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來好不好,看這三點就知道

“怎麼才考這麼點分,隔壁家的孩子都不知道比你好到哪去了。”

孩子沉默不語,任憑自己的母親在那說教。

我勸說鄰居,“孩子人生那麼長,考試僅僅是人生這條線上的一個點,別太在意了。”

“孩子幹活也不行,如果再不好好讀書,他以後幹什麼啊!”

每次聽到鄰居家抱怨孩子的成績,我總是為這樣的父母感到可悲,孩子成績固然重要,學校的教育已經是唯分數論了,父母再往上一擠,表面上像是鞭策自己的孩子往前走,實際上,不恰當的教育,對孩子起不了什麼作用。

其實根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表現就已經可以大概預測出他們的未來,孩子的未來好不好,你需要看看以下三點,並從中調整教育策略。

孩子未來好不好,看這三點就知道

01、思維模式不被固化


表叔家的兒子明明,從小各科成績在班上數一數二,其他家長都羨慕不已。

可是明明進入高中,成績明顯下滑,甚至落後於曾經不如他的同學,表叔感慨:孩子學習這麼努力,竟然退步了。

假期,我在他們家做客,一天下來,明明只在房間安靜的學習,飯菜都是父母送進去。

“孩子學習這麼辛苦,不讓他休息嗎?”


表叔說:“他拿不到第一名,就不能玩耍。”

表叔對孩子要求嚴格,明明假期的所有時間都是在刷題、學習,表叔也知道孩子很累,可是想到其他優秀的孩子都在努力,孩子不能落後了。

這麼努力成績都不見進步,需要從內在方面找原因。明明學習得很壓抑,且父母只加大其學習的量,不予其點播,這就導致他看似很努力,實則效率極低。

他的思維從小已經被固化,貌似只有學習才是他的唯一。學習固然重要,可是隻有跳出被固化的思維模式,才能突破自己。

沒有邏輯的思考,一意孤行,那麼這種被固化的思維模式,就已經決定了其行動的質量。

很多像明明一樣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嚴苛的環境下,缺少肯定和鼓勵,無論他取得什麼成績,父母都會拿來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並要求他繼續進步。孩子的世界被父母所綁定,他的眼界會慢慢縮小,所有精力集中於一個點上,思維也就慢慢被固化。

這樣被綁架的思維,如果不尋求突破,遭遇了一次次失敗,心裡的痛苦會比一般人擴大很多倍。

一旦思維被固化在某一個點上,思想便難以聚焦,行動便難以高效。

很多父母以為,只要孩子足夠努力,少玩多幹,就一定能成功,其實並不然。沒有清晰的思維,做得再多也是無用功。

所謂三思而後行,就是提醒我們,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動腦思考,不要讓自己的思維模式被固化。

孩子未來好不好,看這三點就知道

02、做事注重細節


注重細節的孩子,生活能過得很精緻。

朋友家的孩子佳佳從小就喜歡整理,在她的房間,映入眼簾不是琳琅滿目的玩具和裝飾品,而是整齊的書本,簡約的佈置。

走進書架,文學名著、工具書、學習資料都做好了歸類,讓人讚歎不已。佳佳對細節的注重不僅表現在整理自己的房間上,連幫父母做清潔時一點小瑕疵她都不會放過,所以他們的家總是那麼幹淨明亮,一點灰塵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佳佳的父母都說,因為家裡有了她,家庭一直都保持了儀式感。

佳佳的興趣是寫文章,寫文章時對字、詞、句的準確性尤為注重,五千字的文章能夠修改成2000字,刪除那些沒用的描寫,將合適的詞語代替句子,不合主題的段落也毫不保留。

修改下來,她的文章很有邏輯感,有條理,看上去簡潔、有亮點,對她的文字,算得上是好菜來點夠味的佐料,搭配的不賴。

長大後,她在大學實習期間就被一家給出高薪的公司提前招聘。實習時,佳佳不僅做好自己的事情,處理文件時連錯誤的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她會幫忙打理公司的雜事,哪怕不是自己的事情, 她都當做本分一樣認真對待,受到老闆的青睞,獲得破格錄用。

不久後還加薪,而那些只顧手頭事物,對待工作不認真細緻的老員工,薪資一直沒有提升。

老闆說她踏實、誠懇,做事注重細節,能幫助公司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公司就是需要這樣的職員。

細節不一定決定成敗,卻能決定你以後能走多遠。有的孩子做事情太粗心,其實就是生活中不太注重細節,注重細節不僅僅對孩子的學習有益,對生活也是幫助多多。

孩子未來好不好,看這三點就知道

03、能夠控制情緒


孩子的情緒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有的孩子脾氣不好,家長需要反思自己,而能跳出原生家庭,會管理情緒的孩子,不會混的太差。

平平出生在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家庭,父母都是農民,家裡很窮,上學要花錢,每次平平說學校要買資料時,父親就會大罵一頓,“讀書花了那麼多錢,你還知道要錢,早點嫁人算了。”然後不情願地把錢丟在地上,讓平平去撿。

平平很委屈,別人家的孩子有錢上補習班,業餘時間看電影、聚會,而自己只能回家幫父母幹活。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平平的脾氣也像父親。有同學開玩笑說她的衣服不好看,她就怒了,“我穿的不好看,你穿的就有品味麼。”脾氣不好,又開不起玩笑,導致她在學校很不合群。

平平感到孤獨,老師看出了平平的心思,對她說:“想要擺脫討厭的生活,你要改變自己。”

生氣,不如爭氣。愚蠢的人只會發脾氣,聰明的人,爭氣而不生氣。

平平慢慢改變,她學著微笑、禮貌,不因為一句話而與人產生矛盾,她努力學習,和同學老師探討知識,讓大家指出自己的問題。

她一步步糾正自己,漸漸地,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了,同學都開始接納她,她也擁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後來,平平努力考上了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了好的工作,因為一直都在鍛鍊自己對情緒的控制能力,現在的她,很懂得為人處世,也很受大家歡迎。

她說,父親的言行對她的影響是終身的,情緒容易失控的父母,對孩子是沒有耐心的,以至於她對其他人也總是不留情面。

好在自己及時意識到了問題,並漸漸改變,如果她依然像從前一樣,隨意發洩脾氣,情緒失控,那麼,相信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她都難以混下去。


控制好情緒,是一種能力,孩子有了這種能力,便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04


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從性格脾氣到行為習慣,孩子做錯事,說錯了話,父母首先該反思自己,然後才能瞭解孩子。

孩子未來好不好,看似是他們自己的路,而這條路,父母還要奉陪到長大。讓孩子學會控制好情緒,有清晰明確的思維,做#事會注重細節,其實都要父母的以身作則,才能在無形中影響到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