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看过前面文章的读者应该已经了解,《王者天下》这部漫画演绎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故事。

漫画以“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为视角,自然免不了要在故事当中涉及秦国历史上的有为君主,比如秦昭王。然而漫画中首先提到的秦国君主却不是战国时的“六世”之一,而是四百年前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秦穆公。

秦穆公虽然并非战国时代的秦国君主,甚至可以说没有对中华大一统发挥过作用,但却在秦国历史上无法忽视。可以说,秦族人到了他的时代才真正成为一个国家,穆公一代对秦国的发展影响深远。

漫画中提到的秦穆公,作为秦国先代的明君,实行王道,拓土西方,结盟山之民,遂霸西戎,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四百年后的少年秦王政,为了平定王室叛乱,把当年结盟山民的政策,看作是先祖的宝贵遗产,作为自己的第一桶政治资源,由此踏上了王道之路。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秦穆公与山民之盟

大家可以简单温故一下前面这篇文章 ,回忆一下剧情到哪了,下面咱们继续。

平叛大军哪里来?秦王寻盟“山之民”

上次讲到信决定要做政的“剑”,继续去实现他和漂的理想。首要的是帮助政回到王都。就在这个时候,变数发生了。

原来山民向导河了貂从临死前的刺客眛钽口中得知,原来外出征战的吕丞相并非是秦王的真正后盾,嬴政只是孤家寡人!

面对质疑,嬴政毫不掩饰的承认了自己的处境。吕丞相原来是一个比成蟜和竭氏更加恐怖的野心家!他打算在嬴政被杀之后,坐收渔人之利,带兵平叛,消灭政敌,把持大权。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吕不韦初登场

而与此同时,竭氏也在调集军队,准备和吕氏一战。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把叛乱的影响降到最低,嬴政决定求助援兵。而这支唯一可能的援兵就是——山之民。

关于“山之民”,漫画前面已经提到,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同于“平地世界”的“山地世界”。秦穆公的避暑地就一直是在山之民的维护下,所以才能作为集合地点来使用。

四百年前的秦穆公跟山之民的王进行了结盟,因此向西开拓了土地。然而穆公死后,山之民受到了歧视对待,最终不再与平地世界来往。现在政作为秦王,决定重拾穆公当年的盟约,踏上了寻找“山之王”的道路。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政的起点很低

关于“山之民”的设定是日本漫画中的概念,反应到我们的正统历史语境中,应该相当于当时秦国以西的戎狄民族或是西戎民族。

关于“山之王”其实是各部落的盟主,性质并不等同于六国的王,大致相当于部落联盟时代的尧舜禹。

周王朝体系下的中原诸侯国,又叫“诸夏”,属于华夏族,主要采取农业的生产方式。四周的其他渔猎民族或游牧民族当时还未完全与华夏族融合,被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又叫“戎狄”、“蛮夷”、“山戎”、“东胡”等等。当时秦穆公争霸中原受挫,于是向西发展,灭国十二,称霸西戎。

在漫画里,作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演义,秦穆公是一个践行王道的明君,打动了“山之民”的心。为了说明这个设定,作者巧妙地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用漫画里的话来说,叫做“马酒兵”的传说。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马酒兵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穆公在邻国晋发生饥荒的时期救济了粮食,史称“泛舟之役”。来年,秦国灾荒,晋惠公却乘机进攻秦国!

战斗当中,穆公被围,千钧一发之际,战斗力爆表的三百野人冲入敌阵,打退晋军,而且俘获了晋惠公。原来这些是当年偷吃穆公良马的野人。而穆公不但没有怪罪,还赏赐美酒。现在重情重义的野人们就来报答穆公了,这就是“马酒兵”名称的由来。


“马酒兵”典出何方?历史演绎传承有脉络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泛舟之役

关于这段故事,史书上确实有原型,确实提到了三百野人。

但此“野人”非彼“野人”。先秦史书上的“野人”相对应的是“国人”,指的是郊野之人,并非是“山之民”。至于“野人”是如何变成“山之民”的呢,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

相关故事最早出现在《史记·秦本纪》中(我没从左传中找到相关叙述,不知道司马迁从哪“抄”的,望方家指点),略如下:

“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这段故事中,“三百野人”、“马酒”的元素都已有了。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北宋时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也记载了穆公亡马的相关故事: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注:穆公亡马的故事是在百度上搜到的,说是出自《资治通鉴》,但我并没找到具体出自《资治通鉴》什么篇章。望了解的朋友能够给予指点)

上面两段据说是出自《资治通鉴》的内容,元素上跟史记相差不大。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史书上的故事真正有了大的发展,还是要到明朝中后期的小说时代。

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面对其进行了演绎:

却说秦兵……直至韩原下寨……穆公指天曰:“晋负我已甚,若无天道则已,天而有知,吾必胜之!”乃于龙门山下,整列以待……韩简……驱率晋兵,迳奔戎辂,来捉穆公。穆公叹曰:“我今日反为晋俘,天道何在?”才叹一声,只见正西角上,一队勇士约三百余人,高叫“勿伤吾恩主!”穆公抬头看之,见那三百余人,一个个蓬首袒肩,脚穿草履,步行如飞。手中皆执大砍刀,腰悬弓箭,如混世魔王手下鬼兵三般。脚踪到处,将晋兵乱砍。……再说那壮士三百余人,救了秦穆公,又救了西乞术。秦兵乘胜掩杀,晋兵大溃。龙门山下尸积如山,六百乘得脱者,十分中之二三耳。……那壮士三百余人,一齐到营前叩首。穆公问曰:“汝等何人,乃肯为寡人出死力耶?”壮士对曰:“君不记昔年亡善马乎?吾等皆食马肉之人也。”原来穆公曾出猎于梁山,夜失良马数匹,使吏求之。寻至岐山之下,有野人三百余,群聚而食马肉。吏不敢惊之,趋报穆公“速遣兵往捕,可尽得。”穆公叹曰:“马已死矣,又因而戮人,百姓将谓寡人贵畜而贱也。”乃索军中美酒数十瓮,使人赍往岐下,宣君命而赐之曰:“寡君有言:‘食良马肉,不饮酒伤人。’今以美酒赐汝”野人叩头谢恩,分饮其酒,齐叹曰:“盗马不罪,更虑我等之伤,而赐以美酒,君之恩大矣。何以报之!”至是,闻穆公伐晋,三百余人,皆舍命趋至韩原,前来助战。恰遇穆公被围,一齐奋勇救出。……穆公各赠金帛,野人不受而去。”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东周列国志》是小说不是历史,对相关故事做了很多小说化的描述,但是离漫画里的形象还差很多,难道漫画里的“马酒兵”的形象还有其他来源或者完全是原泰久的二次创作?我认为还是有其他来源的。那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郑问的漫画《东周英雄传》。

关于郑问,我以前在微头条简单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东周英雄传》有一篇故事的主角是秦穆公,是作为“英雄”之一来写的。故事线索也是其跟晋惠公的恩怨,而重头戏就是“三百野人”。这篇故事的名字就叫《三百野人》。这可能是野人们形象第一次充分登场。

本文认为《王者天下》中“山之民”的形象就深受其影响。《东周英雄传》里的“野人”形象更像是未开化的“野人”,其中带着面具出现在战场上的这一幕可以说是被《王者天下》照搬,而后者中“山之民”的标志性形象就是“面具”。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东周英雄传》中三百野人冲入战场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王者天下》里三百山民冲入战场,可以与上图做对比

至于《东周英雄传》里的这个故事也不是无源之水,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漫画对照小说《东周列国志》的相关段落阅读一下,小说里的若干设定还有台词都被郑问的漫画采用了,比如龙门山的地点不见于之前的史书所记,比如六百战车的设定,比如“天道何在”的台词。

总结一下,传承脉络就出来了。《王者天下》里的“山之民”形象主要受《东周英雄传》所影响,“马酒兵”这个名词可能是自创的。而《东周英雄传》里的故事设定主要受《东周列国志》所影响。《东周列国志》就是取材于史书了。

回到《王者天下》的故事上,作者巧妙地化用了“三百野人”这个典故为山之民的故事,融合到穆公霸西戎的史实中,体现了穆公的王道,顺便做了“马酒兵”的设定。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东周英雄传》里的泛舟之役,可与前面《王者天下》里的泛舟之役做对比


现在,嬴政就踏上了先祖的道路上,寻盟“山之王”。然而就在这时,“山之民”突然主动出现在了嬴政一行人的面前!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下次再聊。


1.《史记》 司马迁

2.《王者天下》 原泰久

3.《东周英雄传》 郑问

4.《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5.《资治通鉴》 司马光


日漫《王者天下》:追寻“秦穆公遗产”,竟是少年王的最初之道

遭遇山民


注:这篇文章及其前后的多篇文章都是本人于去年底今年初写的。前段时间由于工作暂停了写作,现在继续。因为觉得前面写的文章有很多不足之处(后面几篇本来写完之后就打算修改,但不知为何系统不让修改,一直心里纠结),现在借这个机会调一调状态,从头修改一遍,一边修改一边发。为了尽量保留文章原貌,前面几篇不会改动太大,即使自己觉得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