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川醫出征

4月2日,光明日報以《川醫出征》為題,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事蹟進行了報道,全文如下:

光明日報:川醫出征

川醫出征

光明日報:川醫出征

決戰最前沿

前幾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支援武漢的護士劉瑤應一位患者請求,在他的白色外套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此時,這件外套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醫護人員的名字。

“我要將衣服消毒後永久保存。”這名患者入院時病情較重,長時間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如今即將康復出院。他說,看不見白衣天使的臉,就以簽名留作永久的感恩和銘記。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網友口中的“王炸組合”之一,不僅是實力雄厚,且有豐富的應對大型災害醫療救援的經驗。他們此次派出的援助武漢醫療隊,使命就是收治重症病人,把重症患者送出重症區,降低整體病亡率。近日馳援意大利的中國專家團隊,也包含兩名華西醫院的專家。

如今,華西援助武漢醫療隊收治的重症病人,很多都脫離了生命危險。這支醫療隊,把名字寫在了更多人的心裡。

光明日報:川醫出征

分區分級 集中攻堅

2月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出的第三支醫療隊入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後,立即接下艱鉅的任務——整建制接管兩個危重症病區、共計80張床位。

當時,80張床位已入住77名危重病人。按照1名重症病人配置0.8名醫生、3名護士的需求,這支131人的醫護力量尚缺三分之二。怎麼辦?醫療隊隊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提出,集中力量攻堅,找出真正有死亡風險的病人,進行重點治療。

醫療隊把病區細分為紅區、黃區和綠區。紅區收治危重病人,黃區收治可能從重症轉向危重症的病人,綠區收治症狀相對較輕的病人,針對性分配救治力量。初步篩查下來,紅、黃、綠區的患者各佔約10%、15%、75%。

“對綠區,幾名護理人員就能照顧到所有患者的需求了。”康焰說,醫護力量集中救治紅區病人,把紅區的死亡率降下來,整個患者群的病亡率就下來了。

隨第一批醫療隊到達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時,護士長馮梅發現他們將與來自11個不同醫院的護士合作,但來自呼吸、重症、感染等科室的人員很不足。

“為加快磨合、提高護理質量,統一管理標準勢在必行。”馮梅把專業的華西護理模式帶到了武漢前線:成立病房臨時護理管理小組,實行護士長-專科護士-責任護士三級責任制管理。在人員安排上,儘量保證每一班次都有當地醫院本院護士在崗,每一班次都有呼吸、感染或重症專業且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在崗,治療護理密集時段安排“華西護士+其他醫院護士”組合,保證病房護理質量和安全。華西入駐以來,病房護理工作呈現出井然有序、安全高效的嶄新面貌。

“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對湖北病人的干預和治療能達到華西醫院日常工作的水準。不能因為這是一個緊急的事情,就降低標準,病人也許就因為一個細節的疏漏而出問題。”康焰說。

按需派員 保障療效

大年初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教授羅鳳鳴率華西首支醫療隊進駐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醫院條件有限,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中心氧壓過低、氧量不足,影響了病人救治效果。

新冠肺炎是呼吸衰竭病,重症患者大多需要吸氧,很多還需高流量氧氣,加之病人突然增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中心氧壓不足,醫療隊便搬來鋼瓶,用鼻導管接到病人的面罩裡去,甚至直接放到病人鼻子裡面去,增加氧氣供應量。這能應一時之急,但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還留下安全隱患。

供氧不足成為影響救治患者的瓶頸問題。問題反饋回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派出第三批醫療隊時,除了考慮配備相應專業的醫生、護士、感控人員外,還提出配備專業的醫用氣體工程師。有8年專業負責醫用氣體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張宏偉,就成了第一人選。

到達一線後,張宏偉迅速開展實地調查,找出供氧不足的原因並進行改造:“並不是氧氣儲備量不足,而是氧氣由液化轉氣化的速率不夠。因此,我們在增加供氧設備的同時,還改裝了供氧管道。”

終於,改造完成後,病房內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溼化治療儀等設備用氧正常,基本解決了整個病區的供氧問題。

前線需要什麼,醫院就支援什麼。1月29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請求援派放射影像醫技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立即響應,派出黃子星、冷琦兩名專業技術水平高、政治素養過硬的放射影像學專家,趕赴武漢前線。

2月21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出第四支醫療隊,隊員以來自心理衛生中心的居多,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進行情緒安撫和心理治療。

“早期的應激反應可以通過自身調節達到治癒。但當應激反應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慢慢變成疾病,所以需要進行心理治療。這個時候派出團隊,是最科學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黨委書記、心理治療專家張偉說。

遠程支援 協同診療

3月1日,湖北省黃岡市黃州總醫院緊急安裝好CT設備,但CT操作人員短缺,設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次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利用5G技術,為黃州總醫院100多例患者進行了遠程CT檢查。

這是全國首個跨省5G+遠程CT系統進行新冠肺炎病情診療的案例。四川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中心節點,著力建設的覆蓋省、市、縣三級的5G遠程會診系統,實現全省及馳援武漢的前線醫院新冠肺炎遠程會診“一張網”,正在發揮重大作用。

“前線的同事們,你們好!看到你們太親切了!”2月20日下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通過5G遠程會診平臺,與武漢前線的醫護人員開展了病例會診。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本部遠程會診中心的大屏幕被切分成三部分,中間最大的部分展示著患者的體徵數據,兩側屏幕則實時傳輸前方與後方的醫護人員影像。

大屏幕上,正在前線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教授劉丹提出了遇到的難題:“患者李女士,73歲,因頭痛10天、呼吸困難5天,於1月31日入院。入院後,我們對她進行了心電監護、氧療等多種治療,但現在仍呼吸困難,所以想請問各位老師,患者的下一步治療是應該加用藥物還是加強呼吸支持?”前後方醫生隨即展開討論,提出了意見。

當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通過遠程會診,對6個危重病例進行了討論。大家不僅尋求幫助,也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和治療心得,促進共同提高。

事實上,這已是華西的工作慣例。前線醫療隊常態化地與本部保持聯繫,開展會診。通過遠程會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前後方的力量得以整合,武漢前線醫院的患者,接受的是與華西本部同等水平的治療。

“通過專家們對典型病例的分享,以及多學科專家的商討,我們可以對病例進行全方位的瞭解與討論,優化患者的治療方案,同時總結經驗。這對提高救治效果有很大的好處,對後方醫院也有借鑑價值。”李為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