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洞!收入恐墜崖下跌,“全民發錢”勢在必行?

疫情黑洞!收入恐墜崖下跌,“全民發錢”勢在必行?


全球經濟深度一體。


2月疫情在中國爆發時,當時情況是中國生產暫停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而今,疫情在海外爆發,因消費減少或消失,又反過來影響中國的生產。更可怕的是,疫情何時出現拐點沒人知道、其負面影響多深多廣多大都無可估量,世界經濟正面臨墜崖式下跌的風險……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如何快速刺激經濟迅猛回升呢?


01

產業鏈斷了


近來,一個對話段子在外貿圈流傳。


2月份。客戶問我們:還能發貨嗎?


3月份。我們問客戶:還能收穫嗎?


它的背景是新冠肺炎在國內外漸次爆發後,外貿行業面臨的困境。


2月份,新冠疫情在國內爆發,許多工廠停工停產,進而影響商品生產和供給,海外客戶於是發出“還能正常供貨嗎”的疑問。


到了3月份,疫情在中國大陸基本被控制,企業生產也基本恢復,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居然在海外、尤其是歐美髮達國家肆虐起來。


要知道,這些國家的經濟以服務業為主,並且是國際商品的主要進口國。當他們也被迫關閉商場、餐廳、娛樂等場所時,就意味著大量人口失業,之後像多米諾骨牌似的影響到消費、進口、國外生產企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實物商品出口國——中國,也就首當其衝。


於是,也就有了以上中國出口商的“還能收穫嗎”的擔驚受怕。


最近,一則網上瘋傳的外貿企業公告算是對以上段子的最好註解。


疫情黑洞!收入恐墜崖下跌,“全民發錢”勢在必行?


一家叫精度表業的公司因單一大客戶——美國公司取消或暫停訂單,不得不臨時停產,數以千計的員工面臨著另謀生計的風險。


海外疫情衝擊下,這只是外貿行業危機的冰山一角。因疫情還在持續擴散中,猶如一個黑洞,衝擊損失到底多大目前還不知道。


現在全球經濟已高度套嵌、並形成了緊密不可分割的產業鏈,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將是毀滅性的,不管是中國的生產製造環節、還是海外的終端消費環節。


目前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約32%,外貿外資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超2億,佔總就業人口的1/4左右。才走過一季度經濟近乎暫停的中國,在疫情衝擊外貿的影響下,會否迎來經濟繼續停擺的二季度呢?


當然也有解決方案,就是進一步擴大內需。其策略也無外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只是這兩個政策也有些許弊端,不一定就能解燃眉之急。


02

貨幣的弊端


所謂貨幣政策,就是央行印錢讓大家去投資或消費,以此帶動經濟。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央行先印錢(也就是基礎貨幣)給各商業銀行(如工行、農行、招商、民生等),各商業銀行拿到錢後再放貸給企業和居民,企業拿到貸款後就去投資擴大生產、居民拿到貸款後就去花錢消費,如此整個經濟就被帶動起來了。


貨幣刺激政策成立的前提是,銀行願意放貸、企業/居民願意貸款。可當下的困境是,這個假設前提並不一定成立。


央行印錢很容易,反正央行是國家機構(就像工商局、稅務局、公安局一樣,是政府機關),自然受政府管制——讓央行印錢、央行就可以多印錢。難就難在銀行和企業/居民這些貸款客戶身上。


銀行手裡雖有錢,但出於本息安全收回的風控考慮,它只會放貸給優質的企業和居民。


在經濟下行期,哪有那麼多的優質的貸款人呢!怎麼辦?那就不放貸唄。


因經濟蕭條、缺少賺錢機會,企業也不願意貸款擴大生產啊。同樣的,因預期收入會下降,老百姓就不敢花錢、更不會貸款去消費了。


結果是什麼?銀行手裡有大量的錢,卻放貸不出去。也就是說央行印了很多錢,並沒有流入市場、刺激經濟。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寬貨幣易、寬信用難”——貨幣是央行的基礎貨幣,信用就是銀行貸款。


現在的日本和歐洲就出現了這種可怕的現象:利率極低、哪怕已經到負利率了,可貸款還是放不出去。


隨著經濟的下滑、投資機會的變少,中國也出現了這一苗頭。問問你及身邊的人,是不是也經常或偶爾的有這樣的疑問:我貸款幹什麼呢?如果沒有好的收益回報,我幹嘛要負債?


當市場主體——企業和居民沒有意願貸款去投資消費刺激經濟時,又該怎麼辦呢?


也許有人猜到了,就是政府花錢。


03

財政的侷限


財政刺激政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政府發行國債,籌集來錢後去刺激經濟——可能是直接投資、如高鐵/公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採用的主要形式),也可能是直接發給特定群體、一般是中低收入群體(歐美國家採用的主要形式)。


二是減稅降費,讓更多錢的留在企業和居民手裡,因為手裡有錢也就更敢於花錢、帶動經濟。


財政刺激政策主要是前一種,因為籌錢、花錢、投入方向政府完全可以掌控住。2008年之後的十餘年,我國高鐵、地鐵、高速公路、城市建設等日新月異的變化,就跟財政政策的運用有很大關係。


我國的財政政策目的也很明確,先是國家負債籌資改進基礎設施,而鐵路/公路/橋樑/機場等基礎設施完善又為經濟發展提供硬件基礎、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後政府收稅的稅基就會擴大,相應的稅收額就會增多,而這又可成為之前到期債務的本息來源。


可它的問題,是邊際效應遞減以及效果的滯後性。


除了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外,廣大的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基礎設施收益很低、甚至虧損嚴重,設施本身產生的收益根本無法歸還到期的債務。一定程度上,這些基礎設施過剩了、產生了閒置,這就是資源的浪費。


當然這些基礎設施也有國家戰略上的考慮,但當下若再擴建、新建,其收益就太低了。也因此,國家提出了新基建——5G、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數據中心等,可新基建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遠沒有老基建多、刺激效果在減弱。


疫情黑洞!收入恐墜崖下跌,“全民發錢”勢在必行?


另外,基建投資產生的積極影響要在幾年後才體現出來。雖然建設期間能直接帶動生產,但僅限於其關聯的上下游產業中,這些產業又多大程度上能撬動投資和消費也不確定——真正能帶動消費的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加,他們有更高的消費傾向。


問題來了:直接向中低收入群體撒錢,短期刺激經濟是否可行呢?


03

直升機撒錢


疫情衝擊經濟,經濟衝擊就業,就業衝擊收入……當大家沒有了收入,又哪來的錢去消費、去拉動經濟呢?而讓大家短期內迅速有錢去消費的一個最直接辦法就是“全民發錢”——這是當下全球很多國家正在採用的策略。


疫情黑洞!收入恐墜崖下跌,“全民發錢”勢在必行?


截至目前,包括南京、寧波、北京、鄭州、廣西、安徽在內的十餘個省市也在向當地居民發錢——主要是消費券補貼的形式,如旅遊券、體育券、餐飲券、家電補貼券等。


疫情黑洞!收入恐墜崖下跌,“全民發錢”勢在必行?


為了讓大家有時間消費,江西試行2.5天彈性作息制、浙江鼓勵一週休息2.5天、甘肅隴南也支持週末2.5天假期等。稍早前,商務部、發改委等部門也已發文鼓勵包括汽車/家電等在內各類消費,目的就是要支持、擴大內需,以應對疫情的衝擊。


消費時間有了、消費場景有了、消費補貼有了、消費政策有了……可大家缺這些嗎?大家缺的是錢啊。疫情結束後,報復性消費要來了?擴大內需的政策出來後,消費立馬井噴了?搞得大家好像都有錢似的。


因此,刺激消費的當務之急除了發消費券外,還應當直接發錢。


歐美國家的百姓因沒有儲蓄攢錢的習慣,失業就會帶來“手停口停”,直接發錢除了刺激消費外,更多的是一種救濟。中國老百姓習慣省錢儲蓄,很多人擔心一旦直接發錢會被存起來、起不到立馬刺激消費的目的……其實可以把消費券和直接發錢結合起來。


對於中低收入人群、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人群,可以直接發放現金,因為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很高——想買的東西很多,只是苦於沒錢,一旦有錢就會馬上消費掉。對於中高收入群體,可以發放消費券、以起到撬動消費的目的。


在疫情全球肆虐衝擊下,百姓的收入或將面臨斷崖下跌的風險,此時向全民發錢短期刺激經濟,未嘗不是一個可供考量的選項。

只是,這一天會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