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送老家带,隔代教育真的不好吗?短期分离需做以下步骤

在整个育儿路上有很多无奈的举动,比如孩子生下来之后的隔代教育,当然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这个是一个问题,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的婆婆,在我困难的时候不来给我带娃,当你老了也别想让我养你。似乎大部分的家庭已经固定思维的觉得自己生了孩子之后就应该是老人来帮忙带养的,不管是婆婆还是妈妈,反正需要一个老人来帮忙,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作为一个2岁半孩子的妈妈,如果有条件在孩子幼儿园前我真的一秒钟都不想离开他!

对于隔代教育,我们家存在的问题不太严重,一直是我妈妈白天帮忙带着,晚上我们自己带。我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比较遵从我的意见所以在孩子长到2岁半这个阶段基本没有特别大的不符合我教育的事情发生。但是住在我们家里其实老人也并不舒服,她也会觉得不自在,所以总是想带着孩子回老家带。对于短期分离这个事情,今天麸仔妈想跟大家详细的说道说道!

2岁孩子送老家带,隔代教育真的不好吗?短期分离需做以下步骤

关于带不带孩子回老家待一段,我一直持保留态度,今天把我觉得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

不让老人带回老家,心存愧疚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老人帮忙带孩子真的很辛苦,老人跟我们生活在一起非自己熟悉的环境确实又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他们想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去,从理性来讲确实是一件很理所当然我们应该支持的方式。但是从感情上来讲,我又自私的不想让孩子跟着回去,于是事实上很长的时间我都在为难我妈妈。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对话:

“你爸爸一个人在家里,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我们都不知道”

“人老了还是需要有一个伴儿,靠子女总之还是靠不住的”

每每听到这样的语言,我都很想哭,我觉得在带娃这条路上捆绑住了我的妈妈真的是对妈妈最大的不孝了。如果可以,我真心想孩子就我自己带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想他了又来看看就好。但是太多人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了。所以我们只能带着愧疚感让父母继续帮助我们带孩子。

在经过几次博弈之后,我还是觉得这个需要我们妥协,在孩子1岁半以后让老人偶尔带孩子短暂的离开一段。

送回老家的分离焦虑大人孩子都一样存在

接下来我想讲讲这一场送麸小弟回农村待一个星期的故事,麸小弟长到2岁半,离开我开始单独跟我妈妈回老家算起来应该是3-4次,每一次我都会提前给他做准备做心理建设。但是在他离开的那一刹那我和他其实都有一些难以接受。

这次送他回去是我一个人开车送他回去的,陪他在家里待了一天,第二天离开之前孩子就一直抱着我,不愿意放手,轻声细语的跟他说了很久,然后教给我妈妈。他嘴里一直在念着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我相信没有人能接受那个分离的场景。我老公经常说我有时候是冷血的,在那个场景我必须要笑,才能让孩子少一些伤心。

我离开之后孩子去找了同龄的小朋友玩儿,在老家的这些天,每天坚持视屏,我妈妈说每天在开了视屏后孩子都会很落寞,我老公有时候也会很落寞,而我有一晚我是在孩子的床上睡着的。

在孩子的角色,以往每天下午6点过开始期盼妈妈爸爸回家,回到老家后发现没有什么期盼了,麸小弟的做法是一直出去玩儿,他觉得只要出去玩儿就是白天,就不用想妈妈,我侄女以前的做法是到了晚上只要天有点儿黑就要求睡觉,有时候7点就要睡觉了。

在父母的角色,我开始在公司待的时间更长,想着回去反正也没有人在等待,老公回来也会要晚一些。回到家两个人分摊完家务开始看会儿无聊的电视,整个人就摊在那里似乎少了一些生机。

分离焦虑真的是神一样的陪伴!

2岁孩子送老家带,隔代教育真的不好吗?短期分离需做以下步骤

其他外人对孩子的错误引导

在其他人的眼里孩子更像一个玩具,所以每次在送回去后我都会发现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上周六我回去接孩子,带孩子在路上玩儿。农村里的小路上会有邻居在聊天,麸小弟自然的跟大家打招呼,大家也很喜欢他,觉得有礼貌爱说话。结果在麸小弟跟大家的聊天中,我就发现了两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阿姨们一直在逗孩子教我爸爸的名字。

这个事情其实从第一次孩子回去就出现了,但是后面因为我跟孩子有沟通,他已经不叫名字了。现在他们在逗的时候孩子也会很坚定的说叫外公,甚至于在惹急了孩子还会发火。大人们觉得这个事情是一件非常好玩儿的事情,看到孩子的反应,着急他们觉得简直太可爱了。但是在我的眼里,这种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很迷茫,他不知道妈妈说的是正确的还是这些婆婆爷爷说的是正确的。

  • 第二个问题,引导孩子对于自己的姓的质疑(有时候还会是性别的质疑)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有的人特别喜欢逗孩子,比如你是姓李还是姓张(举例爸爸姓李妈妈姓张的话),孩子其实对于他的姓并不太清楚,孩子可能会坚定的说我姓李,但是旁边的人会一直引导说不,你不姓李,你姓张。孩子在后期跟我们的视频中就一直反复在说这个问题,当然有的人是笑笑就过了,有的人就会往心里去,觉得可能女方的娘家在挑唆孩子。

还有关于性别的问题,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是男孩就一定要引导到孩子相信自己是女孩子。这些语言上的教育真的让我觉得很苦恼,孩子一下子就学会了很多错误的方式。

  • 第三个问题,我要打你妈妈,你妈妈不要你了

这样的问话在年龄稍大一些的长辈里真的很容易出现,他们想看孩子的表情,孩子的动作,并觉得这是这个2岁年龄段孩子不可或缺的有趣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在现场我一定会反驳他们,并告知孩子,妈妈永远不会不要你,妈妈在你身边。这些看上去的小事正在一步一步的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2岁孩子送老家带,隔代教育真的不好吗?短期分离需做以下步骤

当然我并没有说带孩子回老家是完全不可以的,前面也说到不让老人回老家其实对老人心里也会有很强烈的愧疚感,以下是我觉得回老家的一些好处:

老人可以回到熟悉的环境,心情愉快

短时间的让老人回去一段会让照护孩子的老人心情愉快,且在对待孩子身上更加的用心。我妈妈会每天跟我说孩子今天的情况,并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去改进。

在老家的这几天,我妈妈每天和她熟悉的人在一起,可以一起聊天沟通,我爸爸帮忙带孩子买菜做饭,两个人带娃的日子会比一个人来的轻松很多。

让孩子学会分离,适应短期的分离

在孩子和自己身上,他总要学会长大,总要学会去面对分离。在3岁时候上幼儿园分离焦虑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很严重,平时家长很少给孩子来灌输。当然其实我们不建议1岁半之前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分开。

在一岁半以后适当的让孩子和父母分离,会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

麸小弟在第一次送回家后出现的最严重的分离焦虑是完全不睡觉,晚上不管天多黑都要求在外面玩儿,一玩儿就到半夜3点。不论我妈怎么哄,他都不愿意去床上。那一次我去接他,发现他根本不敢进卧室,他跟我说妈妈我害怕。他害怕有人叫他睡觉,哪怕是妈妈在身边也不行,那一周过的很难受,直到回到自己家里他才安稳的睡去。

第二次送回去,他开始晚上要睡觉了,只是睡觉的时间会比较晚,每天晚上12点左右睡,早上6点左右就醒,农村亮的比较早,让他觉得天亮就要起床。他开始有概念说只要天亮就要起床!

第三次送回去,晚上已经开始正常睡觉了,早上还是醒的比较早,醒来的时候会很想妈妈,他开始慢慢的懂表达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次一次的孩子也在学习和摸索,让分离变的不那么痛苦!

让夫妻关系有一个缓和透气的机会

很多人都说生了孩子之后夫妻生活基本就被亲子生活所替代,特别是生了孩子的女性,可能很容易就让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在这个阶段其实可以跟老公两个人好好相处一下,做老公喜欢吃的东西,对老公撒娇回归还没生孩子之前的生活。夫妻的感情也需要培养,在这个时候尽量去找一些夫妻共同的爱好来做一些尝试,对于后期的亲子关系也会很有好处哦。

从生了孩子之后我和老公的相处时间变的特别少,有很长一段时间老公对我充满的怨,这个怨是他自己没感受到的,而我接收到的是我觉得他好像不怎么爱我了。我自己很惶恐,后来心理老师跟我说老公是在和孩子博弈,在跟孩子争宠而不自知。在没有孩子的日子里,是我们两个人一起过了那么多年,有了孩子可以分给老公的时间特别少,他完全接受不了,没办法听他讲工作上的事情,没办法一起去想去的地方,甚至连吃个东西都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把孩子送回去的日子里,我们两开始有了约会的时间,看电影,单独就餐,有一次孩子在老家待了5天我们就看了5天的电影,仿佛是要把这一年多来没有单独相处的时光全部补回来。

在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变的更好一些,我更关注老公的情绪,老公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生活得以喘息,又可以安稳的幸福下去!

2岁孩子送老家带,隔代教育真的不好吗?短期分离需做以下步骤

在说了这么多之后,麸仔妈再跟大家来说一下如果出现要跟孩子有一段时间分离的情况,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来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

提前告知孩子

每一次麸小弟要回老家,我都至少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告知他。告知他什么时候妈妈会送他回去,然后再告知他什么时候妈妈会接他回来。

在我看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他是一个有自主人权的人,我会尊重他。在他不愿意去的时候我会告知我妈妈,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这一次时间是否能往后延期一下。

这里麸仔妈要告诉大家一套话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通用的

“麸小弟,这周星期六妈妈送你回老家玩儿一下哦”

“你回去可能会有5天看不到妈妈,但是会有家家(外婆)陪着你”

“你可以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陪着你”

“妈妈一休假就回来接你,只需要过5个晚上,你看着天黑了就是一个夜晚你就睡觉,只用过5次黑夜妈妈就回来了”

一般在告知孩子的时候我会采用这样的话术告诉孩子,让孩子对这个事情有认知,并且很明确的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孩子在得到尊重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来进行第二步。

这里一定要强调,不要以威胁的形式来告知孩子。

描绘美好的场景

为什么说要描绘美好的场景呢,在孩子一直生活的地方他会很熟悉,甚至会知道每一个玩具在哪里,哪个文具可以怎么玩儿。但是他要去的那个地方他完全是未知的,所以需要大人给他来描述清楚。

比如麸小弟要去的是农村,我此次给他描绘了几个场景

“麸小弟,最近你在成都每天都是需要戴口罩的,妈妈看你都不想戴对吗?”

“你想不想去一个不戴口罩的地方呀?”

“这周啊,你可以跟着家家(外婆)一起去老家哦,那里不用戴口罩。前几天你不是跟妈妈说你好想去动物园呀,妈妈查了一下,目前成都动物园还没有开,但是妈妈知道老家有很多的鸡鸭兔子还有什么呢,你想一想”

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在脑海里描绘了场景了。

“那天我们家进了一只小蝴蝶对不,你是不是很喜欢呀?老家现在有好多蝴蝶哦,还有小鸟,他们每天都在唱歌,你要不要去看看”

“你最近平衡车都没怎么骑了,老家的院子里可以随便骑,等妈妈回来接你的时候你变的更厉害了呢”

这些对于具体场景,需要大家根据孩子喜好和要去的那个地方的特色给予孩子描绘,让他看到那里的好处,就能打动孩子。

在平时的生活里,大人一定不要出现威胁他的语言,比如我妈妈原来就尝试过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把你带回老家。他很恐惧更不要去那里了。要去的那个地方是美好的孩子才会更愿意尝试。

2岁孩子送老家带,隔代教育真的不好吗?短期分离需做以下步骤

跟孩子强调妈妈爸爸对他的爱

很多时候都在强调,如果是孩子要离开自己一段时间,这个一定是要多多告知孩子。每天都不要忘记告诉孩子,你爱他不会离开他。孩子其实并不害怕妈妈短暂的离开,他害怕的是妈妈永远的离开。告知妈妈不会离开他会陪着他,并且永远爱他。

麸小弟在老家的这一段时间,他在跟老年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我想妈妈了。我妈妈真的很好,她每次都会引导说妈妈很爱你,到周末妈妈就会来接你了。她也很能接受孩子说想妈妈的这个事情。这个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也一定是要让带回去的人知道,能够随时来告知孩子。

话术可以这样说,大家可以根据情况来更改哦:

出发之前抱抱孩子

“麸小弟,今天你要回老家了,你回老家妈妈会很想你的”

“如果你想妈妈了,就给妈妈打电话或者视屏,妈妈都会在的哦”

“妈妈很爱你,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在你身边哦”

其实简单的几句话只要孩子记住了他就会多一重的安全感,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让孩子多一重安全感,这样在面对短暂的分离时就会要轻松很多了。

上面是我对于孩子如果出现需要一段时间隔代教育的一些反思和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是麸仔妈,11年母婴平台经验,跟上万名妈妈沟通交流过育儿经!关注我,跟我一起讨论如何科学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