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祥:让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安居乐业

只要有时间,黄龙县委书记王云祥就爱往田间地头跑,跟群众“拉拉话”。

“今年山上的花繁盛,你看,这窝蜜已经快满了!”3月23日,在黄龙县石堡镇磊庄村油坊窑蜂场,76岁的王保仓从蜂箱里取出一格蜂巢,兴致勃勃拿给王云祥看。

王保仓是磊庄村2018年脱贫的贫困户。去年的10余箱中蜂让他挣了1.6万元。春暖花开,老两口今年的“甜蜜”日子近在眼前。

“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摇一回蜜了,到时候可不敢摇得太干净,得给蜜蜂留点口粮。”王云祥嘱咐王保仓。憨厚的老王嘿嘿一笑:“当然要留,好日子还得靠它们呢!”

大地春满,万物复萌。山上连翘成片、林间蜂群飞舞、园中果树萌芽、水中大闸蟹自在游弋……绿水青山之间,5万黄龙儿女的安居乐业之梦正在成为现实。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加快黄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有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体系支撑,每户贫困户有两项以上长效产业,不仅能顺利脱贫,还能稳步致富。”王云祥说。

多产业织密增收网

王云祥:让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安居乐业

“感谢现在的好政策和好干部,让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不愁吃喝!”在三岔镇四条梁村核桃基地,74岁的何介芝拉着王云祥的手说。

“有村上干部帮忙,您就放心吧,好日子还在后头!”王云祥说。

多年前,儿子和儿媳因为意外丧生,何介芝和一双孙儿的生活瞬间跌入谷底。在村镇干部的协调下,孙子孙女被送进了儿童福利院,何介芝家的核桃园也由村里接管。“村里果业技术服务队负责修剪,合作社负责销售,去年老人10亩核桃卖了两万多元。”四条梁村党支部书记常建立说,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已经重回正轨。

近年来,黄龙县以核桃、中蜂、苹果、中药材四大产业为支撑,大闸蟹、羊肚菌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4+X”农业产业布局,成为全县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167人,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核桃好管理,劳动强度也不大,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每年的收成不是问题。”到任两年多,王云祥对黄龙核桃产业摸得门儿清。他给在场的农户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收1000公斤青皮核桃,一公斤卖3元,加工成干核桃后,每公斤价格就涨到了16元。咱们的核桃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黄龙县核桃种植面积28万亩,一亩地增收1000元,对全县核桃产业来说,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黄龙县还有15.5万亩苹果、9.1万箱中蜂、1万亩中药材。在王云祥看来,推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当务之急。

早早起步的黄龙县利峰土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总经理李宾告诉记者,公司研发推出的茶饮、美妆等20多种蜂蜜产品,2019年销售额达到1650万元,利润远远超过直接售卖蜂蜜。

2019年,由王云祥直接推进的黄龙县生态产业工业园区全面开工,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下半年就有30多家加工企业入住。黄龙产业的“后整理”阶段即将开启。

好“风光”拓宽致富路

王云祥:让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安居乐业

3月23日上午,从三岔镇柏峪新村山梁上俯瞰,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村民卫启安和工友们正在清理维护光伏电板。平地、挖坑、安装设备,从施工的第一天起,卫启安就来电站打工,4个月挣了1万多元。占地1181亩的柏峪光伏电站,照亮了卫启安的脱贫路。

黄龙县位于渭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风速5.6米/秒,全年日照时长能达到2957.5小时。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生态工业是黄龙县提高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的又一重要支柱。

2019年,一家废旧轮胎加工企业主动上门对接,希望在黄龙投资设厂,每年能为县财政贡献1000万元以上的收入。尽管黄龙县上年财政收入仅9000万元左右,王云祥还是果断婉拒了对方的盛情。

“黄龙是周围6个县的水源涵养地,我们不仅要守住生态线,还要守住群众生命线。”王云祥说。工业发展受限,就必须向产业深度要效益,尽力拓宽群众致富路。

柏峪光伏电站2017年建成并网后,每年提取部分发电收益,作为全县12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发放到户,截至目前,已累计兑付978.3万元。不过,王云祥说,从今年开始,这笔扶贫资金将不再直接拨付到户,而是转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公益岗位,以工资的形式进行二次分配。

“我家每个月有1300元的低保、200元的公益岗位工资,还有电厂打工的收入,再加上今年开始挂果的苹果园,日子越过越好哩!”卫启安高兴地说。

“扶贫不是养懒汉,只要想干事,一定能挣下钱。”王云祥鼓励卫启安。

“原生态”引领新生活

王云祥:让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安居乐业

3月23日下午,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近一个小时后,王云祥来到白马滩镇神峪村,径直走进了村里羊肚菌种植基地。

“听说咱们去年10个棚挣了20多万,今年怎么样?”蹲在地上仔细察看羊肚菌长势,王云祥问基地技术员冯刚。

“只多不少。”冯刚笑着说。

31岁的冯刚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一直在外务工。2018年9月,村里建起了羊肚菌种植基地,好学的冯刚在大棚里钻进钻出,跟着专家学经验,两年下来,不仅脱了贫,还成长为基地技术员。“家门口就能挣钱,再也不想往外跑了。”冯刚告诉王云祥,“村里现在修得跟景区一样,大城市的人还要往咱们村来呢!”

如今的神峪村,己经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区。走进神峪川,浓郁的“原生态”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路的两侧,小桥、农耕雕塑、庭院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2017年以来,黄龙县先后打造了印象圪崂和尧头村两个生态旅游景点,自然古朴的田园风光迅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2019年,黄龙县整修并拓宽了从白马滩镇到神峪村的通村公路,将客流直接引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当地群众开农家乐和民宿,农产品就地变成了旅游商品。“去年全镇贫困人口纯收入达9181元,比2018年增长了20%。”黄龙县白马滩镇党委书记赵勇刚说。

“村里的产业规划,一定抓住亲山亲水的特点,让产业和自然融为一体,实现景中有产业,产业就是景。”王云祥说。

随着曾经萧条的农村重新焕发了活力,在外的游子也回到家乡。2018年,在外闯荡多年的王东飞回到了村里,建了150亩中蜂养殖园,还在河道边发展起水产养殖和大棚蔬菜,准备大干一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王云祥说:“优质的生态资源是黄龙最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依托生态优势实施精准帮扶,让群众在青山绿水间实现安居乐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