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問我國際象棋男女水平差異為何那麼大?我這樣回答

2020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候選人賽目前在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進行。16歲就拿到棋後稱號的“天才少女”侯逸凡受組委會邀請擔任比賽的中文解說。觀察者網就中國棋手的備戰情況,以及國際象棋在國內的發展和推廣等一系列問題採訪了侯逸凡女士。

【採訪/觀察者網 武守哲】

觀察者網:侯逸凡你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採訪你的機會。目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資格賽正在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如火如荼的進行,可否首先介紹一下賽場內的情況?在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肆虐的大背景下,俄羅斯主辦方對參賽選手的防護措施做得如何?

侯逸凡:之前國際棋聯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發佈了一些基本的防護舉措,向賽事組委會免費提供了口罩、洗手液以及消毒紙巾,這些物資原則上對參賽運動員應有盡有。現場的工作人員包括拍照的記者也都會戴上口罩;另外,主辦方考慮到開幕式可能會對棋手的防護不利,所以允許棋手不參加開幕式,這可能是我知道的有史以來首個沒有棋手參加的棋王資格賽開幕式。

開幕式有多達2000左右的觀眾到場,前世界冠軍卡爾波夫也去了,我也受邀參加,但對參加比賽的棋手來說,國際棋聯採取了自願的原則。

而且在比賽現場,每一天都會對與會人員進行兩次檢測,包括驗喉嚨等等,我來的第一天也進行了核酸檢測,預計會在第10天左右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而且臨場的醫生也隨時待命。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參加2020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候選人賽的八位棋手,上排左二為丁立人,下排右二為王皓

觀察者網:我看到你和彭肇勤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帶著口罩,而且選手之間慣有的握手禮改成了碰肘了。

侯逸凡:沒錯,俄羅斯的聶波每次都會和對手選擇碰肘。我們通過視頻直播也可以看到還是有很多棋手可能很早就沉浸在棋局中,下意識地選擇握手。但是非常時期,國際棋聯也說棋手自願選擇握手或者不握手。

侯逸凡從葉卡捷琳堡前線向觀察者網發來的短視頻(視頻製作 劉嘉欣)

觀察者網:本次比賽,是中國首次有兩個棋手參加這類比賽:丁立人和王皓。可否介紹一下這兩位棋手之前的備戰情況,他們的備戰期恰好是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這是否影響了對他們的賽前熱身?

侯逸凡:目前王皓前三輪的發揮比較穩定,積分處於第一集團,拿了兩分;丁立人前兩輪的失利明顯看出來沒有調整到他最好的狀態,但是他對美國頭號棋手卡魯阿納戰而勝之,拿到了至關重要的一分。因為卡魯阿納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丁立人最有力也最直接的對手。這會對丁立人的心理是個極大的提升。我當然希望他們兩個沒有受到太多疫情的影響,按照正常的節奏備戰,但不可否認的是線下熱身的備戰只能改成線上的方式。

王皓是從日本直飛俄羅斯,提前了兩三天到達了比賽地點。而丁立人則是從國內過去的,提前了14天左右到了莫斯科,渡過了一段時間的醫學觀察期,然後從莫斯科直飛葉卡捷琳堡參賽。不知道提前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一個療養院備戰會不會對他的狀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侯逸凡在現場戴著口罩接受組委會的採訪(@FIDE)

觀察者網:卡魯阿納的名字貌似和“新冠狀病毒”的發音很像,我覺得他的成績可能好不了。

侯逸凡:哈哈,他的名字現在確實成了網上棋迷們調侃的對象。他現在世界排名第二, 我之前也和他交手過很多次,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選手,也值得我們尊敬。

觀察者網:現在距離你第一次拿到世界“棋後”的稱號有差不多整整十年了。這十年間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侯逸凡:我第一次拿棋後是2010年的聖誕節。這10年如果從棋藝的角度看,我覺得自己經歷了很多大賽的歷練,等級分也有一定程度的長進;棋風上也會更加平衡和全面一些,之前我可能會選擇更兇狠和攻殺力更強的招法,現在或許更適應不同類型的局面戰,攻守兼備,這是從積極層面上說的。如果從消極層面上講,比賽多了,相對來說考慮的方面就要多一些,效果上是好是壞也很難說。

這兩年我在學業方面也花了很多時間,2008年我進了北大;2018年我進入牛津大學繼續深造。相比2010年那段時間,我在學業和下棋方面的時間分配感覺更平衡一些;除此之外,相比我十幾歲的時候完全專業棋手的狀態,現在也會更多地做一些和國際象棋有關的事情,比如推廣和賽事解說等等,而不像以前完全集中在棋盤上。我去年秋天參加了牛津大學的畢業典禮。

觀察者網:下面這個問題有關人工智能在國際象棋中的應用。國際象棋界的前輩葉江川曾經談起過,之前出國比賽的時候要揹著很多棋書,現在年輕一代的棋手則更多靠著電腦軟件或者引擎幫助自己佈局。你覺得AI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棋手們的生存狀態?

侯逸凡:圍棋界有個Alphago,這個deepmind團隊在國際象棋界研發了一款Alphazero的軟件。這個軟件跟當時最厲害的一款名叫Stockfish的引擎對局過,Alphazero是完勝。因為Alphazero的出現,IT界專門研發了一些AI軟件供棋手們使用,給國際象棋棋手們的準備尤其是如何開局帶來了很多改變。

昨天丁立人和卡魯阿納的對局,很多看了視頻直播的棋迷們都懷疑卡魯阿納的開局是否藉助了人工智能,當然這一點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一種推測。丁立人的臨場應對也是相當精確,雖然並非每一步都是最佳招法,但是在臨場技術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一直把優勢保持到最後也是很不容易的。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Deepmind公佈了AlphaZero對Stockfish的十局勝局棋譜,相比之下,AlphaZero更重視局面分析

人工智能最早在國際象棋界掀起一股熱潮還是卡斯帕羅夫時期,IBM研發出來的深藍軟件,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這20多年來其實人類棋手並沒有真正出現一個比卡斯帕羅夫更全面更偉大的棋手。現在比深藍deepblue還要強的軟件可以說更新換代了無數屆,比如一開始為大家熟知的freez,然後有更強版的stockfish等等。這都是基於machine-learning(機器學習)的環境下研發出來的。

這必然會對棋手們的準備方式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你也提到了,前輩棋手葉江川那個時候出去比賽可能不得不揹著半箱子的書,包括很多筆記本等等,這些情況現在是不太可能再出現了,一個筆記本電腦可以解決開局所有的問題,其中包含了你所需要的數據庫,最多再備一塊移動硬盤,如果我的電腦不慎丟失,我最感到惋惜的應該是儲存在其中的棋譜。但是很多傳統書籍更靠近人類思維,對提升棋力還是很有幫助的。

觀察者網: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人工智能軟件在棋類中,包括圍棋和中國象棋中的應用和發展讓比賽變得無趣了,當比賽的選手都在用AI搞開局的話,整個下棋的過程會變得很沉悶,而且人和機器對戰也幾乎毫無取勝可能,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侯逸凡:我其實不會持如此悲觀的態度。這個問題有兩面性。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對局的可能性會降低,這個判斷有其合理性。比賽之所以看起來很精彩,是雙方“配合”的過程,某一個棋手的精確招數是建立在對手錯誤的基礎上的,如果雙方都不出現理論上的錯誤,那雙方肯定將以和棋收場。

現在大家覺得很多棋局越來越無聊,一方面是雙方走得四平八穩,讓和棋的概率提升,現在很多對局前20步確實不是“人”下的,我說的這個20步可能還是保守了,到30回合都有可能,這時候差不多就已經快結束中局、到了殘局收官的階段了,觀賞性就差了一些,但它提升了國際象棋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運動的精確性,這也是人類智慧結晶的提升,畢竟人工智能本質上還是人類智慧的一種體現。對專業棋手來說,很多招法背後還是隱藏著很強的邏輯思維。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丁立人與美國棋手卡魯阿納在比賽現場(@FIDE)

至於人和機器對局,我覺得雙方並不是對立的,應該去尋找一種和平共處的方式,這就延伸出一個道德性的話題,即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我們是否要在未來時間線的某一個節點設一個分界線?讓人工智能不要全面滲透到國際象棋的方方面面,或許這個會讓這項運動在未來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又不乏趣味性和觀眾。

觀察者網:中國棋協之前曾經對國際象棋在國內的發展做過一個很長遠的規劃,即“三步走”戰略。女子世界冠軍,男女團體冠軍和男子冠軍。現在三步走已經完成了兩步,而且國外選手對我國棋手的評價越來越高。但是他們對中國一流選手很多退役比較早表示疑惑,如何看待中國棋手的運動壽命比國外同行短很多的這個現象?

侯逸凡:我可能要對你說的“三步走”戰略做一個小小的修正。中國國際象棋界的前輩劉文哲提出過一個“四步走”的說法:女子個人、女子團體、男子團體、男子個人。我們現在是四步走完成了前三步,還差最後一步男子個人。

提到棋手的職業生涯壽命問題,這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下棋是個很耗費體能的運動,棋手要不得不鍛鍊體能來應對高強度的比賽,同時還要保持對下棋的熱情。所以當一個棋手生長在一個能讓他專注於國際象棋的環境中,加上狀態保持的不錯,那麼他的運動壽命肯定會比較長。而中國一定程度上受傳統價值觀的束縛,所以到了特定的時候就會考慮轉型的問題。而且下到一定時間段,有些棋手發覺競技成績不如以前,在大賽當中出現失誤的概率增加了,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有可能促使他決定是否退役。

雖然這是因人而異的,但你說的這個現象確實是存在的。有一些西方的棋手,六七十歲高齡還活躍在一線的其實也有,瑞典女棋手克拉姆林50多歲了,目前也還非常活躍,去年參加了各種女子大獎賽。

觀察者網:中國國際象棋棋手的收入是不是也是因素之一?和圍棋比,比賽獎金和一般情況下的工資可能都要低一檔。貌似目前中國國際象棋選手的年收入沒有能超過圍棋棋手柯潔的。

侯逸凡:從我觀察到的各種有關圍棋的報道來看,獎金確實比國際象棋多一些,但我也沒有很具體的數據統計。各自業界相同段位的棋手,確實圍棋界要好很多。所以我希望國際象棋在更大的國際和國內舞臺上的整體推廣能夠再有提升。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2018年11月26日,圍棋世界冠軍柯潔出席電影《生活萬歲》首映活動。(@視覺中國)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一個是要吸引更多的贊助商,讓大型企業支持關注這個項目,所以我們也要舉辦更多高水平賽事,讓贊助商覺得這項運動確實是有利可圖的,這是推進國際象棋市場化的重要舉措。

觀察者網:前一段時間中國體育界有一個熱點話題,孫楊與反興奮劑機構訴訟案有了結果,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判孫楊敗訴,這則新聞成為了媒體熱議的焦點。逸凡你可否談一下國際象棋界的興奮劑檢測問題?

侯逸凡:我自己也經歷過很多次的國際興奮劑檢測,在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冠軍賽等等國際棋聯的官方賽事會對參賽運動員進行興奮劑檢測。如果參賽的人太多,那就採取抽查的形式。我覺得興奮劑和國際象棋的關係這個話題很有趣。

國際象棋棋手到底需不需要興奮劑檢測?我覺得這可以討論。假如某個棋手有意或者無意服用了興奮劑,對他的成績到底有正面作用還是有負面作用,其實是沒有定論的。其他體育項目如田徑或者游泳需要爆發力,而棋手一盤棋下來需要四五個小時,甚至七八個小時,這個時候,興奮劑對人體產生了什麼作用,還需要醫學科學進一步研究。

國際棋聯也可能為了宣示自己搞的是正規的競技體育,所以為了走程序還是有興奮劑檢測。

觀察者網:相對於興奮劑檢測,可能國際棋聯把重點放在了防作弊方面,現在貌似參賽選手不能帶任何電子產品進場。

侯逸凡:是的沒錯。這也跟人工智能相關軟件的研發相關。當然作弊在真正專業的棋手比賽中間還是很少發生的。國際棋聯在防止作弊的規程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全面的,比如有的比賽規定棋手所有的手錶都不讓戴,包括機械手錶和電子手錶。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2018年11月,世界排名第一的卡爾森在棋王爭霸賽前接受反作弊檢測(@FIDE)

觀察者網:下面這個問題也是國際象棋界長期爭論的一個話題,即為何女子選手的成績和男選手相比差距如此巨大,目前女子選手等級分在2600分以上的長期以來只有你一個。而且很多女權主義者也在積極應對這個現象,對這個現象你是怎麼看的?

侯逸凡: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和朋友們多次探討過。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有一次是五四青年節的座談會,習總書記也來到了北大,還專門問到我這個問題,男女選手之間的差異為何在國際象棋上表現這麼大。那個時候我給出的答案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講。

首先是基數的不同。從學棋的人數來說,男子選手是絕對多於女性的,所以按照金字塔理論,頂尖的高水平男棋手出現的概率也會高出很多;

第二點是體力差異。雖然國際象棋被稱為一項智力運動,但每場比賽下來體能的消耗是很大的,就像這次的男子棋王候選人賽,是長達20天左右的持久戰,很顯然熬到最後的時候,誰的體力好,誰的頭腦就相對來說會更清醒,把失誤的概率降到最低。而男子的體力顯然要高於女性;

第三點,就是男女的腦力構造和思維方式也會導致後天棋力差異的存在。男棋手可能比女棋手更能保持客觀冷靜的狀態。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目前侯逸凡是唯一一個等級分排在2600分以上的女棋手(數據來源:chess2700)

觀察者網:國外的很多女權主義者往往喜歡抓住你說的第三點做文章。

侯逸凡:我再打個比方,比賽還剩最後一輪的時候,只需要一場和棋就可以獲得最後的冠軍或者理想的名次。一個比較冷靜的人在最後一輪比賽中往往會選擇趨於平穩的下法,拿到一盤和棋就可以了。但是一個感性的人可能不會把最終的結果放到優先級。當比賽真正到了關鍵時刻,你可以選擇用一個強制性變化直接取得和棋,比如三次重複,還有另外一個變化,進入到一個稍占上風但結果並不清晰的局面中,拿到一個贏棋75%vs輸棋25%的概率形勢,如何權衡呢?

有一次我選擇了後者,但是後半盤沒有走得很精確,導致最後不得不更費力地拿到一盤和棋。所以先天的生理上的一些差別確實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是個有趣的話題,也有待棋界和科學界進一步探討。這僅僅是我經驗上的一些分享,我手上也沒有權威數據可以作證。

再補充一點,男女專注度的影響因素還有結婚生子,女性可能會更照顧家庭一些,有了孩子之後精力也會相對更加分散。

觀察者網:是的,而且這個現象也同樣出現在圍棋界和中國象棋界,可以說是個普遍現象了。下面這個話題是有關俄羅斯的。目前俄羅斯國際象棋的總體實力依然是全世界最強的,人才儲備也是最優厚的,我國的國際象棋如果想再上一個臺階,可以從俄羅斯那裡借鑑到什麼?

侯逸凡:俄軍團的黃金時代其實還是前蘇聯時期。進入21世紀之後俄羅斯棋手的統治地位呈逐漸下降和減弱趨勢,當然整體實力確實還是最強的,等級分就可以說明這一點。但是從個人角度看,可能是另外一幅面貌。

男子個人目前俄羅斯棋手也佔不了几席,他們得益於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國際象棋傳統文化,但很多像中國和印度的新興國家也在衝擊俄羅斯的地位,這麼多年以來,俄羅斯無論在個人賽和團體賽中一直沒有拿到過冠軍。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俄羅斯男隊獲得2019年歐洲團體賽冠軍(@FIDE)

為什麼在前蘇聯時代,俄國棋手的整體實力這麼高呢?也是因為他們鑽研型的優秀資深教師很多,比如特級大師鮑特維尼克有一套“鮑特維尼克訓練法”,培養了很多的世界冠軍,比如克拉姆尼克,不僅注重棋手的技戰術素養的提升,還有整體的體能訓練,他們是把培養棋手作為一個一體化的事情去做,而我國相對來說會給棋手相對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對棋手的飲食和日常生活的規定沒有放到統一的框架裡。

如果把棋手進行產業化培訓,當然能出產一批優秀的“產品”,但這個體系下棋手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空間的拓展就很有限,自由生長的潛能也受到了壓制。

所以俄羅斯目前總體還是在吃“傳幫帶”的老本,底子很厚,老一輩的人才儲備很多,具備很多極為有經驗的理論和教學大師,寫了很多書籍。這些書籍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後傳向了全世界,形成了全球思想共享,其他國家的棋手也通過網絡學習俄羅斯的這一套訓練方法,全球化時代,俄羅斯教練的教學精華思想領先距離被抹平了,因為在冷戰時代,東西方信息隔離,俄羅斯確實可以做到一枝獨秀。

觀察者網:近些年我一直在關注美國青少年國際象棋棋手的發展,當我查閱一些資料的時候,發現華裔青少年學習國際象棋的比例非常高。我在想,中國人是不是相對其他族裔的人來說,喜歡並且擅長從事一些智力遊戲?美國黑人下國際象棋的人數就很少。

侯逸凡:相比種族,我更傾向於地域和社會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產生。黑人如果成長在一個足球氛圍濃厚的社區中,耳濡目染,當然喜歡踢球的就多,社會的獎勵機制也會導致從業情況的偏差,比如在中國,下棋可能在升學過程中會有加分等等。

其實國際象棋現在在非洲的發展也還是比較好的,還拍攝過一部非洲人下棋的電影;埃及和南非的棋手在世界舞臺上也很活躍。所以大的環境很重要。

哪怕在中國,國際象棋依然存在一個地域間的區別,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國際象棋開展的非常好,在廣大中西部地區,這項運動的人口基數就比較薄弱一些,相對處於待開發的狀態。

觀察者網:江蘇興化好像是因為你就拿到了“中國國際象棋之鄉”的稱號。

总书记问我国际象棋男女水平差异为何那么大?我这样回答

2012年3月27日,第四屆中國興化全國國際象棋錦標賽(個人甲組)在江蘇省興化市舉行開幕式,圖為“棋後”侯逸凡(中)在開幕式上和其他棋手合影

侯逸凡:我作為一個興化人,對此還是非常高興的,我家鄉國際象棋的氛圍確實很好。從2008年開始,每年都會在興化有重量級的成人和少兒比賽,而且興化政府也在大力推廣這項運動。興化確實成為了中國國際象棋發展推廣的一片沃土。另外還有海南儋州,也是另一個國際象棋重鎮。

觀察者網:感謝逸凡在解說比賽的間隙接受我們的採訪,也祝願參加棋王資格賽的中國選手取得好成績。

(受疫情影響,本次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資格賽已經中斷,侯逸凡也回到了國內,目前正接受醫學隔離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