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我们内心都是渴望爱的小孩


《人间失格》:我们内心都是渴望爱的小孩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也叫私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太宰治以本人生活为基础,巧妙的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掩藏在主人公大庭叶藏的际遇之中,通过大庭叶藏一生可以窥探到当初太宰治的内心世界。

而对于丑角精神的解说,太宰治在他的《乞丐学生》中说道,只有具备自我优越感的人才有可能扮演丑角。而作品中的主人公叶藏的优越感是出生议员之家,在学业上他也从不需要过分的努力就能轻松取得好的成绩。而他之所以要扮演丑角,只是在求爱,精神上的关爱。求得父母的关爱,求得兄弟们的关爱,求得大家的关爱。

太宰治通过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完整的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27年来的人生历程。这27年来,他通过扮演丑角达到求爱的目的,却以失败告终,到最后还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人间失格》:我们内心都是渴望爱的小孩


01出生环境与生存环境,优越感与失落感的双重矛盾

《人间失格》中的主角大庭叶藏,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父亲是议员,母亲体弱多病。从他的出生环境来说,他家境优越,衣食无忧。就是这样在外人看来幸福的家庭,在带给他优越感的同时,也带给他一种失落感。而他的失落感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实用性的嫌弃,对华而不实的追求

天桥的架设乃是便于人们跨越铁轨,当我发现它不过是为了方便乘客跨越铁轨而架设的实用性阶梯时,顿时感到大为扫兴。

每顿端上饭桌的菜肴几乎一成不变,别奢望会出现什么稀奇的山珍,抑或奢华的海味,以致我对用餐的时刻充满了恐惧。

这些床单、枕套、被套,全都是无聊的装饰品,当我发现它们都不过是一些实用品,我对人类的节俭不禁感到黯然神伤。

看到他这些想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会要说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但孩子的想法从来都是天马行空的。在我看来,这样想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他所处的环境,物质上面的需求已经不存在,而他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二是主角大庭叶藏家里兄弟姊妹众多,相对来说,父母家人对他的关注就很少。

而想要改变这个状况,在众多的兄弟姊妹中突出,以期获得父母家人对他的关爱,不至于成为家中可有可无的人,他想到的招数就是搞笑。

夏天,大庭叶藏在浴衣里面套上来一件鲜红的毛衣,沿着走廊走来走去,惹得家里人捧腹大笑,甚至连不苟言笑的长兄也忍俊不禁:喂,阿叶,那种穿着不合时宜哟!他的语气里充满来无限的爱怜。

他的搞笑成功的吸引到了家人,并获得了家人的爱怜。于是,他也就锲而不舍的扮演丑角角色了。

他既为自己能成功搞笑吸引家人获得家人的关爱而感到自豪,但在搞笑的同时他又不得不在亲人面前掩藏真实的自我而失落。

就好像父亲要去东京,每次去都会在下次回来的时候带礼物。问他需要什么礼物。他为了迎合父亲,就在夜里偷偷的在父亲的笔记本上写上了父亲满意的礼物——狮子舞。家里人都以为是孩子的恶作剧,而只有他明白,他只是想要获得父亲对他的关注,刷刷在父亲面前的存在感。

不光大庭叶藏,其实在生活中,作为孩子的我们,也都曾有过这种心理,不希望自己在家里成为可有可无的人,而只希望获得家人的关注和关爱。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我时常因为作业不会做就跑到父亲的房间,请求他帮我讲解。其实,有些题目,我一直都会,但为了与父亲更靠近一些,孩子都会耍点小聪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种目的都是善良的。

所以说,每个孩子在孩童时期内心都是脆弱的,对家人的爱充满了渴望。而当他内心感觉到自己不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吸引你的注意,从而达到他的目的。

小时候的大庭叶藏是忧郁,敏感而脆弱的,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天真无邪快乐的孩童,只是为了迎合他人,讨好他人,获得自己想要的爱。而正是因为他的掩藏,一步步地把自己彻底打磨成搞笑的畸人。

所以,与其说他喜欢搞笑,不如说他是一个缺爱的孩子,希望通过搞笑的这种另类的方式来获得家人对他的关注和关爱。而正是因为他小时候缺爱,所以他才会一直追爱,才在求爱的道路上一步步的远离真实的自我,走向生而为人不配为人的悲剧。

《人间失格》:我们内心都是渴望爱的小孩


02在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交往中,求爱和自虐的报复心理

如果说大庭叶藏小时候的世界只有家人,那么他整个生活的集中点也在家人身上,故而获得家人的爱是他努力的方向。那么在他读高中以后,同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他把对家人的求爱移情到了外面的世界。一种是同性朋友,一种是异性朋友。在本书中,大庭叶藏同性朋友只有一个,那就是堀木正雄。

1、同性朋友堀木正雄

与他的相识,是因为两个人都在一个私塾里学习画画。表面上看来,仿似两个人因为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而其实质是大庭叶藏在堀木正雄影响下,学会了喝酒,抽香烟,嫖娼妓。远离了他的爱好,远离了他的初心。

大庭叶藏之所以同堀木正雄走得近,是因为他在堀木正雄身上找到了一种自我优越感和同类的感觉

自我优越感表现在一个是经济上的优越感,叶藏的父亲是议员,他每个月有固定的零用钱,而他因为内心恐惧、不安和害躁,把自己所有的钱交给正雄打理,而这种行为,其实是富家公子的做派,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身份上的自我优越;另一个是精神上的优越感。书中写道:

他是在无意识中进行搞笑,并对这种搞笑的悲哀浑然不知。而这正是他与我在本质上迥然相异的地方。

在与人交往时,我最介意的,就是唯恐出现那种可怕的沉默局面。所以,天生嘴笨的我才会抢先拼命地搞笑。现在正雄这个傻瓜无意中主动承担起了那种搞笑的角色,我才可以对他的话充耳不闻,无须多加搭理,只要适时地笑着敷衍一句“怎么可能”便行了。

正是通过自己与堀木正雄的搞笑的对比,知道了自己与他的最本质的区别,从而产生了精神上的一种自我优越感。

但优越感存在的同时,失落感也相伴相随。大庭叶藏的搞笑是善意的,而堀木正雄的搞笑却充满了狡诈和冷酷的个人利己主义。

最开始,大庭叶藏有钱的时候,堀木正雄和他彼此形影不离;没有钱的时候,堀木正雄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大庭叶藏落魄的时候去找他,遭到了对方的嫌弃;甚至看见叶藏的女人被人欺负,他没有第一时间去呵斥拯救,反而跑回来告诉叶藏。从某个角度来说,堀木正雄和他,是同类又不是同类。

同类是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扮演着丑角,不同类的是大庭叶藏伪装了真实的自己,却逗笑了别人,他的伪装,充满了善意的慈悲;而堀木正雄伪装,他只是利用了叶藏,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快乐,表现出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故而,当大庭叶藏真正的看穿看懂堀木正雄时,他想要从同性朋友那求爱即以失败告终。


2、异性朋友常子和良子

在大庭叶藏的一生中,有很多个女人,常子和良子在他的生命中,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大庭叶藏在她们身上,找到了爱的萌芽和爱的希望,让他开始希望自己活得像个正常人,而不是通过扮演丑角的方式来逗笑他人伪装自己。但同时也因为这个爱的萌芽和爱的希望,让大庭叶藏从爱的希望到爱的绝望,从而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自杀。

常子

常子是一个诈骗犯的妻子,大庭叶藏与其有过一夜情。

而他之所以和她在一起,就因为一句话“真是寂寞啊”而产生共鸣。

她身体的轮廓中流淌着一种剧烈而无言的寂寞,就宛若一股一寸见方的气流,只要我的身体一靠近她,就会被那股气流牢牢地裹挟住,与我自己身上那种阴郁的气氛,恰到好处地交融在一起,宛若“枯叶落在水底的岩石之上”,使我得以从恐惧和不安中抽身逃遁。

大庭叶藏从常子身上找到了知音的感觉,而这种知音的感觉让他对常子产生了爱的萌芽。那么在这个爱的萌芽中,鼓励、欣赏、崇拜一般是爱的萌芽的主旋律,相反,对于否定,蔑视、看不起会将爱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做出反常的行为。

就好像大庭叶藏和常子去浅草一家咖啡馆喝了杯牛奶。常子要他去结账。而他口袋只有三块铜币,常子说了句“哎?就只有这么多?!”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大庭叶藏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更何况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却连一杯牛奶都付不起。想想那种感觉。

它带给我从未咀嚼过的屈辱感,一种没脸再活下去的屈辱感。也就在这时候,我才真正作为一种实感做出了去死的决定。

可见,促使大庭叶藏去死的不是别的,而是来自于常子对他的轻视,让他感受到了屈辱。作为他曾经是富家子弟,过去不用考虑金钱,现在却连一杯牛奶的钱都付不起,境遇上的差距让他感到了一种屈辱;另外大庭叶藏的内心一直都渴望爱,一直在追爱。当他爱的人却表现出对他的否定的时候,他内心是悲哀的,脆弱的,心理上就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从而做出了自杀式的自虐行为。

这就好像在生活中,一对情侣,如果一方看不起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有可能做出不同寻常的行为来,比如自杀或者要挟他人等等。

良子

良子是大庭叶藏的理想伴侣,她纯洁纯真纯粹,对他的爱,是全身心的无条件的信任,包容和肯定。在与良子生活的这段时间,大庭叶藏把酒戒了,开始拼命从事漫画创作。

每天,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和这个由衷信赖自己的小新娘子厮守一起,倾听她说的每一句话,欣赏她做的每一个动作。他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正常人。

但随着良子遭受了无良商人的玷污,大庭叶藏心中爱的世界崩塌,爱的信任曾经给以他归属感,而现在却变成罪恶的源头。他开始过回过去的生活,当他看到良子所藏的自杀的药品时,他毫不犹豫的把所有药品都吃了。

如果说良子是他理想中的爱,那么理想中的爱被玷污说明他对理想爱的追求的失败。

无论是第一次自杀,还是第二次自杀,大庭叶藏都是因为女人,在女人那里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爱,同时,也失去了爱。他的自杀,是对求而不得的一种抗议,他无法对外界做出什么,而只能通过自虐的形式来达到对这个世界的控诉。

佐木召一说,以自虐为武器,试图进行报复,这是太宰治的伦理。

而他这种伦理所反映的是,他的这种爱的失去并不是她们不爱他,而是他内心的懦弱而杀死了他爱人的能力。

至此,大庭叶藏想要从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那里求爱的目的彻底失败。看似他离开了自己的丑角角色,而其实质是他又回到了自己丑角的角色中,不过是更彻底罢了。

《人间失格》:我们内心都是渴望爱的小孩


03启迪

文章的结尾,叶藏的父亲去世,哥哥把他接回乡下,买了几间房子,雇佣了一个仆人,过上在别人眼中的平凡生活。

纵观大庭叶藏的一生,他一直都在追求爱,无论是扮演丑角也好,还是自虐也罢,他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希望获得关注和关爱。而他这种心理,最容易引起我们共鸣,因为在我们内心,也都住着一个内在的小孩,也都在渴望爱,渴望爱的关怀。

而我们也从大庭叶藏的一生中受到了几点启迪:

1、不管有没有人爱,我们都要爱自己。

《生命的重建》一书中,作者路易斯是一个缺爱的姑娘,3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继父对她不是打就是骂。可以说在她的童年,她能够享受到的爱非常少。

长大后她一直都非常自卑,在童年时期所有的人都让她感觉自己不是好孩子,于是长大后的她也采取了“他们”对待她的态度——挑剔和责备,来对待自己。

当她离婚,患癌后,她才发现,不管有没有人爱,我们都要学会爱自己。

因为只有你爱自己,才会有资格去爱别人,才会迎来自己新的生活和生命。

2、交友要学会断舍离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尘世间,都害怕孤独,都希望自己有很多朋友。而有很多朋友就意味着热闹、关爱、人脉等等。

大庭叶藏的朋友是堀木正雄,他之所以不舍得和他分开,是因为他是大庭叶藏的唯一。

而大庭叶藏的两次人生转折都离不开损友堀木正雄的推波助澜,一次是在他的带领下大庭叶藏学会了喝酒抽烟嫖妓;一次是他妻子被商人玷污,而堀木正雄没有呵斥拯救,反而叫来大庭叶藏来看,并对他说着我再也不到这儿来了,这儿完全是一座地狱……因为你自己也不是什么好汉等等。

很多人把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当做真正的朋友,即便发现那些所谓的朋友不过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都以为无关紧要,等到真正明白,才发现,朋友,永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回事。

就好像最近的热播剧《重生》里面的薛冬律师,总说自己朋友多,结果却被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地暗杀。还有我姐姐一个朋友,对方不务正业,可姐姐却还是相信对方,结果被骗入传销组织,损失金钱不说,差点闹得家破人亡。

所以说,交友也要学会断舍离。值得交的朋友就要继续交往,不值得交的朋友最好保持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