類園區建設,加速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江蘇新聞、科技日報、 交匯點、泰州日報、蘇州工業園區發佈、南京日報、荔枝網、中國江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