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5元买了一块“破布”,50年后卖了3亿元!马未都是中国古董文物界里著名的“捡漏王”,据他所说,他也曾羡慕过别人的一次捡漏。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这一次捡漏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当时的北京琉璃厂,古董生意非常冷清,一位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闲逛,在路过一个地摊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破布,也不知怎么这块破布就能引起他的注意。于是他停下脚步和摊主交谈。这件破布确实挺破的,磨损严重,边缘破破烂烂,全身上下没有能入眼的地方 ,但上面写着许多毛笔字,看着有些年头,应该很值钱。然后,这个年轻人就开始跟老板讨论交易,就这么一块布,年轻人还讨价还价了,最终以5元的低价买了一块破布。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王羲之绢本《草书平安帖》,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

这位买主买了这块布后发现自己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啥也不懂,也是就搁置在家没有再管了。但十年后,这块破布的身份被破解了。之前,买主自己弄不明白这是什么就开始到处打听询问,然后著名书画大家徐邦达先生听闻有这么个东西后就登门拜访,想要一看究竟。当买主拿出这块破布出来之后,徐邦达先生开始仔细研究,随后大吃一惊。这上面不仅有字,而且还有着许多历代文人名家和清朝皇帝的印章,这肯定是块宝贝,而不是破布。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这就是王羲之《平安帖》的摹本,不是破布,只是这么珍贵的东西不知怎么变成了这样。

学界对它的摹刻年代有不同推断,综合起来有两种观点:明代王世懋和现代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认为是宋代摹本,疑为米芾所摹;明代文嘉、孙鑛、吴其贞,清代顾复、安歧则认为是唐临本。虽然确切年代暂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晚于宋代。因为著录极多、流传有序,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可知、民间流传最好的王羲之高古摹本之一。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在2010年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此物作为压轴宝物登场,这样国宝级的作品出在竞拍上也是罕见的,竞拍极其惨烈,喊价声四处起伏,最终于3.08亿元成交。

完整的草书《平安帖》如今已不可得见了。幸柯九思、文征明等人的精心护持,我们还有幸见到这个墨迹(见图),保存了它的前四行计41字,绢地极古,墨色浓黑。

《平安帖》放大图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马未都也羡慕“捡漏”,5元买块“破布”竟是王羲之绢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