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南到苏北,全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在增强

“最江苏”导读

江苏是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肩负着为全国探路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计划,2020年江苏要高水平建成创新型省份。回顾这些年的探索,各地各部门积累了哪些实践经验?请关注“最江苏”近期系列文章“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2019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创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坚持统筹推进和特色发展,构筑区域创新发展新优势。2020年,江苏要更实举措推进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全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苏南示范区走在前列

雅柯斯电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与三菱重工业(上海)有限公司,2019年7月在常州高新区正式签订了菱动电力设备大功率发电机组项目合作协议。这是该区为加速发展高端特色产业引进的又一个重点项目。

2018年来,常州高新区明确提出以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提升土地产出率、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一特三提升”为主要工作抓手,集中精力培育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特色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

2019年,常州高新区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科技创新政策意见》,旨在通过聚焦重点项目和支持源头创新,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现代科创中心和现代产业高地,更好地支撑引领全区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常州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从苏南到苏北,全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在增强

苏南五市均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占全国的0.2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全省60%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2万美元,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专利授权数均居全国前列。  

苏南五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抱团”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由来已久。201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目前,苏南地区在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500多所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

据初步统计,苏南地区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共建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清华苏州汽车研究院、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189家,苏南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共建“校企联盟”5000多个,每年实施合作项目超过10000项。

江苏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大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五城九区多园”创新一体化布局和“一区一战略产业”特色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积极先行先试。

苏中苏北统筹发展

泰州医药高新区以“打造自主可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目标追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着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2018年12月,科技部下发文件,同意泰州医药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泰州医药高新区成为苏中苏北第一家、全国第27家获批创建的国家级高新区。

泰州医药高新区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牵引,全力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实践的主战场、科技创新载体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产区,努力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要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截至2019年,医药高新区内已集聚100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包括雀巢、阿斯利康、武田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等12家知名跨国企业;19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近5年生物制品申报量占全省1/3。在研和申报的国家一类新药达到80个,在全国医药类园区中位居前列,其中34个取得临床批件,7个国家一类新药先后获批投产。

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从苏南到苏北,全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在增强

位于宿迁市的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江苏第一个南北共建园区,也是全省南北共建园区中唯一的省级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吸引300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了电子电气、精密机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在全省共建园区年度考核中获“十连冠”。

创新是该合作园区发展的关键词,多年来,苏宿工业园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赋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30%增幅。共建园区带来了产业、项目、资金、就业岗位等,促进了苏宿两市融合互补,也有效助推宿迁高质量发展。

苏宿工业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宿迁市前列。短短十多年,蝉鸣蛙叫的乡野农田蝶变高楼林立的现代新城。“苏北好江南”成为全省南北共建的一面旗帜、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标杆。

江苏统筹推进苏中、苏北创新发展,引导苏中、苏北地区健全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创新成果分配等机制,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提升苏南苏北共建园区建设水平,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高

为引导高新区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2016年6月,作为江苏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第一个综合评价办法《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评级办法》出炉。

江苏通过建立评价发布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快形成各高新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共分为四个大类对应44个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占比30%,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占比30%,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占比20%,可持续发展能力占比20%。

上述《评价办法》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动态管理。对综合评价结果靠前的,优先推荐升级国家高新区;对综合评价结果位列最后的,以及有关重要评价指标位列最后的,予以通报和约谈;对连续两年综合评价结果位列最后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享受省级高新区相关政策。

聚焦创新型省份江苏| 从苏南到苏北,全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在增强

位于南京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的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唯一以物联网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由鼓楼区政府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从2011年启动建设到2014年正式获批“国家级”,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的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50余家,业务领域涵盖节能、环保、交通、车联、家居等各种物联网应用领域。 

从辽宁大连远道来宁创业的张建军博士,是国内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曾在工信部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加拿大斯特拉托斯公司担任中高层技术、管理等职位。在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办了一家物联网企业后,很快步入发展正轨,2016年上半年营业额就超过了600万元。目前,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集聚效应,已带动120多个物联网相关项目落户鼓楼。

“鼓楼拥有的高校数量为全市之最,很多高校都在江宁、仙林等地开建了新校区,我们以此为机遇,积极盘活高校从主城外迁后腾挪出来的空间载体资源,结合各高校的学科优势,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载体。”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苏提升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创新高新区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新区综合评价和主要指标定期通报制度。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各类园区建设,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江苏新闻、科技日报、 交汇点、泰州日报、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南京日报、荔枝网、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