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具有民族节气的英雄人物?

良春喊我才才


要论民族气节,文天祥算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我们学过很多他用以明志的诗句,深以感佩。那么,他都经历过些什么呢?

文天祥身处南宋末年国势倾颓之际,官至宰相。当时,蒙古军所到之处片甲不留,南宋多处守军投降。文天祥拼尽力气保卫逃亡中的南宋小朝廷,仍难免于被俘的命运。最后亲眼看着崖山海战南宋十五万军队全军覆没,南宋彻底灭亡。

随后他被押解到元大都,开始了生命中最后四年的囚徒生活,这同时也是他盖世的气节在中国历史上响传的四年。

元世祖忽必烈找人劝降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做他的臣子。

第一个出场的人是投降元朝的前南宋的状元宰相留梦炎。留梦炎,看资历他与文天祥是那么一致,元朝觉得他们会很有共同语言。 只是留梦炎在临安将破时选择了逃跑。 两人相见,文天祥身着南朝衣冠,面南而坐,意示绝不向元朝屈服。留梦炎则一身元朝高官的服饰,早成了异族的鹰犬。

文天祥戟指喝骂──“你好歹是一个状元宰相,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 留梦炎绝无羞愧,大恨而去。

第二个来劝降的人让文天祥痛断肝肠,居然是被降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

文天祥让宋恭帝坐下,自己面北跪拜,痛哭流涕,连称“圣驾请回”。姓赵的少年人在慌乱局促中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无奈离开。

这之后,元朝一时想不出还要由谁来劝文天祥, 最后来的是元朝的重臣平章政事阿合马。这次要来硬的了。

阿合马直接命令文天祥跪下。 文天祥冷笑,南朝宰相为何要跪北朝宰相? 阿合马倍加趾高气扬,问道:“何以至此?”你一个南朝宰相,怎么到我北朝宰相的地盘来了?既然输了土地,那就等同于输了地位。

文天祥愈发傲然:“南朝若是早日用我为相,北人到不了南,南人更不会到北方。”阿合马冷笑,提醒文天祥他手握生杀大权。文天祥得其所哉:“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这正是他所求之不得的。 阿合马悻悻然走开。

文天祥被关进了土牢,简陋、肮脏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囚室里的生活。蒙古人的用意非常明显,他们不信以软弱著称的宋人中变节最多、例来最软的文人能挺住生活的折磨,尤其是文天祥从前的生活以奢侈舒适著称。

不久后,元朝宰相孛罗提审文天祥。困苦之后加以威临,蒙古人不信文天祥不屈服。 文天祥见孛罗,长揖不拜。孛罗立即大怒,同样情形下,阿合马只是言语调侃,孛罗命令士兵强按文天祥下跪。

元朝士兵们“或抑项,或扼其背”,文天祥始终不屈。他昂首高言──“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我文天祥今日忠于宋,以至于此,愿求早死!”

孛罗见硬的不行,又自恃汉学功底深厚,可以在言谈中压倒文天祥。

他问──“汝谓有兴有废,且问盘古至今日,几帝几王,一一为我言之。” 文天祥不屑,这种小儿科问题不值一提──“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吾今日非应博学宏词、神童科,何暇泛论。” 孛罗更加不屑,直指问题中心──“汝辈弃德祐皇帝,另立二王,这是忠臣所为吗?” 文天祥正色回应──“德祐失国,不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另立二王,为社稷计,当然是忠。” 孛罗一笑,满是讥讽──“汝立二王,竟成何功?”

这一句问得文天祥不由得悲怆,数年间流离逃战艰辛困苦,真的是一无所获吗?他黯然自问,很快昂然回答──“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则尽一日臣子之责,何言成功!”

孛罗得意了──“既知其不可,又何必为之?” 文天祥忍不住泪下沾襟──“譬如父母有疾,虽不可疗治,但无不下药医治之理。吾已尽心尽力,国亡,乃天命也。今日我文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有人提议,文天祥越是忠贞,就越要降服他。这会对新国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至于如何降服,优待、威吓、劝说、困苦都用过了。当是时,似乎只有继续困苦还能有效,于是文天祥被押回到土牢。

从这时起,这座土牢是文天祥两年多时间里的囚室。 文天祥在这座低矮潮湿的土牢中备受折磨,每个人都认为他会痛苦,可事实上痛苦与折磨有时并不是一回事。

文天祥用诗歌记录了这段生活,那就是名传千古的《正气歌》。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他的节气,天地可鉴。

文天祥恪守忠义,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于困顿斗室中甘之如饴,自觉除死无大事,却不料世间仍有扰乱其心神之事。

他忽然接到了长女柳娘的信。信中得知,失踪三年多的妻子儿女都在大都城中,被元人禁锢。这封信很明显是暗示他,如果投降,全家安好;不降,后果不可言。文天祥必须要在骨肉亲情与忠义名节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何等艰难痛苦。

文天祥在回信中写道: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可令柳女、环女好做人民,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于是时,文天祥彻底抛弃了一切所珍爱的,他是南宋的宰相,他治下的无数人民都在战火中失去一切,他不想在这方面例外。

文天祥的决心让元朝绝望。

1282年的年底,河北地区有数千人起义反元,起事者自称南宋幼主,要去大都劫狱救出文丞相。这件事成了文天祥的催命符。

文天祥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

文天祥对元朝只有负面作用,再留已经无意义。终于,忽必烈下令公开处斩文天祥,下令之时他犹自叹息──“好男子,惜不为我用!”

刑场上,文天祥身着南宋衣冠,憔悴清瘦,多年的土室囚禁让他的方向感彻底丧失,他向周围的百姓询问哪里是南方。

有人指给他,他重整衣冠,向南方他的故国,他的国都,他的皇帝的方向跪拜。 最后一次向心中的坚守致礼之后,他索取纸笔,留下了一首诗。

昔年单舸走淮扬, 万里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 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云变, 气入烟岚草木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 关河暗淡路茫茫。

写毕,他向行刑的刽子手说:“吾事毕矣。”从容就义,时年仅47岁。

他死后,有人在他的衣袖间发现了一张纸,那是他的绝笔书。上面写着非常简单的几句话,这几句简单的话,在其后数百年间,成为无数坚持本我、抵御外侮的汉家子孙的座右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个人,要活到至死无愧,是多么的不容易……他做到了!

谁说宋人无节气?他就是证明!


漆园读历史



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邓世昌,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他作为致远舰的管带(舰长),见到全舰官兵大部分牺牲,本来有机会逃生的他,毅然选择了驾舰冲向敌舰的壮举,其视死如归的气魄,令日寇都心生畏惧。


出生在广东番禺的邓世昌,家境优渥,又有一个开明的父亲,使得邓世昌从小就接受到外国的新鲜事物。在上海学习期间,更是做到了能与洋老师直接用英语对话的熟练程度。


1867年,沈葆桢在福建开办了船政学堂,邓世昌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船政学堂学习驾驶专业。从此,邓世昌与大清船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船政学堂的五年求学生涯中,邓世昌对自己始终保持认真的求学态度,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至此,也得到了沈葆桢的推荐,到了李鸿章的北洋水师里任职。



从1874年出来实习到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这中间20年,使得邓世昌从一个菜鸟,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军舰指挥员。而邓世昌与日寇打交道其实也是很早的,在1775年,日本企图侵略台湾时,邓世昌就与日寇较量过。


1882年,朝鲜发生动乱时,也是邓世昌驾驶“扬威舰”运送军队,在日寇前一步到达朝鲜,才及时挫败了日寇的阴谋。


1894年甲午海战时,是邓世昌与日寇的第三次直接对抗。可是基于整体实力和配合程度,导致北洋水师主力部队损失惨重,自然也包括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



就在致远舰被鱼雷击中慢慢下沉时,邓世昌不惧死亡,驾驶致远舰冲向日寇的旗舰吉野舰,企图来个鱼死网破,可惜还是未能如愿,壮烈牺牲。其实在当时,邓世昌本来还是有活命机会的,可邓世昌看到自己的部下大部分牺牲,自己也不想苟且下来,才有了驾舰冲向敌舰的壮举。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悲痛。光绪皇帝更是手书撰联纪念,并追封“太子少保”,还在邓世昌老家修建了衣冠冢以示纪念。


对此,你如何看待邓世昌的英雄壮举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历来讲大义、重气节,在历史上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仅从近现代史以来,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有:

△毛泽东,在他的身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血性志气和骨气,从不低头,从不屈服,不但敢于打碎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当家作主,扬眉吐气。面对西方美帝的打压,他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等著名论断。他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社会主义建设,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中国成功加入联合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美帝国主义不得不越洋过海,主动和中国建交。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种民族气节是任何人不能比的。

△彭德怀,共和国元帅,一生征战,功勋卓著,尤其是在抗击日寇和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的威风,打出了国威军威,是中华民族气节的杰出代表。抗战中,他指挥的百团大战,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是八路军抗击日寇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战役,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被日军称为是“挖心战”。抗美援朝中,他指挥志愿军打败了世界头号强敌美军及联合国军,把他们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国不得不进行“板门店”和平谈判。“联合国军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在板门店曾说:我是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这是美国建国两百年中第一次战败。彭总的这种民族气节也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





zj史海拾贝


中国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有很多,最突出的是伟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毛主席推翻了旧封建王朝的君主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社会。让全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还让人民群众对社会监督权!促使全国劳动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官民军一条心,利益齐齐分!建立一个新兴式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尊重和敬仰!


一点通963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记阎应元

公元1645年七月至九月,大明江阴典史阎应元阎公,为了反抗清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暴政,率万余壮丁,江阴全城军民,抵抗二十四万清虏和汉奸军队八十一天,杀贼七万五千多人,杀清虏首领三,大将十八,以江阴弹丸小城屏障江南达三个月。

史载,江阴守军百计守城,制造火砖,强弩,火箭,金汁,桐油火球,毒箭,杀贼无数,阵斩清大将,清军恸哭,求以银赎其首级,阎应元让人以蒲包裹一黄狗头,掷还之,将清将的头悬在城上。清军主帅汉奸刘良佐亲自带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头扔下。清兵拿了头回去,与身缝合,挂孝三日。

清军攻城甚急,江阴城中素有名望的数位老者,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药数十桶,上盖银两进入清军营帐,在清军升帐“受降”之际引爆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当场炸死贼兵两千余人。

江阴城破之日,阎公骂贼而死,全城老幼战死者有之,自杀殉国者有之,无一降者!

自清虏南下,无数大明守臣望风而降,数十万明军摇身一变,即为汉奸,清虏以为中国无人,不想在江阴小城遭此挫折,抗清斗争未有如江阴之壮烈,杀贼之畅快淋漓!

壮哉江阴人民!史公可法壮虽壮矣,然于军事错置无方,清虏来攻则十万大军望风奔溃,以至于扬州全城喋血敌寇屠刀之下,误国误身,何谈“可法”?李公定国勇则勇矣,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然而终究壮志难酬,葬身异域,空言“定国”。至于郑成功,李来亨,何腾蛟,瞿式耜,夏完淳,张煌言,黄道周,张同敞等诸公,或忠义有余,或智勇不足,有心杀贼而无力回天。

阎应元区区小吏,而能以天下为己任,率不习军事之数万百姓与数十万敌寇誓死周旋,堪称奇男子,伟丈夫!洪承畴,钱谦益,左梦庚等受明朝厚恩,官居极品而卖国求荣之徒,简直狗彘不如,若江南民众如江阴人民血性者有十之一二,清虏早已片甲不回江北!

中华民族血脉迭遭大难而延续至今不绝者,无他,以有如阎公等英雄辈出而已。


每日一段历史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不卡的移动


在中国说民族英雄太难了。中国本身是个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一个杂糅和包容的民族,在许多战争中的英雄,在当时是民族英雄,但后来一归拢,他们都是民族内部斗争,所以这个说法有点难。


稻香村31197278


我是小风,我来回答。

历史中的英雄有很多,但能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我认为非郑成功莫属。

郑成功,郑芝龙长子,因得到南明隆武帝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民间尊称“国姓爷”。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进攻并占领福州后,郑芝龙降清,隆武政权亡。年仅21岁的郑成功依然以民族大义为重,奉永历年号继续领兵抗清。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东临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接,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东北与琉球群岛相接。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2月,郑成功率领大军分乘大小战舰200余艘于当年四月抵达鹿耳门港外,随即展开攻城,海战中,荷兰战船海克托号被明军击沉,荷兰100多名水兵葬身鱼腹。剩余战船狼狈而逃,清顺治十八年二月(1662年),经过艰苦卓越的战斗,荷兰侵略者在投降书上签字,沦为殖民地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列强的嚣张气焰,具有世界意义。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不久,于清康熙元年(1662)病逝。郑成功在明朝复国无望、将领大批降清的情况下,坚守身为明臣,为明尽忠的信仰坚持斗争,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这是大无畏的民族英雄!





彭衙古风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气节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也涌现出不少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比如汉之苏武,宋之岳飞文天祥,民国的鲁迅朱自清等等。

苏武,相信大家都知道,高中课本上就有讲《苏武牧羊》这篇文言文。苏武当年作为使臣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凡一十九年。这期间,匈奴单于想尽办法使苏武投降,可是苏武软硬不吃,一直不变节。皇天不负有心人,苏武最后终于回到了汉,而他的故事也成为千古美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句诗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文天祥作为宋末的宰相,与人民共进退,誓死保卫宋朝,他战至最后一刻也没有皱一下眉头。文天祥被俘后,元世祖忽必烈对他是威逼利诱,可他就是不屈服。忽必烈无可奈何,甚至还搬出了当时已经投元的宋帝,可是文天祥没有妥协,最终慷慨就义。


前面的都是古代人物,其实在近代也是有着不少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在这里我想说下朱自清。提起朱自清,想必大家脑海里会浮现一个文弱书生的面孔。朱自清晚年身患重病,穷困潦倒。当年,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而美国又扶持日本。所以,朱自清拒绝领取美国面粉,他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他临终前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这种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文人,朱自清不仅表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更表现出了高贵的国格。


青枫雨霜


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这个问题提的让人无法回答。我中华央央五千年,有民族气节的你能数过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