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中,资本家为何要倒掉牛奶,贱卖不是还能多少赚点吗?

羅日新


这是一道很经典的宏观经济学问题首先要强调两个概念:1 市场经济的滞后性 2 交易成本

市场经济的滞后性

这个很容易理解,举个栗子:今年的猪肉价格很贵,小王纷纷看到这个商机决定饲养生猪。而生猪饲养需要时间,姑且算一切顺利,小王半年后出栏了一大批生猪。等到找市场去买时发现在这半年时间,有一大批小张小李也瞅准商机饲养了一批生猪。现在市场上生猪供不应求,价格暴跌。这时候肯定会有人问小王既然没办法为何不送给穷人呢?这里就要用到第二个概念: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大家要注意,在高度分工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猪场是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生猪从猪场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运输,屠宰,检疫,加工贩卖。即使小王想送给穷人,他也需要运输。运费也需要钱。而小王如果不及时处理这批生猪,每天还需要场地饲料各项支出。所以小王选择把生猪屠宰掩埋。而不知情的群众却打骂资本主义险恶。殊不知这已经是小王能选择的最优解了。

市场既然如此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宏观调控

市场有滞后性就需要政府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在小王准备投产的时候及时通知。这就需要政府有强大的公信力(不然谁会相信你是不是不让我养猪让你七大姑八大姨养?)如果已经有很多资本投产,又需要政府在生猪供不应求时投入大笔资本储备买入,这就需要政府有雄厚的财政基础。





森林里的科普小大人


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要把牛奶倒掉,是因为牛奶已经卖不出去了,也就是贱卖也没有人买。除非是低于成本价,具体低多少恐怕没人知道,只能倒掉,让经济循环回到正常轨道,否则,经济危机会更加严重。

回答上述问题之前,先搞明白什么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简单说是生存危机。任何社会都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只不过是不同社会发展模式下,经济危机的酝酿和表现形式不同。本质都是经济循环的四部分——需求、生产、流通、消费,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因为某种原因出现运转困难,使经济循环无法正常运转,产生了经济危机。

倒牛奶事件是指需求和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当生产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需求环节没有消费支付能力,无法消化生产能力,供过于求,使经济循环出现异常。

如果资本家不把牛奶倒掉,使经济循环回归正常,如此发展下去,就会爆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最终的结局是造成本国政权更迭,或者当有别的触发点的时候,就会造成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触发点就是德国产生经济危机,想寻求从外部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才引发的战争。

所以,资本家必须把牛奶倒掉,使经济循环回归正常,维持社会稳定。

上述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补充交流。认同我观点的请点赞,关注,谢谢。


识迷



这个问题上小学老师就提及过了,不做那时候还小不懂。作为心身已经被社会洗礼过的我。深深明白一个商家,如果商品没价值了那么就没钱赚了。

资本家为何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然后选择倒掉牛奶?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一箱牛奶100美金,和一杯牛奶100美金。作为商人,你会怎么选择。

经济危机的出现,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结构失衡,产业结构直接引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方面的矛盾,而出现经济混乱。

第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的长期积压严重过剩。

第三: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引起诱发的经济危机。

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明显就是资本家为了获利,长期积压生产资料。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资本家将自己的牛奶压积。只要以低价售卖,那么牛奶就会变得不值钱,资本家将牛奶倒掉就是为了保持牛奶的高价值性,就像老贷在前面说的物以稀为贵。


用户72009407885


经济萧条到一定程度,很多工厂关停都比继续经营好。针对牛奶要倒掉,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价格低到连基本的物流成本、销售成本都覆盖不了,便宜多卖一份牛奶就多亏一分钱。原本倒掉,可能只是损失牛奶成本,但是如果选择继续贱卖,那就要亏掉运输成本、销售成本,亏得更加多。

其实,这个现象的解释,涉及经济学中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则可以继续生产、经营销售;但是如果在盈亏平衡点以下,那么选择停产停业则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就会继续扩大亏损。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回答,有问题可以留言交流!




金融少侠LoveLife


1、倒牛奶事件并不只是资本家的专利。

我国前几年也有过奶农倒牛奶的事情发生,仍白菜,仍土豆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本质是生产过剩,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当供给过多,供大于求时,商品不值钱;当供给不足,需要大于供给时,商品价值随之上涨。

2、为什么牛奶倒掉、扔掉也不选择贱卖呢?

原因是:奶农们为了维持牛奶在市场上的价格,试想假设你把5块一瓶的牛奶用1块钱卖掉,一下子很多人买牛奶,如果再想让牛奶涨回到5块会怎么样?牛奶是人们所需品但不是必需品,当降价后,它在人们心理的定价已经发生改变,如果再想涨回到5块钱,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很大一部分人不再想买牛奶。


投资界007


不然会形成恶性循环,价格高了需求小了。贱卖了,亏本了就没法继续运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