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这两句诗时,怎么理解,有什么样的感受?

动静哥


两棵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络阳朋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朝此为别,何处不相遇。

最后这两句诗是作者韦应物告诉他的好朋友元大,就此别过,不要想我,说不定那时那地我们就又见面了。其实,再见面也没有以前方便呀,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唉呀,官身不由己呀,我们还得赚钱发薪水养家糊口呀!最后两句: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就讲得更清楚了:兄弟你看看,世上的人和事不都是随波逐流,身不由己吗?其实这样的境界虽然不能算高,就免强读一读罢了。




琴簧汗舞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出自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意为今天在这里,我与你相离别,不知今后何时何地才能再次相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以及相聚难得,相会何期的怅惘之感。

全诗为: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首诗作于韦应物离开广陵回洛阳的途中,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

他说亲爱的朋友,我们凄怆地离别,船只就此渐渐泛入烟水朦胧之中。小船向着洛阳归去,残钟远响还绕着广陵的树木,似乎在一声声催促着别离。

诗人在船上望着江水茫茫,更望着渐渐远去的友人与广陵,心生感慨:此去一别,何时再见?

可世事浮沉不定,如江波上的小船,洄与流又哪里由得个人做主呢?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这一离别,相会不知何时何处。

在世间,我们总是面临着相聚与分离,而与亲爱的人离别时,总不愿离去,即使离去,也想着过不多久就能相见。

可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中间的时间,或许经年累月,或许一生再也无法遇见。尤其在音书难传,车马难至的古时候。

而看到这两句诗,读书君也想起了王绩的两句劝酒诗:“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相逢不把酒喝尽,分别以后你又去找谁干这一杯呢?

诗句中虽然饱含着离别的难舍与对相会的期许,其实也是在催促我们,珍惜难得的相逢时光,珍惜与每一位身边重要人相处的时间。

沉醉文字之美,相逢诗词之中。我是读书灯下,欢迎留言、关注,与我互动。


读书灯下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公元763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意思是: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即使送你千里,终归是要分离的。

诗人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开自解:世事本来就不能由个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随波逐流,不能自已。这样既是开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在这平平淡淡的抒情中,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饱含着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思考。



才佬乡土文化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这两句我还没读过。我的肤浅认识应该是:用“多情自古伤离别"来理解。好友或情侣之间依依惜别感动人心愁思的场面,给人一种以无可奈何的“ 离情别绪“之感。今天在这里分手。不知何时何处才可以重逢,从而又加重了思念之情。

以上,认识肤浅,尚希谅解。


了然翁523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中的两句,每次读到,心里都是一阵酸楚和疼痛,有时真想流下泪来。我们每日为生计奔波,为未来打拼,为理想奋斗,总是要放弃或暂时放弃,甚至丢掉一些东西,那些难以言说而又不得已的惋惜、遗憾、眷恋、不舍与心痛,唯有独自品尝。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代: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韦应物离开广陵去洛阳赴命的途中,非常想念好友元大所作。这首诗中的“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和“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都是千古名句,脍炙人口。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诗中的“亲爱”就是指作者最好的朋友元大。“泛泛”指船在行走。诗人说,非常悲伤的离开亲爱的朋友元大,乘坐的船儿终究还是离开了岸,驶向了烟雾茫茫的水面。这两句诗情与景相互交融,读罢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诗人的恋恋不舍,但又无奈至极。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这里的“归棹zhào”指归舟,去往洛阳的船。这句话是说,我已经乘上驶往洛阳的船了,还是能听到广陵寺庙里传来的钟声,在树林间回绕。此时诗人的内心全部被留恋与伤感占据,船儿已经走得很远了,那似有若无的钟声依然在空中回旋。这两句之所成为经典名句,与其借景抒情的高超技法有很大的关系。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这两句作者不再写景,开始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今天在这里与自己的好友分别,何时何地才能再相遇啊。诗人对无法驾驭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无力扭转与改变之感,非常深的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个人的情感只能忽略。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这里的“沿洄”,沿为顺流而下,洄为逆流而上,也指处境的顺逆。作者再次抒发自己的感慨,是啊,世上的很多事情,就如波浪中的小船,顺流与逆流,人是无法掌控的。这里有诗人的无奈,也有对自己和对朋友的开解,没有事事如意与顺遂。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的前四句,诗人通过景物来渲染内心的感受。后四句诗人则是有感而发,感怀人生的不易。韦应物的诗向来被认为是恬淡高远,内蕴深刻,这首诗也同样如此,诗句看似表面平淡,实则暗含哲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与文学


韦应物同时代的人称他为“诗酒仙”,白居易说他是“豪人”。他晚年寓居南岩寺、永定寺,无钱回归其祖居地“京兆万年”。韦应物平生起起伏伏,曲曲折折,不很得意。

你所举诗句,是其五言律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的颈联。该诗第一句“凄凄去亲爱”,特别用“凄凄”写作者内心感受,类似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心情凄惨,与亲爱的朋友不忍分别不愿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十分无奈。作者坐在船上,船行在茫茫烟雾笼罩的水面上,隐约可闻的断断续续的钟声,作者也直接谓之“残钟”,也是心情大恶,“残钟”令人不忍听闻、不堪听闻。尾联说“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强调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前途冥冥不明朗。所以可知“诗眼”“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一联,极尽感叹命运无常,不能自主;分别有期,再见无日;人生际遇,无法逆料。这与“同是江湖沦落人”,“相逢从来皆偶然”近似。

读类似诗句,会直接拉扯来苏轼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之呼应。能始终主宰自己命运的人,读此,其感触自会不同。


靠151548855


主要是朋友间的离别伤感,好似生死离别。抒发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凄苦心情,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的哀伤和愁闷,朋友分别,今生今世何时何地才能相见?作者非常悲观。

哎!多情自古伤离别!


手机用户到远方去


遇又怎样?别又怎样?

人生不过是一座桥,都得走过去。何不学学徐志摩,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韦应物终究有点俗了,这也许是诗人多牵伴红尘的原因罢了。


桃花岛主何金宝


是一种惺惺相惜,不知道什么时间再聚


这世界很美也很好


伤感中夹带点惋惜的情感!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