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包法利夫人》法國作家福樓拜長達四年零四個月創作的作品。這部作品雖然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中的鉅作,但當時它的發表引起軒然大波,被人指控為傷風敗俗,認為書中主角愛瑪的短暫一生充斥著對婚姻的褻瀆和傳統女性道德觀的叛離。

很多評論家說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是浪漫主義幻想和現實生活發生衝突的必然結果。在重讀《包法利夫人》之後,從愛瑪和查理的初識到新婚,都隱隱感受到“親密關係”的冷漠。

愛瑪和查理的婚姻模式從一開始就隱藏著巨大的隱患,婚姻中最大的悲哀不是出軌,而是彼此的“視而不見”。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01. 表面上是單方面“虛榮、慾望”導致了毀滅,“兩條平行的馬路”才是婚姻失敗的最大原因

這段婚姻讓讀者看的憋悶,從結果導向來看,導致婚姻失敗的人是愛瑪,她不切實際的虛榮和慾望,帶著她一步步走向毀滅而無法收場。

從道德倫理上講,愛瑪是婚姻的背叛者,率先背叛婚姻的放蕩女子,而所有的失敗婚姻都是兩個人的錯,查理在這段婚姻中從始至終沒有表現越池一步,但卻也沒有努力更多,他並沒理解真正的愛情,需要的是兩個人心靈的碰撞。

如果說安逸的婚姻,很難察覺彼此微妙的情緒可以被理解。但當愛瑪第一次見到子爵,魂不守舍茶不思飯不想,陷入幻想的起伏和破滅,查理僅僅認為是精神上的疾病。

搬到永鎮,愛瑪和賴昂新生情愫,愛瑪開始精神出軌。查理還是無動於衷,愛瑪和羅道耳弗開始幽會,耳鬢廝磨,無法自拔的坐實婚外情,查理不知道。準備私奔,查理毫無察覺。三年後的愛瑪和賴昂重燃舊火,用雕蟲小技矇騙查理,他依舊不願意糾察此事。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從表面上看,愛瑪的“虛榮、慾望”導致了這場婚姻的滅亡,但實際上是他們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如同“兩條平行的馬路”讓人心生寒意。兩個人各自在自己的愛情觀裡堅持前行,努力做著認為合理的支持,尊重對方的期許和希望。

每一段婚姻都是兩個個體的觀點、個性愛好和價值觀的結合,這需要夫妻雙方付出大量的溝通去解決問題。然而,他們都忘記去感受婚姻中他內心的真正需求,沒有回應的愛。


02. 愛瑪和查理的婚姻開始就陷入彼此“視而不見”的3個真相

福樓拜在描述愛瑪和查理的婚姻中,並沒有偏袒哪一方面的個性特點,而是用很敏感豐富的語言和角度,去闡述這段婚姻的過程,並也試圖夾雜了一些原由解釋逐步走向無感的婚姻。

①錯把婚姻當做了人生轉機,婚姻建立在各自“需求”之上。

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一書的開頭就用很細緻的語言描寫了小查理的成長環境,父親沾花惹草、無所事事,母親勤勞能幹、任勞任怨,母親忍氣吞聲,一直到死。對待查理的教育兩個人一直未達成一致。

母親婚姻失意,把情感都寄託在兒子查理身上,由溺愛變成了控制。查理的生活一直被母親安排到第一次結婚,卻不想第一位妻子也是一個精神控制狂。查理從始至終沒真正接觸過優秀的親密關係,一直生活在壓抑和控制之中,他的需求只是能夠自控的安定中的“自由”。

愛瑪是農家的女兒,從小失去母親,一直在修道院受到過貴族化的教育,青少年伴她成長的是浪漫主義書籍,幻想中的奢華愛情,一腔熱血封存在心底,等待步入婚姻中釋放。她期待著“包法利”這個姓赫赫有名,全法蘭西都知道。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歡愉、熱情和迷戀”這些字眼,從前在書中讀到,她覺得那麼美,在生活中,到底該怎樣正確理解呢?愛瑪長期生活在幽閉的柵欄中,把所有的浪漫夢幻,寄託在一次婚姻上,她需求的是變幻莫測的刺激和誇大曲解的愛情。

有些人把婚姻當成人生的避難所,一次命運的轉機,無論是“自由”還是“夢想”都不是可以靠別人全部獲得的。

婚姻是兩個人都帶著各自的資源和價值締結一段親密的關係,以促進彼此的完整和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個人內心脆弱,自身匱乏,以一心只尋找救主的心態,進入親密關係,無論男女都無法擁有長期的幸福。

要想獲得婚姻的幸福,我們要降低對婚姻的期待,自己也要擁有一定的抵禦風雨的能力,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②盲目相信自己對婚姻判定,“視”見的是表層,“不見”對方內心真正需求

愛瑪和查理的婚姻,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各自的需求中不能自拔,面對著床邊人陷入各自的假想中,走向婚姻的枷鎖中。

查新婚初期,查理就穩穩的陷入“自認為”:“可是這位先生,一無所教,一無所知,一無所期。他相信她快樂,而她恨的正是他這種穩如磐石的安定,這種心平氣和的遲鈍,甚至她帶給他的幸福。”

愛瑪和賴昂暗傳情愫,愛瑪禁不住道德約束,深感愧疚,做了一陣子賢妻良母,可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查理沒有任何察覺,自以為生活本身就使她幸福,讓愛瑪深惡痛絕,她把所有的怨恨都推在了查理身上,她甚至質疑到底為誰賢惠?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而愛瑪對查理對家庭的付出、努力尋求安穩、任勞任怨也是“視而不見”,她心情不好時,討厭查理吃飯的樣子,就避而不見逃避吃飯,她討厭丈夫安穩自得的樣子,卻從未想過和丈夫交流,只在內心一次次給丈夫貼上“木訥”“無知”的一個個負面標籤。

中國式婚姻中有太多的“視而不見”,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各持一方觀點,相互抱怨,或者隱忍,卻沒有回應。

《萬箭穿心》中李寶莉對馬學武的愛,是被忽視後捆綁式的歇斯底里吶喊,《無問西東》中許伯常對劉淑芬的“視而不見”是冷若冰霜的兇器,而《包法利夫人》看起來婚姻平穩,相互照顧,卻彼此忽視對方內心最深處的“需求”。

③每段支離破碎的婚姻都隱藏著視而不見的“灰犀牛”

娶到愛瑪作為太太,查理自認福分不淺,對待這個妻子百依百順,喜歡看她的一舉一動,他明明很愛她,但卻不願意花一點心思關注她的內心。當愛瑪參加伯爵的舞會回來,魂不守舍更厭惡這鄉村貧瘠的生活,鬱鬱寡歡之時,查理只當她得了精神疾病,並不願意探索深層願意。

查理對愛瑪的“視而不見”讓這個女人逐漸瘋狂,和羅道耳弗大膽的婚外情,策劃私奔到被拋棄,查理毫無知情,甚至他看到私奔的斗篷、揹包等用品,都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愛瑪最終在光天化日,和賴昂明目張膽的昏天黑日的廝混,是憤恨和慾望的交織。這一場婚姻悲劇,從根本上上說,是常年“精神忽視”而得不到滿足,本能性尋求他者填滿心理上的空洞。

而愛瑪對查理的厭惡和嫌棄,從來都是在心理和行動上,她甚至都沒有抱怨過,和賴昂互生情愫時,對於自己的精神出軌曾愧疚過。在查理看來,愛瑪快樂是因他給與的快樂理所應當,她悲傷是因精神疾病犯了需要帶她走一走就緩解了,查理對愛瑪的全然不見使得她質疑自己“到底為誰賢惠?”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灰犀牛”概念的提出者是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她在暢銷書《灰犀牛》中解釋說,灰犀牛長於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看見它在遠處可能不會在意,可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後果便不堪設想。

“灰犀牛”是指很多突發事件看似偶然,其實都有源可溯、有跡可循——危機明明已經存在,人們卻視而不見,心存僥倖,拖延應付,最後眼睜睜被它一頭撞翻,它並不神秘,卻更加危險。

而婚姻關係中的灰犀牛現象更為普遍,很多家庭支離破碎之時都難以尋找到根源,是因為從一開始婚姻並沒有列入經營的範圍,任其發展,視而不見,積攢更多的危險數據,疊加起來就變成了出軌、背叛和所謂的“性格不合”

03. 真正的“愛”是雙方在婚姻中的積極面對

1、坦然面對婚姻中的現實問題

如果在一段糟糕的親密關係中,當遇到對方“視而不見”,我們會自定義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糟糕、醜陋的自己,不斷地懷疑、否定、討厭自己,從而喪失了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量。

很多時候,那個人明明就在身邊,卻總是遙不可及;明明只要一回頭就能撞個滿懷,他卻總也看不見。

“視而不見”讓所有的愛都像投入了深海,了無迴音,讓人們最痛苦的,莫過於對“存在感”的傷害。我們每個人都在從婚姻的鏡子中追尋自己的存在感,就將頭埋進沙土中的鴕鳥,自欺欺人,隱忍委屈。

面對婚姻的不幸福,要承認危機的存在,面對問題通過溝通去確認雙方的目前感受。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2、當婚姻無話可說,不妨從積極的感受開始學會鼓勵

Nathaniel Branden教授,美國最資深的研究(self-esteem)自尊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我們希望“看到”自己也是真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這個“真實存在”的物質形式我們很容易看到,因為我們只需要照鏡子就好了。我們之所以那麼喜歡看鏡子中的自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鏡子可以讓我們在意識層面感受到自己的客觀存在。

婚姻是一面鏡子,和親密愛人朝夕相處,優點缺點一覽無遺。“視而不見”的婚姻只能帶來空虛和落寞感,客觀而充滿積極的鼓勵,讓這面鏡子照到光彩的自己,才會更積極自信處理問題。

真正優質的婚姻,懂得給彼此精神上的滿足感,我成功時,你給予掌聲;我沮喪時,你提供慰藉;我怯懦時,你多多鼓勵;我孤單時,你給予陪伴。

3、學會站在脆弱的反面,不是堅強,是“反脆弱”

我們在婚姻中經常遇到不順心,信息超載的時代,人人自危,“離婚”變成了家常吵架最經常用到的威脅詞彙。

我們常常接收到的幸福的婚姻概況是“穩定和睦”,一旦自己的婚姻風吹草動就會自己合理化各種原因和抱怨,不願意和對方溝通本質問題,一拖再拖問題擴大化卻也無能力解決。

生活中永遠都充滿著的挑戰,有些變化是無法避免的,無論好或者不好,要努力適應變化,做好準備,從中受益。

要學會站在脆弱的反面,是反思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不是要求一個人的堅強與抗衡。

真正的救贖,並不是遇到困境,深陷其中自怨自艾,也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與失敗,而是在苦難中找到生的力量和方法。

《包法利夫人》|婚外情背後,隱藏夫妻關係從開始的“視而不見”

寫在最後

沒有一段婚姻會從一開始就跌入萬劫不復的結局,沒有一段情感會從一開始就帶著怨恨與悔過。如果能走在同行路上,多一份真心和努力去關注對方的真實需求和感受,一定會解開苦惱的面紗,感受到親密關係中脆弱的反面,堅定的愛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